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肯堂

〔曾〕郭氏曰∶小儿此疾,本因暑湿所侵,未经发散,邪传心肺,变而为热,有热生风,有风生痰,痰实不化,因循日久,结为顽块,丸如豆粒,遂成痰母。推本其原,或啼哭未休,遽与乳食;或饲以酸咸,气郁不利,致令生痰;或节令变迁,风寒暑湿侵袭;或堕水中,水入口鼻,传之于肺;故痰母发动而风随之,风痰潮紧,气促而喘,乃成痼疾。急宜去风化痰,先以五苓散同宽气饮(俱惊)宽热饮(里热)用少姜汁和匀,沸汤调服,次进知母汤、雄黄散、如意膏、半夏丸(痰涎)。

知母汤 治 气喘,痰鸣发热,咳嗽恶风。

知母 甘草(各半两) 贝母 羌活 滑石(别研) 大黄 小麦(各三钱) 麻黄(去根节,汤泡,去沫,焙) 苦葶苈 诃子肉(各一钱半) 薄荷(去梗,二钱)

上件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雄黄散 主暴中急慢惊风, 痰涎满口,及雨侵闭汗不通,或凉或热,坐卧生烦。

雄黄(红亮者,二钱半) 白药(去黑皮) 川乌(炮裂,去皮脐) 草乌(炮裂,去皮) 天麻(明亮者) 川芎(五味各半两)

上除雄黄外,余五味锉焙,同雄黄为末。惊风痰壅,每服半钱或一钱,用姜汁、茶清调下。发汗,水姜葱薄荷同煎,并投三服,取效。

如意膏 治痰喘气促,咳嗽连声不已,冷热二证皆可投。

半夏(炮裂) 南星(炮裂。二味各一两半)

上二味为末,以生姜汁和匀,捻作小饼如钱样,用慢火炙干,再为末,复取姜汁如前,经两次炙干,仍焙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至二丸,仍用姜蜜汤无时化服,有热,以薄荷汤下。

雄黄丹 治小儿 ,喘满咳嗽,心胸烦闷,伤热蠲毒。

雄黄 朱砂(各一钱,另研) 杏仁(十四粒,炒) 巴豆(七粒) 豆豉(淡者,二十一粒)

上杏、巴、豉三味,用米醋半盏,干姜一片指大,煮令干,研成膏,皂角一寸蜜炙焦,先去子与皮,法制牛胆一分,同雄朱与杏膏研细和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每一岁儿五丸,壮者七丸,二岁十丸,淡生姜汤下。

《玉诀》贝母丸 治小儿 。

贝母 天南星(姜汁制)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白附子(各等分) 皂角子(七枚,炮)

末之,炼蜜丸小豆大。每服五七丸,薄荷汤吞下。

油衮丸 治小儿 及虫积。

雷丸 五灵脂(各一分) 巴豆(十五粒,取霜)

上末之,滴水丸。每三五丸麻油滚过,井水吞下。

《惠眼》内金丸 治小儿 咳嗽。

鸡内金 雌黄(细研,水飞过,去水,露三日方使) 半夏(生) 延胡索(各等分)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小豆大。周岁三丸至四丸,灯心汤下。

《吉氏家传》治奶 方天竺黄 蚌粉(炒)

上件等分,研匀。蜜调涂奶头上,与吃。

脑子散 治小儿伤风,咳嗽不住,兼治瘕呷。

大黄(一分) 郁金(二钱)

上件二味,先以猪牙皂角煮一复时,取切片子,焙干为末,次入粉霜、脑子各少许,再同研令匀。每服一字,沙糖水调下,量儿肥瘦,加减用之。

嗽声不出

《圣惠》杏仁煎 治小儿咳嗽声不出。

杏仁(汤浸,去皮尖,入水一大盏,研滤取汁,二两) 酥 蜜(各一合)

上件药,先以杏仁汁于铛中,以重汤煮,减去半,入酥蜜,又汤煮二十沸,却入贝母、紫菀末各一分,甘草末半分,更煎,搅如饧,收瓷器中。每服,以清粥饮下半钱,日三服,夜一服。嗽止为度,量儿大小加减。

又方贝母(半两,煨) 牛黄(细研,一钱) 甘草(炙,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又方麦门冬(去心,焙)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 甘草(炙) 贝母(煨) 款冬花(各一分) 紫菀(去土,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乳汁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以意。

又方杏仁(一两,去皮尖双仁,以水一中盏,研绞取汁) 紫菀(半两末)

上以杏仁汁并紫菀末,入蜜一合,同煎如膏。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茶匙,量儿大小加减。

惊膈嗽

小儿患惊风,惊止而嗽作,谓之惊膈嗽。茅先生下金杏丸夹匀气散与服。

金杏丸

杏仁(去皮尖) 甜葶苈 汉防己 马兜铃(去皮)

上等分为末,用蜜为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用麦门冬熟水吞下。(茅先生亦于前咳嗽门中已有此方,为各有牵引,不可除,故兼存之)

匀气散

桔梗(去芦头,净洗,干,五两) 甘草(二两) 缩砂仁 香(洗) 陈橘皮(各一两) 白姜(一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霜木瓜煎汤调下,如无,即用紫苏、盐煎汤下。

久嗽

《圣惠》栝蒌煎 治小儿久嗽不止,心神烦闷。

栝蒌(一颗熟者,去仁,以童子小便一升相和,研绞取汁) 酥(一两) 甘草(生一分,为末) 蜜(二两)

上件药,以银锅子中慢火煎如稀饧。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钱,日四五服,量儿大小加减。

不灰木散 治小儿嗽久不止。

不灰木(牛粪火烧通赤) 贝母(煨令黄) 甘草(炙微赤。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新汲水一小盏,点生油一二滴,打令散,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日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桑白皮煎 治小儿经时不瘥,及伤肺见血。

桑根白皮(东引者,切,五合) 白狗肺(一具,切) 甘草 茯苓 升麻 贝母(各十二分) 芍药杏仁(炒。各十分) 李根白皮(切,四分) 款冬花 麦门冬(去心。各六分) 黄芩(十一分) 淡竹青皮(八分) 蜜 地黄汁(各一升)

上,以水一斗,煮及三升,去滓,下杏膏、地黄汁、蜜,微火上煎,不住搅,至二升三合,绵滤绞汁。二三岁儿一合,温服之,日进三服,夜三合。

知母散 治大人小儿久嗽不止,痰吐喘闷气噎。

知母 贝母 柴胡 黄 (炙) 紫菀(洗) 马兜铃 杏仁(研,去皮尖) 半夏(白矾水煮干为度)

桑白皮(炙) 白矾(研) 款冬花(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盏,同煎三分,去滓时时服。或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每服五七丸,生姜汤下。

贝母散 治小儿久咳嗽,气急。

贝母(煨) 杏仁(去皮,炒) 麦门冬(去心) 款冬花(各一分) 紫菀(半两)

上为末,用乳汁调下半钱。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