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

明代:王肯堂

咯血,不嗽而咯出血也。咯与唾少异,唾出于气,上无所阻;咯出于痰,气郁于喉咙之下,滞不得出,咯而乃出。求其所属之脏,咯、唾同出于肾也。治咯血之方,宜用童便、青黛,以泻手足少阳三焦与胆所合之相火,而姜汁为佐,用四物、地黄、牛膝辈,以补肾阴安其血也。《撄宁生卮言》云∶咯血为病最重,且难治者,以肺手太阴之经气多血少。又肺者金象,为清肃之脏,金为火所制,迫而上行,以为咯血,逆之甚矣。上气见血,下闻病音,谓喘而咯血且咳嗽也。初得病,且宜白扁豆散去半夏,加贝母,入生地黄、藕节尤佳。及浓磨京墨调黑神散、小乌沉汤各一钱。

或新掘生地黄净洗,生姜少许,捣汁去滓温进。又有以生姜一片,四面蘸百草霜含咽,如百草霜已淡,吐出再蘸,如姜已无味,则吐出易之。劳瘵吐咯血,七珍散加阿胶、当归各半钱,恶甜人更加百药煎半钱,仍调钟乳粉尤佳。一味钟乳粉,用糯米饮调,吐血、嗽血亦治。因饱屈身伤肺,吐咯血者,白芨枇杷丸,或白芨莲须散。

治咯血,黄药子、汉防己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小麦二十粒同煎,食后温服。白芨一两,藕节半两为末,每一钱汤调服。新绵灰半钱,酒调下。薏苡仁为末,熟煮猪胰,切片蘸药,食后微空时取食之。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黄色,取出研细,二味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溶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糯米粥嚼下。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