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形三朝生死

明代:王肯堂

凡小儿发热三日之间,热退身凉,凉而复热,热而复凉,然后报痘,从口角颧骨上两两三三,成对报点,至三四五日出齐者,顺之兆也。其或发热只一日或二日即见红点,或吐泻腹痛,或战栗身温,不食昏卧,三四日痘不起发,不光泽,惨暗不明,根窠色白,皆虚寒之候也,所谓险也,可治而愈。苟发热太甚,烦躁闷乱,喘急不食,及热而复凉,连热一齐突出,红紫黑色不起涣,不光润,为表中实热。或自太阳天庭方广出起,皆凶之兆,难治。

报痘时头面稀少,胸前背后皆无,根窠红润,顶尖碍手,如水珠光泽者,上吉也,不必服药。

报痘时烦躁不宁,腰腹痛不止,口气大臭,出紫点者死。亦有出青 如蓝靛色者,皆死证也。

报痘时色白皮薄而光,根窠全无红色,或根带一点红,三五日即长如绿豆大,此痘决不能灌浆,久后成一包清水,擦破即死,不可因其好看,妄与下药。

报痘全不起顶,又顶如汤泡及灯草火烧之状,十日后痒塌而死。

报痘时起红 如锦纹者,六日死,遍身如蛇皮者死。

报痘时黑 如痣状,肌肉成块黑者,即日死。

痘身发热未透,而即报点现标,已而复没不见,又出又没者,谓之弄标痘。盖痘疮全凭热透,则肌肤通畅,自然易出,今热不透,则地皮未熟,出而复没,隐而又出,气血衰弱之甚,无力发泄故也,难治。

痘色红紫焦枯,贴肉不起,皮浓黑如铁,挑之不破,无浆血者,谓之铁甲痘。乃气涩而不营,血枯而不润,磅因礴皮肉,八九日内死。

凡疮子已出,头面要稀疏磊落,颈项上宜少不宜多,胸前要少而疏,如此者其毒则轻。如面上模糊一片,未发先肿,缠项稠蜜,胸前亦密,此毒甚也,勿治。

凡痘子出尽,正将起发,其中有发血 者,此毒伏于心,即死。有发水 者,此毒伏于肝,旋见痒塌而死。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