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气

明代:王肯堂

短气者,气短而不能相续,似喘而非喘,若有气上冲,而实非气上冲也。似喘而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金匮》云∶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丹溪治白云许先生脾疼胯疼短气,用大吐大下者二十余日,凡吐胶痰一大桶,如烂鱼肠或如 油条者数碗而安。)

仲景论短气皆属饮。《金匮》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又云∶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又云∶支饮亦喘而不得卧,加短气,其脉平也。又云∶膈上有留饮,其人气短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又云∶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其治法,危急者,小青龙汤。胀满者,浓朴大黄汤。冒眩者,苓桂术甘汤,及泽泻汤。不得息,葶苈大枣汤。吐下不愈者,木防己汤之类是也。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磨积】孙兆正元散,治气不接续气短,兼治滑泄及小便数,蓬莪术一两,金铃子去核二钱半,为末,入硼砂一钱,拣过研细和匀,每服二钱,盐汤或温酒调下,空心服。

【补虚】东垣云∶胸满少气短气者,肺主诸气,五脏之气皆不足,而阳道不行也。气短小便利者,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 以补之,如腹中气不转者,更加甘草一半。肺气短促或不足者,加人参、白芍药,中焦用白芍药,则脾中阳升,使肝胆之邪不敢犯之。如衣薄而短气,则添衣,于无风处居止,气尚短,则以沸汤一碗,熏其口鼻,即不短也。

如浓衣于不通风处居止而气短,则宜减衣,摩汗孔令合,于漫风处居止。如久居高屋,或天寒阴湿所遏,令气短者,亦如前法熏之。如居周密小室,或大热而处寒凉气短,则就风日。凡短气,皆宜食滋味汤饮,令胃气调和。戴复庵云∶短乏者,下气不接上,呼吸不来,语言无力,宜补虚,四柱饮,木香减半,加黄 、山药各一钱。若不胜热药及痰多之人,当易熟附子作生附,在人活法,余皆仿此。药轻病重,四柱饮不足取效,宜于本方去木香,加炒川椒十五粒,更不效,则用椒附汤。上焦干燥,不胜热药者,宜于椒附汤中加人参一钱,寻常病当用姜附,而或上盛燥热不可服者,唯此最良。气短乏力之人,于进药之外,选一盛壮男子吸自己之气,嘘入病患口中,如此数次,亦可为药力一助,此法不特可治虚乏,寻常气暴逆致呃者,用之良验。

【针灸】《灵枢》云∶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

【诊】寸口脉沉,胸中短气。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