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清代:高世栻

便血,俗名肠红,血从大便出也。或在粪前,或在粪后,但粪从肠内出,血从肠外出。肠外出者,从肛门之宗眼出也。此胞中血海之血,不从冲脉而上行外达,反渗漏于下,用力大便,血随出矣。此病初起,人多不觉;及至觉时,而身体如常,亦玩忽不治,即或治之,无非凉血清火,暂止复发,数年之后,身体疲倦,恣投药饵,总不除根,遂成终身之痼疾矣。痼疾虽成,不致殒命。其治法总宜温补,不宜凉泻;温暖则血循经脉,补益则气能统血。初便血时,治得其宜,亦可全愈;若因循时日,久则不能愈矣。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高世栻,清代医学家。字士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少时家贫,自觉通俗医书。后从师于张志聪。张氏撰《本草崇原》,未竟而卒,世栻继之,并曾纂集张志聪所注解的《伤寒论集注》。此外,对《内经》加以注解而成《素问直解》一书(1695年)。晚年有《医学真传》(1699年),是与弟子论学之辑录。尚有《灵枢直解》、 《金匮集注》诸书,未见传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