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血

明代:王肯堂

犀角地黄汤(见鼻衄。) 桃仁承气汤 抵当汤(并见伤寒蓄血。)

许州陈大夫传仲景百劳丸方 治一切劳瘵积滞疾,不经药坏证者宜服。

当归(炒) 乳香 没药(各一钱) 虻虫(十四个,去翅足) 人参(二钱) 大黄(四钱) 水蛭(十四个,炒) 桃仁(十四个,浸,去皮尖)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劳水下,取恶物为度,服白粥十日。(百劳水,杓扬百遍,乃仲景甘澜水也。)

抵当丸 与汤四味同,但分两减半,捣细,水调服。前之百劳丸,乃是此抵当丸内加人参、当归、没药、乳香,蜜丸,甘澜水下。

通经丸方 乃仲景抵当丸内加穿山甲、广术、桃仁、桂,蜜丸。妇人伤寒妊娠不可以此丸下,当以四物汤、大黄各半汤下之。

又方 卫州张推官在勘院,王公以职医宿直夜,口传此方,治人效者不可胜数,寻常凝滞,其效尤速,任冲不调,经脉闭塞,渐成瘕。

虻虫(麸炒,四十个) 水蛭(炒,四十个) 斑蝥(去翅足,炒) 杜牛膝(各一两) 当归 红花(各三钱) 滑石(二钱半)

上细末,每服一钱,生桃仁七个细研,入酒调下。如血未通再服,以通为度,食前。

地黄汤(韩氏《微旨》) 治病患七八日后,两手脉沉迟细微,肤冷,脐下满,或喜或妄,或狂或躁,大便实而色黑,小便自利者,此蓄血证具也。若年老及年少气虚弱者,宜此方主之。

生地黄(自然汁一升,如无生地黄,只用生干地黄末,一两) 生藕(自然汁半升,如无藕,以蓟刺汁半升,如无蓟刺汁,用蓟刺末一两) 蓝叶(一握,切碎,干者末,一两) 虻虫(三十个,去足翅,炒黄)大黄(一两,锉如骰子大) 桃仁(半两) 水蛭(十个,麸炒) 干漆(炒烟尽,半两)

上同一处,水三升半,同慢火熬及二升以来,放冷,分三服。投一服,至半日许血未下,再投之。此地黄汤,比抵当汤丸其实甚轻也。如无地黄与藕汁,计升数添水同煎。

生漆汤(《元戎》) 病患七八日后,两手脉沉细而数,或关前脉大,脐下满,或狂走,或喜妄,或谵语,不大便,小便自利,若病患年少气实,即血凝难下,恐抵当丸力不能及,宜此。

生地黄(汁一升,如无汁,用生干地黄三两半) 犀角(一两,镑,为末) 大黄(三两,锉碎如骰子大)桃仁(三十个擂碎)

上作一处,用水三升,好酒一升,慢火熬,三升以来,倾出滤去滓,再入锅,投点光生漆一两半,再熬之,至二升即住,净滤去滓,放冷,作三服,每投服,候半日许血未下,再投一服,候血下即止。服药如无生地黄汁,更添水一升同煎。

活人大黄汤(《元戎》) 治阳毒伤寒未解,热结在内,恍惚如狂者。

桃仁(二十粒,麸炒黄) 官桂(七钱) 芒硝(二钱半) 大黄 甘草 木通 大腹皮(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盅,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无时,此方细末,蜜丸桐子大,温酒下二三十丸,治妇人经闭或不调,若瘀血已去,以复元通气散加当归煎服亦可。又法,筋骨损伤,用左经丸之类;或用草乌头,枣肉为丸,服之以行诸经者,以其内无瘀血,故用之。药剂寒热温凉不一,惟智者能择之,而不可偏执也。

代抵当丸 行瘀血。(自制。)

大黄(川产如锦纹者,去皮及黑心,四两) 芒硝(一两,如欲稳,以玄明粉代) 桃仁(麸炒黄,去皮尖,另研如泥,六十枚) 当归尾 生地黄 穿山甲(蛤粉炒。各一两) 桂(三钱或五钱)

上为极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蓄血在上焦,丸如芥子大,临卧去枕仰卧,以津咽之,令停留喉下,搜逐膈上,中焦食远,下焦空心,俱桐子大,以百涝水煎汤下之。用归地者,欲下血而不损血耳,且引诸药至血分也,诸药皆犷悍,而欲以和剂之也。如血老成积,此药攻之不动,宜去归、地,加广术,醋浸透焙干,一两,肉桂七钱。

通真丸 妇人通经,男子破血。

大黄(去皮,米醋同煮烂) 桃仁(各四两,去皮尖,另研) 天水末(四两,天水一名益元散) 干漆(二两,用瓦上焙烟尽) 杜牛膝(二两,生)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

大内伤丸 治血瘀。

白术(黄土炒) 枳壳(麸炒) 黄芩(酒炒。各六钱) 浓朴(姜汁炒) 香附(童便炒) 苍术(米泔水洗,葱汁炒) 草果(炒) 木瓜 赤曲(炒) 三棱(蜜炙,各五钱) 蓬术(蜜水炒,七钱) 青皮(麸炒) 川芎白芍药(酒炒) 神曲(炒) 枳实(麸炒) 石菖蒲(各一两) 小茴香(炒) 肉桂 甘草(炙) 乳香(出汗。各一两) 前药二十一味,共为细末,神曲糊丸,如弹子大,朱砂一两为衣。汤、酒任下,多不过二丸。

上部内伤方

牡丹皮(一钱) 江西红曲(八分) 香附(八分,童便制) 麦芽(一钱) 桔梗(五分,中部不用) 川通草(一钱) 穿山甲(一钱,麸炒,有孕不用) 降香(一钱,为末) 红花(七分) 山楂(八分) 苏木(一钱,捶碎)

上酒、水各一盅,煎八分。甚者加童便一盅。如痰盛加姜制半夏七分半,有孕者油炒。如痛甚加真乳香、没药各七分半。中部加枳壳,胁痛加柴胡。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