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口

明代:李梴

撮口聚面气喘急,胎家热毒入心脾;

撮口风∶面目黄赤,气喘、啼声不出,胎热流毒心脾,则舌强唇青,撮口聚面,饮乳有妨。用僵蚕二枚,略炒为末,蜜调敷唇中;或大利惊丸或蝎梢散(蝎梢四十九个,每个用生薄荷叶卷定,以绵扎之,砂锅内衮炒,薄荷干酥为度,再入僵蚕四十九个,脑麝少许,为末),用紫雄鸡肝二片,煎汤调服。治一切胎风及百日内撮口脐风。如胎虚冷者,加川乌;热者另用辰砂膏。有初生七日患此者,急看儿齿龈之上,有小泡如粟米状,急以青软布裹手指,蘸温水轻轻擦破,即开口便安,不用服药。

亦有脾肺虚寒者,

撮口,气不和也。肺主气,口属脾,脾虚不能荣子,故撮口气急,保命丹、益黄散主之。

口沫肢冷不可为。

口出白沫,四肢冰冷,最为恶候,一七见之必死。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李梴字健斋,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卒年已不可详考,大约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自幼好学,负奇才,轻名利,青年时期因病习医,博览历代医籍,精究各家医论,行医于江西、福建等地,疗效颇著,声望极高。晚年有感于医籍浩繁,散漫无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于是收集医书数十种,“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分注之”,而编成是书,并于万历三年(1575年)刊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