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明代:李中梓

谢缙翁曰∶“《脉经》论脉二十四种,初无表里九道之目。其言芤脉为阴,《脉诀》乃以芤为七表之阳。仲景辨脉云∶‘浮大动数滑,阳也。沉涩弱弦微,阴也。’《脉诀》九道以动为阴,七表以弦为阳。似此之类颇多。”

吴草庐曰∶“脉之浮沉、虚实、紧缓、数迟、滑涩、长短之相反配匹,自不容易,况有难辨。如洪散俱大而洪有力,微细俱小而微无力。芤类浮而边有中无,伏类沉而边无中有。似豆粒而摇摇不定者动也,似鼓皮之如如不动者革也。俱对待也。又有促、结、代皆有止之脉,促疾结缓,故为可对,代则无对。总二十七脉,不止于七表八里九道二十四脉也。”

戴同父曰∶“脉不可以表里定名也。轩岐越人叔和皆不言表里,《脉诀》窃叔和之名而立七表八里九道,为世大惑。脉之变化,从阴阳生,但可以阴阳对待而言,各从其类,岂可以一浮二芤为定序,而分七八九名之乎!庐山刘立云以浮沉迟数为纲而教学人,虽似为快捷方式,然必博而反约,乃能入妙,若以此为足,亦自画矣。”

李时珍曰∶“《脉经》论脉只有二十四种,无长短二脉。《脉诀》之歌亦止二十四种,增长短而去数散,皆非也。《素》《难》仲景论脉,止别阴阳,初无定数。如《素问》之鼓搏喘横,仲景之卑高章刚损纵横逆顺之类是也。后世失传,无所根据准,因立名为之指归耳。今之学人,按图索骥,犹若望洋,而况举其全旨乎!此草庐公之独得要领也。”

滑伯仁曰∶“脉之阴阳表里,俱以对待而言。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穿凿矣。求脉之明,反为脉之晦。”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上海浦东惠南镇人。他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曾祖李府,字一乐,为抗击倭寇而捐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