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然盲而不见

明代:王肯堂

平日素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损瞳神,倏然盲而不见也。病致有三,曰阳寡、曰阴孤、曰神离。乃痞塞关格之病,病于阳伤者,缘忿怒暴悖,恣酒嗜辣,好燥腻,及久患热病痰火人得之,则烦躁秘渴。病于阴伤者,多色欲悲伤,思竭哭泣太频之故,患则类中风、中寒之起。伤于神者,因思虑太过,用心罔极,忧伤至甚,惊恐无措者得之,患则其人如痴 病发之状,屡有因头风痰火,元虚水少之人,眩晕发而醒则不见。能保养者,亦有不治自愈。病复不能保养,乃成痼疾,其证最速。而异人以为魇魅方犯,鬼神为祟之类,泥于禳祷,殊不知急治可复,缓则气定而无用矣。丹溪治一老人病目暴不见物,他无所苦,起坐饮食如故,此大虚证也。急煎人参膏二斤,服二日,目方见。一医与青礞石药。朱曰∶今夜死矣。不悟此病得之气大虚,不救其虚,而反用礞石,不出此夜必死,果至夜半死。一男子四十余岁,形实,平生好饮热酒,忽目盲脉涩,此因热酒所伤胃气,污浊之血,死在其中而然也。遂以苏木作汤,调人参膏饮之。服二日,鼻内两手掌皆紫黑。曰此病退矣,滞血行矣。以四物加苏木、红花、桃仁、陈皮煎,调人参末服,数日而愈。一男子五十五岁,九月间早起,忽开眼无光,视物不见,急就睡片时,却能见人物,竟不能辨其何人何物,饮食减平时之半,神思极倦,脉之缓大四至之上,重按则散而无力。朱作受湿治,询之果因卧湿地半个月得此证。遂以白术为君,黄 、茯苓、陈皮为臣,附子为佐,十余帖而安。上三方,治目暴盲,皆为气脱而用参、术追回者也。经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气脱者目不明,即其证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