用降药条宜审

清代:赵濂

痈疽溃脓日久,患口时淌稀脓,或流清水,终难完口。或完口未久又发,必脓毒瘀结成管。用降药条插患口中,贴膏药,过七日管自出,再上收口药可愈。夫降药用水银降成,其性与砒霜相等,猛烈烂痛,不可轻用。少壮者,可少用。若幼孩老人及虚体者,用之生变。但痛甚,则浮火上攻,口舌与牙根糜烂者,用生麦益阴煎(方见后)。凡口中、眼边、耳中、鼻内,并心窝、腰眼、玉茎、红筋聚处,血瘤、气瘤,总不可用,关人性命。

从来只知其利,未知其害。今有一变险为平法,用降药三分,生石膏七分,糯米饭汁捣和作条,亦能追拔恶腐收口,内宜投调养方。若外症溃脓旬余,用白降条,极易全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赵濂,字竹泉,江苏京口(今镇江市)人。清·同治、光绪年间以医闻名于时,撰有《医门补要》、《伤科大成》(1891年)、《内外验方》和《青囊立效方》等书,其中《医门补要》是他的主要著作。他学医阶段,攻读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典医藉,以及金元和金元以后的临床主要流派的著作。擅长诊法,精于望诊和切脉。临床通治各科病证,其中外科曾得专科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传授,成就尤为显著。在治法方面,赵氏既熟悉古法,又能突破陈规,善于变通和创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