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疹后解余毒第十五

宋代:刘昉

《圣惠》治小儿疹痘疮出尽后,宜服大黄散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 黄芩 黑参(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万全方》同。

《疹痘论》若疮毒出尽后,宜服黄芩散以解余毒方

黄芩 大黄(各半两) 山栀子仁(三分) 元参(六钱)

上件为粗末。用末一两,水二升,煎至八合,去滓。量大小服。呕吐当先定。

《疹痘论》疮毒出尽,服黄芩散以解余毒,呕吐先定。尚口赤有疮,下部亦有疮,自下利者服黄连散方

黄连 浓朴(炙。各一两) 陈皮 杏仁(去皮,炙) 枳实(麸炒) 麻黄(去节) 干葛(各半两)

上件为锉散。每服药一两,水一升,煎至半升。量大小与服,一日三服。下利后,别看形候用药。

《疹痘论》疮疹出后,烦喘,小便不利者,宜进灯心汤主之。

灯心(一把) 鳖甲(醋炙黄,秤取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用一两,水八合,煎取四合。量大小温服。

董汲甘露饮方解胃热及小儿疮疹已发后,余热温壮,齿龈宣肿,牙痛不能嚼物,饥而不欲食,烦热,身面黄及病疮 ,乳母俱可服之。(方见疮疹攻咽痛门中,钱乙方同。)

董汲调肝散败肝脏邪热,解散斑疹余毒。(方见疮疹已出未出门中,《圣惠》犀角散同。)

《刘氏家传》治婴孩小儿斑疮,余热不退。槐花散方

槐花 赤小豆(各炒,二钱) 麝香(少许,研)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用蜜汤调下,不计时候。

《王氏手集》治痘疹出欲尽便服之。如入眼即自退。净心散方

蛇蜕(一条,烧灰) 不 皂角(十挺,烧灰) 甘草(生用,为末。各半两)

上研细。每服一钱,热水调下,小儿半钱。

《王氏手集》牛黄生金散 解利疮子。

虎杖 滑石(各一两) 甘草(二钱五分) 藿香(一钱,头高)

上为细末。每服一平钱,水八分,煎至三分,去滓。通口服,儿大增之。

《吉氏家传》牛蒡散 治小儿疹痘不出,或用药发出后余热未退,发渴饮水,乃下血斑疼痛,用此药解。(方见疮疹攻咽痛门中。钱乙消毒散同。此以薄荷汤调下一钱。未出者紫草汤。)

长沙医者郑愈传黄 散方

黄 柴胡 干葛 甘草(各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半钱,薄荷三叶,汤水五分,煎至三分,作三呷,空心服。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刘昉,宋代官吏,知医。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夔州(今四川奉节)知州、荆湖转远副使、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等官职,还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世人因此称之为刘龙图,知潭州。因见小儿疾苦甚深,而世又无儿科全书以救济之。因录取前贤关于儿科之论述,命干办公事王历及乡贡进士王湜共同编集,汇成巨帙,名《幼幼新书》,凡四十卷,因病其最后二卷由门生李庚代其作序。此书所引前代资料颇为丰富,其中不乏后来已佚之医著或其他文献,故具有一定文献学价值,为宋以前儿科学之集大成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