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

明代:王肯堂

〔钱〕腹胀,由脾胃虚气攻作也,实者闷乱喘满,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饼子(此言未下而喘者,为实,故可下,若误下而喘者,为虚气附肺,不可下也。紫霜丸、白饼子二方见癖)。不喘者,虚也,不可下,若误下之,则脾虚气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气虚甚,即目胞腮肿,四肢黄色。治之用塌气丸渐消之,未愈,渐加丸数,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温散药治之,何以然?

脾虚气未出,故虽腹胀而不喘,可以温散药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气,则愈矣。若气虚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内弱,每生虚气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儿易为虚实,脾虚则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胃久虚热,多生疸病,或引饮不止。脾虚不能胜肾,随肺气上行于四肢而目肿若水状,肾气漫浮于肺,即大喘也。此当用塌气丸,病愈后面未红者,虚衰未复故也(此下后喘,故宜塌气丸,若未下而喘,宜下之)。治腹胀者,譬如行兵战冠于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必可获,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则必有失,当以意渐收之,即顺也(寇未出林,谓虚气未出而不喘,不目胞腮肿,故可用丁香、木香大温散药上下分消其气而愈也,寇已出林,谓虚气已出,为喘、为目腮肿,须用塌气九渐消之)。

治小儿虚腹胀,先服塌气丸,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时饮水能食者,可下之。

盖脾初虚而后有积,所治宜先补脾,然后下之,后又补脾,即愈也。不可补肺,恐生虚喘。

〔洁古〕腹胀虚实凡久病吐泻之后,虚则其脉微细,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黄,目胞腮虚肿,手足冷,先服塌气丸,后服异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汤、益黄散之类,用诸温药养真气(异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汤三方,并见吐泻)。实则脉洪实,不因吐泻久病后,亦不因痢下,腹胀而喘急闷乱,更有痰有热,及有宿食不化而腹胀者,宜服白饼子、大黄丸、解毒丸下之,兼须详认大小便,如都不通,先利小便,后利大便。(白饼子方见癖,解毒丸方见喉痹,大黄丸方见伤寒)。云岐云∶小儿热结于内,腹胀壮热,大便赤黄,躁闷烦乱者宜泻青丸。

〔薛〕东垣云∶寒胀多,热胀少,皆主于脾胃。虚者宜用六君子汤。若喘而气短者,脾肺气虚也,用异功散补之。若服克伐之类而喘胀益甚者,脾肺之气复伤也,用前汤加半夏、升麻。若既下而不喘,则邪气去而肺气宁也,不必用药。或病久小便不利,或四肢浮肿者,脾肺之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也,用金匮加减肾气丸主之。或手足逆冷,睡而露睛,脾胃虚寒也,用六君子加炮姜。手足不冷,睡而露睛,脾胃虚弱也,用六君子汤。若面色青,木克土也,用六君、木香、柴胡,更当调治乳母,节其饮食,恐药饵过剂,复伤胃气故也。一小儿腹胀,面赤痰喘,大便秘,壮热饮冷。此形病俱实。用紫霜丸一服,诸证益甚,面色顿白,饮汤不绝。余以为邪气退而真气复伤,故面白而喜汤,用白术散大剂煎汤,令恣饮,良久而睡,翌日顿安。一小儿伤食腹胀,胸满有痰。余治以异功散而痊。后复伤食腹胀,兼痛,或用药下之,痛胀益甚,而加气喘。此脾胃伤而致肺虚也。用六君子加桔梗调补而痊。一小儿腹胀恶食,发热恶心,证类外感。余曰此饮食停滞也。用保和丸一服,诸证顿退,惟腹胀,用异功散而痊。一小儿伤食腹胀,服克伐之剂,小便涩滞,又服五苓散之类,饮食渐减,小便不通,四肢顿肿。余朝用《余匮》肾气丸去附子,夕用补中益气汤而安。一小儿腹胀,大便青白,腹左一块,面色痿黄,齿龈赤烂,食少滞颐。余用异功散调补中气为主,佐以大芜荑汤清疳治热,月余诸证稍愈,仍服异功散及蚵蟆丸,外贴阿魏膏,两月块消,左胁微痛,用四君子汤、九味芦荟丸、而愈。《百问》云,有疳胀,气胀,症积胀,锁肚胀,脘膈胀,食膨胀,蛔胀,虚冷积胀。其疳气积胀,宜先与保童兼塌气以去之。其痞癖气胀、症积胀,宜三棱以消痞。其锁肚胀,宜与珍珠天麻丸以通之。其上膈中脘食伤膨胀,宜三棱、塌气、大茱连丸以消磨之。其蛔胀,宜下虫丸以化之。其虚冷积胀,宜沉香煎以温之。以上诸证,宜调和胃气,消磨通利,肿胀必然平复矣。如有热者,必以葶苈、牵牛等辈以治之,推气丸剂亦可用。

按∶《百问》分证虽详,而偏于攻下,若无钱张活法,薛氏补法以主之,鲜不杀人,慎之。

塌气丸

胡椒(一两) 蝎尾(半两)

上为末。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一方,有木香一钱。

钱氏、洁古所用塌气丸,乃此二味,不可误用后有牵牛者,慎之。

《本事》调中丸 治小儿久伤脾胃,腹胀。

干姜 橘红 白术 茯苓 木香 砂仁 官桂 良姜(各等分)

上细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熟水下。

《圣惠》治小儿脾虚腹胀不能乳食。诃梨勒丸

诃梨勒(煨,用皮)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

干姜(炮裂,锉) 甘草(炙微赤,锉) 木香 白术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张氏)温脾散 治脾胃亏损,腹胁虚胀,乳食不进,困倦无力。

诃子肉 人参(各七钱) 白术 木香 桔梗 茯苓 藿香 陈皮 黄 (各五钱) 甘草(炙,二钱半)

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沉香煎 治脾气冷积。

乳香 沉香 丁香 杏仁(炒) 百草霜 木香(各一钱) 肉豆蔻(一个,煨) 巴豆(十四粒,出油如霜)

上为末,酒煮蜡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淡生姜汤送下。应患肚痛不止,服之效。常服,以通为度。

《三因》肥儿丸 治小儿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脏腑胃虚虫动,日渐羸瘦,腹大不能行,发竖,发热,无精神。

黄连 神曲(各一两) 麦芽(炒,半两) 木香(二钱) 槟榔(三个,不见火) 使君子肉 豆蔻(面裹煨。各半两)

上为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量儿加减,熟水吞下。

六神丸 治如前证。

丁香 木香 肉豆蔻(用面裹煨。各五钱) 诃子(煨,去核,半两) 使君子 芦荟(研。各一两)

上为末,以枣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米饮下,食前。

治小儿疳病或腹大胡黄连(二钱,去果积) 阿魏(一两半,去肉积) 神曲(二钱,去食积) 黄连(二钱,去热积)

麝香(四粒,通窍)

上为末。每服十二粒,白术汤下。

褐丸子 治疳肿胀。

萝卜子(一两,微炒) 陈皮 青皮 槟榔 五灵脂 蓬术(煨) 黑牵牛(取净末,半生半炒) 赤茯苓(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紫苏叶或白汤下。

五疳保童丸 治五种疳疾。

五倍子(生) 青黛 夜明砂(布裹洗) 苦楝根皮 芦荟 熊胆(研入) 黄连(去毛) 龙胆草(生用) 干蟾(酥炙,去皮骨) 麝香(研入) 芜荑(取仁) 蝉蜕(去土。各等分)

上末,用粟米糊为丸,麻子大。一岁儿二十丸,饭饮下,二三服。

幼科有丁奚、哺露、无辜等名,其证腹大、颈小、黄瘦,皆疳胀之异名也,轻则为此,重则为彼耳。今仍旧别立门于疳后。

杨氏塌气散 治小儿腹胀,气喘、体肿、面浮。

陈米(一合,炒黄) 青皮(去穣,巴豆二十一粒,炒黄色,去巴豆) 甘草(炙。各半两) 黑牵牛(二钱半,半生半炒) 肉豆蔻(二个,煨香)

上末半钱,米饮调下。加槟榔一个。

塌气丸 治小儿疳气腹胀,喘急并面浮肿。

丁香 胡椒(炒。各五钱) 萝卜子(炒) 白牵牛(各七钱半)

上为末,面糊丸,小豆大。三岁三十丸,米汤下。

塌气散 治小儿腹胀气粗,并疳疾相攻,面目浮肿。

木香(一钱) 青皮(半两) 巴豆(三十粒,同炒豆黄色,去巴豆)

上为末。三岁,半钱,米汤下,食前连进,即效。

分气饮 治小儿肿胀作喘,气短而急。

桔梗 赤茯苓 陈皮 桑白皮(锉) 大腹皮 枳壳(炒) 半夏(曲) 真苏子(微炒) 紫苏甘草(炙。各二钱) 草果仁(一钱)

上锉散。每服一钱半,姜枣煎服。

三棱煎丸 治婴孩食伤生冷、甜腻、毒热等物,脾胃积滞,久不克化,令儿肚热脚冷,痞癖寒热。及疗瘕中脘不和,膨胀上膈,气壅心腹,不得宣通,所以作疾。此药温良,但是诸积滞食不化,并宜与服。

京三棱(成块煮) 蓬术(并炮。各半两) 芫花(二钱半,醋浸、炒) 鳖甲(去裙,米醋炙焦,半两) 淡豆豉(二钱) 巴豆(二十一粒,去壳) 川当归(半两) 杏仁(去皮尖,二钱半,炒令赤)

上,前四味一处以米醋一碗煮令干,仍用炒,起更细锉,焙为末,次入当归末、杏仁、巴豆、淡豆豉和匀,水煮面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大小加减服之。

三棱丸 治小儿停积,腹胁胀满,干哕恶心,全不入食。

三棱(煨) 木香 神曲(炒) 陈皮(去白) 半夏(姜汁制。各一两) 丁香 官桂(各半两)

上为末,曲糊丸,如黄米大。二十丸,乳食后温生姜汤下。

阿魏丸 治小儿食积,腹如蜘蛛状,肚痛,小便白浊。

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 黄连(炒) 连翘(各半两) 花碱(研如粉,三钱) 山楂肉(一两) 半夏(皂角水,浸一宿,一两)

上为末,炒神曲糊丸,如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吃果子多者加胡黄连。米食多者加神曲、山楂。肉食多者加阿魏。

阿魏丸

阿魏(一两) 黄连(酒煮,六两)

上为末,醋浸阿魏一宿,研如泥,汤浸蒸饼丸。如元气不足,加人参。

小阿魏丸

山楂肉(三两) 石碱(三钱) 半夏(一两)

上为末,阿魏半两醋浸,糊丸,白汤下。

真珠天麻丸 治急惊风请量用之,以通为度。此方仍治吊肠、锁肚、撮口至妙。丸如麻子大,初生患者三日三丸,五日五丸,七日七丸。加青黛,名青黛丸。

天南星(炮) 天麻 白附子(炮。各二钱半) 腻粉(半钱) 巴霜(一字) 芜荑(炒) 全蝎 滑石(各一钱半)

上为末,煮细面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一岁五丸,二岁十丸,大小加减,薄荷汤点茶清送下。

大茱连丸 治小儿饮食过度,胸膈膨胀,上下气不宣通,郁滞迷闷,情思少乐,大则作喘,饮食不化,作渴烦躁,坐卧不任,肢体倦怠,腹胁疼痛。

蓬术 京三棱(各二钱半,醋煮) 干姜(炮) 青皮 陈皮(去白) 木香 丁香(各三钱) 巴豆(二十一粒,去膜心出油) 绿细小茱萸(二钱)

上为末,醋糊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大者加服,生姜枣子汤下。

下虫丸 治蛔疳诸虫。

苦楝根皮(酒浸,焙) 绿色贯众 木香 桃仁(浸,去皮,焙) 芜荑(焙) 鸡心槟榔(各一钱) 鹤虱(炒) 轻粉(各半钱) 干虾蟆(炙焦,三钱) 使君子(五十个,煨,取肉用)

上为末,飞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天明清肉汁下。内加当归、川连、各二钱半,治脊疳兼疳劳。

遇仙丹 治诸虫,取诸积。

牵牛(三斤) 大腹子(二斤) 锡灰(炙干,为末) 大黄(四两) 雷丸(四两) 青木香 鹤虱 干漆(各二两) 皂角(四条)

上,后三味煎水,用粟米煮粥,初用牵牛末,次用大腹末,三用锡灰,四用大黄,五用雷丸,六用青木香和剂,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九丸,用姜汤熟水送下。此药专治男子妇人积虫气块,五劳七伤,赤白痢疾,便血注下,皮黄水肿,十般气,十一般恶虫。又进饮食除病,悦颜色,不与他药相反,四季可服。细末三四钱,量大小加减,服时不吃晚饭,三更用茶清下,次早桶子内虫积及粒米尽,方可洗面,温粥补之,伤寒孕妇,不可服。

东垣治胀,不犯上下二焦,用《素问》中满者写之于内之法。实者,分气消积。虚者,升阳滋血。治者当师其意而活用之,胜前所用排击诸方远矣。

中满分消丸

黄连 枳实 浓朴(各五钱) 干姜 姜黄 猪苓 砂仁 泽泻 茯苓(各三分) 陈皮白术(各一分) 半夏(四分) 黄芩(一两二钱) 甘草(一分)

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消痞丸 快利之剂。

黄连(半两) 枳实 黄芩 甘草 人参(各三钱) 浓朴(七分) 干姜(四分) 橘皮(一钱) 姜黄(五分)

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随乳下。

〔丹〕腹胀。

萝卜子 苏梗 干葛 陈皮(各等分) 甘草(减半)

如食减,加白术煎服。

升阳滋血汤 二月间,一小儿未满百日,病腹胀,不大便二日,便瘦弱,遍身黄色。

宜升阳气,滋血和血补血,利大便。

蝎稍(二分) 神曲(三分) 浓朴 当归(各一钱) 桃仁(十个) 升麻(三分)

上,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服。

麻黄升麻汤 治小儿面色痿黄,腹胀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儿服之,神效。

麻黄(二分) 桂枝 杏仁 吴茱萸 草豆蔻 浓朴 曲末 羌活 白茯苓 升麻根苍术 泽泻 猪苓 陈皮 黄柏(各一分) 柴胡根 白术 青皮 黄连(各五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一大盏,煎七分,去滓,食前热服。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