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食

明代:王肯堂

心下不痞满,自不能食也。东垣云∶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故不能食,皆作虚论。若伤食恶食,自有本门,不在此例。病患脉缓怠惰,四肢重着,或大便泄泻,此湿胜也,从平胃散加味。病患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或大便泄泻,皮毛枯槁发脱,从黄 建中汤加味。病患脉虚气弱,脾胃不和,从四君子、六君子汤加味。有痰,从二陈汤加味,兼下人参半夏丸。虚而有痰,用人参四两,半夏一两,姜汁浸一宿,曝干为末,面糊丸。食后生姜汤下。痰积痞隔,食不得下,皂荚烧存性,研末,酒调下一钱匕。和中汤、七珍散、六神汤、钱氏异功散,皆四君子加减例,开胃进食之正剂也。罗谦甫云∶脾胃弱而饮食难任者,不可一概用克伐之剂,宜钱氏异功散补之,自然能食。

设或嗜食太过伤脾,而痞满呕逆,权用枳实丸一服,慎勿多服。娄全善尝治翁氏久疟食少汗多,先用补剂加黄连、枳实,月余食反不进,汗亦不止。因悟谦甫此言,遂减去枳、连,纯用补剂,又令粥多于药而食进,又于原方内加附子三分半,一服而愈。宽中进食丸、和中丸、木香枳术丸、木香干姜枳术丸,皆有行气之剂,气滞者宜之。许学士云∶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效。予授二神丸服之,顿能进食。此病不可全作脾气治。盖肾气怯弱,真元衰削,是以不能消化饮食,譬之鼎釜之中,置诸水谷,下无火力,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黄鲁直尝记服菟丝子,淘净,酒浸曝干,日挑数匙,以酒下之,十日外饮啖如汤沃雪,亦知此理也。今按治法,虚则补其母,不能食者,戊己虚也,火乃土之母,故以破故纸补肾为癸水,以肉豆蔻浓肠胃为戊土,戊癸化火,同为补土母之药也。杨仁斋云∶脾肾之气交通,则水谷自然克化。《瑞竹堂方》谓二神丸,虽兼补脾胃,但无斡旋,往往常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空虚仓廪,仓廪空虚则能受物,屡用见效,其殆使之交通之力欤。严用和云∶人之有生不善摄养,房劳过度,真阳衰虚,坎水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是致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或食而不消,大腑溏泄。古人云∶补肾不如补脾。予谓补脾不如补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盛,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开能食矣。薛新甫云∶予尝病脾胃,服补剂及针灸脾俞等穴不应,几殆。吾乡卢丹谷先生,令予服八味丸,饮食果进,三料而平。予兄年逾四十,貌丰气弱,遇风则眩,劳则口舌生疮,胸常有痰,目常赤涩。又一人脾虚发肿,皆以八味丸而愈。按此皆补肾之验。戴复庵云∶脾运食而传于肺,脾气不足故不喜食,宜启脾丸、煮朴丸。若脾虚而不进食者,当实脾,宜鹿茸橘皮煎丸。若脾虚寒而不进食者,理中汤。未效,附子理中汤加砂仁半钱,或丁香煮散。心肾虚致脾气不足以运者,鹿茸橘皮煎丸。脾上交于心,下交于肾者也。

【饥不能食】《灵枢》大惑篇,黄帝曰∶人之善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岐伯曰∶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消谷故善饥,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运气饥不欲食,皆属湿邪伤肾。经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民病心如悬,饥不欲食,治以苦热是也。针灸饥不欲食有二法∶其一清胃。经云∶胃者水谷之海,其 上在气冲,下至三里,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审守其 ,调其虚实是也。其二取肾。经云∶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心如悬,苦饥状,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恶食】经云∶太阴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食臭也。用大剂人参补之。丹溪云∶恶食者,胸中有物,导痰补脾,二陈加二术渣芎汤。失笑丸,治虚痞恶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