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张乃修

唐(左) 气血两亏,肝火挟痰,窜入少阳阳明之络。颈项结核坚硬,按之不移。脉虚弦滑。恐虚痰不化,而延入损途。

桑叶 海藻 制半夏 川贝母 郁金 茯苓 丹皮 桔梗 生香附 炒枳壳 雪羹汤煎

【二诊】 痰核软加生于术。

颈有 痰,眩晕心悸,身体似觉震动,此浊痰内蕴,痰热化风上旋也。

甘菊花 云茯苓 海蛤粉 白僵蚕 石决明 净双钩 制半夏 煨天麻 白蒺藜 橘红 燥渴者雪羹汤。

张(左) 盘颈 痰已久,兹则内热连绵,时见咯血,胸膺酸痛,日来腹痛便泄。脉细弦而数。阴虚木旺,虚火上炎,木乘土位。虚损情形,何易言治。

金石斛(四钱) 黑豆衣(三钱) 淡秋石(一钱) 炒木瓜皮(一钱五分) 女贞子(三钱) 炙黑草(五分)侧柏炭(二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大天冬(二钱) 海蛤粉(三钱)

【二诊】 酸甘制木,以养脾阴,腹痛便泄已止。然虚火上炎,血虽未来,而咽痛音闪。脉数细弦。脏阴皆损,何易言治。

大生地(三钱) 大天冬(二钱) 生熟草(各二分) 杭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大熟地(二钱) 大麦冬(一钱) 女贞子(三钱酒炒) 海蛤粉(三钱包) 川贝母(二钱) 毛燕汤代水煎。

【三诊】 音声已开,咽痛亦止,而中脘犹复作痛。脉象细弦,舌质纹裂。 痰既久,气血并亏,不能制伏肝木,致强肝克土乘脾则腹痛便泄,犯胃则脘痛呕吐。急者先治之。

香附(二钱) 金铃子(一钱五分) 半夏曲(一钱五分盐水炒) 茯苓(三钱) 白芍(二钱土炒) 白蒺藜(三钱) 橘白(盐水炒一钱) 盐水炒竹茹(一钱) 左金丸(五分先服)

【四诊】 痛泄已止,脘痛亦减,而右胁犹复作痛。肝木克土之余,肝风入络。再标本兼顾。

阿胶珠(二钱) 醋炒香附(二钱) 柏子霜(三钱) 炒木瓜皮(一钱) 生草(三分) 白茯苓(三钱)橘叶(一钱五分) 金铃子(一钱五分) 酒炒白芍(一钱五分)

【五诊】 便泄既止,脘痛亦定,而右胸膺常觉作痛,舌苔纹裂。痰 既久,阴伤则肝风入络。还恐损而难复。

阿胶珠(二钱) 白茯苓(三钱) 川贝母(二钱) 真猩绛(五分) 海蛤粉(三钱) 柏子霜(三钱)旋复花(三钱) 酒炒白芍(一钱五分) 青葱管(三茎)

【六诊】 脘痛便泄,原属肝阳克犯脾胃。红炉泼水,则烈焰飞腾,所以两进柔药,火冲咽痛,随药而来。然火之有余。阴之不足也。再参辛燥之品,以反佐之。

阿胶珠(二钱) 粉丹皮(二钱) 海蛤粉(三钱) 柏子霜(三钱) 白茯苓(三钱) 女贞子(三钱酒炒)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制半夏(一钱五分) 大天冬(一钱五分)

【七诊】 胸膺作痛稍轻,不自觉热,而脉形带数,阴伤火炽。然痰核随处结聚,恐其流窜。再熄少阳木火,参以化痰而和藏络。

炙生地(四钱) 海蛤粉(三钱) 桑叶(一钱) 炒白薇(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柏子霜(三钱)丹皮(二钱) 女贞子(三钱) 川贝母(三钱)

【八诊】 脉象稍缓,舌红苔腻。左胸膺作痛,牵引背肋,络隧不和。再宣通化痰和中。

川贝母(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酒炒) 白茯苓(三钱) 粉丹皮(二钱) 桑叶(一钱) 海蛤粉(三钱)制香附(一钱五分) 川断肉(三钱) 盐水炙橘红(一钱) 生熟谷芽(各一钱)

少阳木火,挟痰流窜经络,肝木从而不和,少腹时有气聚。前法参以调气平木。

香附(一钱五分) 川贝(二钱) 海蛤粉(三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郁金(一钱五分) 橘叶(一钱五分) 桑叶(一钱) 川石斛(三钱) 金铃子(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二诊】 脉数转缓,内热已退,而滑泄频来,环口常发疹 。阴虚挟湿,混淆精窍。前法参以厘清。

桑叶(一钱) 川贝母(二钱) 干橘叶(一钱五分) 生薏仁(三钱) 川萆 (二钱) 香附(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 猪茯苓(各二钱) 大淡菜(二只)

【三诊】 厘清精水,滑泄未来,而右半体仍觉牵掣。良由痰阻络中,脉络从而不和。拟化痰宣络。

川贝母(二钱) 制香附(一钱五分) 生薏仁(四钱) 真猩绛(五分) 丹皮(二钱) 云茯苓(三钱)橘红络(各一钱) 炒玉竹(三钱) 旋复花(一钱五分绢包) 桑叶(一钱)

【四诊】 神情稍振,遗泄未来。再拟化痰以宣络隧。

川贝(一钱) 香附(一钱五分) 黑豆衣(三钱) 郁金(一钱五分) 橘红络(各一钱) 枳壳(八分)海藻(一钱五分) 白蒺藜(二钱) 白茯苓(三钱) 浮小麦(一两) 红枣(二枚)

【五诊】 舌纹裂渐满,红色较淡,而腿股作酸,即发遗精,腹中漉漉。湿热下行,精窍遂为混淆。再化痰而厘清精水。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橘红(一钱) 海藻(一钱五分) 浮小麦(一两) 川贝母(一钱五分) 萆 (一钱) 薏仁(三钱) 猪苓(二钱) 大淡菜(二只)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张乃修(1844-1905),清末医家,字聿青,又字莲葆。祖籍江苏常熟,又迁居无锡。父张甫崖,兄仲甫,均业医。少自少年时从父习医,同治二年(1863年)曾随父为太平军治病。同治五年(1866年),于大市桥“信性堂”应诊行医。尝旅居沪上十余年救奇难大症无数,医名大振,从游者甚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