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

清代:刘仕廉

伤寒初起,只宜解表,不可攻里,若骤用芩、连、栀、柏、大黄等药,则风寒闭塞,反入里矣。入里之后,亦宜分别寒热虚实治之,不可误下。必至大便秘结,六脉沉实,舌胎黄燥,痞满燥实悉具,方可下之,所谓伤寒下不嫌迟也。

瘟疫初起,只宜清里,不可散表。若误用麻黄、桂枝、细辛、白芷、川芎、羌活、独活,及一切发散等药,则精血愈枯,邪热愈炽,往往害人。治法轻者清之,用神解、清化、三黄之类;重则下之,用升降、凉膈、双解、六一顺气之类。下后里证犹存,以承气养荣汤再下之。里证既去,以清燥养荣汤调理之。

其有下后病愈,二三日前证复发者,仍照前法治之,不必疑惧。总之,瘟病从无阴证。治法,病初以解毒散结清热导滞为主,病后以生血养阴为主,始终不可用发散温补开胃健脾之药。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刘仕廉,清代医家(1809-?年)。字清臣,四川双流人,因自身患病,久治五载,未获痊愈,遂决心自习攻医。历十余载学成,终成名医。著有《医学集成》,又校李培郁《医理汇精》二卷,均有刊本行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