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目前,十二指肠溃疡(DU)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密切相关性已受到广泛重视,但是Hp致病机理未明。有人认为Hp感染可能通过其产生的尿素酶催化尿素形成氨,引起胃窦PH值增高,胃泌素释放增加,从而刺激胃酸增高而发病。已有许多文献报道,DU病人Hp阳性者较Hp阴性者及对照组胃酸明显增高。本课题研究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前后联合应用3种有关研究Hp感染的方法(胃粘膜活检组织Hp培养、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血清抗Hp抗体)和血清胃泌素测定同步进行,目的在于探讨胃泌素增高与Hp感染的相关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0—07~1991—02,因上腹痛、上腹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和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的DU病人74例(均经胃镜OlympusFIF-P检查确诊)。其中男46例,女28例,平均年龄40.6岁±21.5岁。按国际内窥镜检查标准均为A1或A2期病人。正常人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53岁±13.2岁。所有病例均经病史询问、查体及临床检查除外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胃手术、胆胰等消化道疾病。每例在胃镜检查前1周内相应取血作抗Hp抗体和血清胃泌素检查,检查前1月内未服抗Hp药物。
1.2 方法
胃窦大弯侧(距幽门5cm内),相邻3块粘膜分别送检,Hp培养2块,病理组织学切片检查1块。血清抗Hp检查方法:按Kesumen法,抗原经超声波处理,波长为492nm,测OD值。样品与阴性对照平均OD值之比大于2者判定为阳性结果(滴度>1:150为阳性)。Hp培养:送检用输送培养基10%小牛血清布氏肉汤,每管分装3ml,置入活检胃粘膜2块,Hp培养用布氏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加入脱纤维羊血及联合抗生素,3d后观察结果及生化反应鉴定。血清胃泌素测定:空腹取血,血清储存于-20°C冰箱中,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胃泌素测定药盒由中国原子能科研所提供)本室正常值:55.26±27.98mg/L。每例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均给予下列国产药物治疗:雷尼替丁(0.15g,1次/12h),得乐冲剂(0.11g,4次/d),氟哌酸(0.2g,3次/d)。
治疗4周后胃镜复查取活检(分别送Hp培养、病理组织检查),作血清抗HpIgG抗体及血清胃泌素水平测定。溃疡疗效标准(内镜):溃疡消失或留有疤痕为愈合,溃疡面积缩小1/2以上为好转,缩小少于1/2或无变化为无效。结果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57例Hp阳性DU病人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92.45±49.1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55.26±27.98mg/L),P>0.05。提示DU病人高胃泌素血症与Hp感染密切相关(见表1)。经4W治疗后,57例Hp阳性的DU病人血清胃泌素值(61.68+32.47m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已接近对照组值(P>0.30)。17例Hp阴性病人,血清胃泌素值也稍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DU病人治疗前血清胃泌素测定值
分组 | 例数 | 胃泌素值(mg/L) |
对照组 | 30 | 55.26±27.98 |
Hp阳性组 | 57 | 92.45±49.15 |
Hp阴性组 | 17 | 80.23±44.17 |
表2 DU病人治疗后血清胃泌素
分组 | 例数 | 胃泌素值(mg/L) |
对照组 | 30 | 55.26±27.98 |
Hp阳性组 | 57 | 61.68±32.47 |
Hp阴性组 | 17 | 67.69±31.54 |
DU病人病理组织学及(或)组织培养Hp检出率(77%)与对照组(33.3%)比较(P<0.01),血清抗Hp抗体阳性率(72%)与对照组(43.3%)比较(P<0.01),经4周治疗后,DU病人病理组织学及(或)组织培养Hp检出阳性率(占17.5%)较治疗前(77.0%)明显下降(P<0.01)。血清抗Hp抗体阳性率(18.9%)较治疗前(71.6%)有显著下降(P<0.01),见表3。
表3 DU病人治疗前后Hp检出情况
分组 | n | 抗Hp抗体 | 病理组织学及(或)培养 | ||||||
阳性n | % | 阴性n | % | 阳性n | % | 阴性n | % | ||
对照 | 30 | 13 | 43.3 | 17 | 56.6 | 10 | 33.3 | 20 | 66.6 |
DU组(治疗前) | 74 | 53 | 71.6 | 21 | 28.3 | 57 | 77.0 | 17 | 23.0 |
DU组(治疗后) | 74 | 14 | 18.9 | 60 | 81.0 | 13 | 17.5 | 61 | 82.4 |
治疗前后确定Hp感染的各种方法(表3),即抗Hp抗体阳性率与病理组织学及(或)组织培养检出Hp感染阳性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74例DU病人经1个月治疗后,愈合60例,好转14例。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DU级病人胃窦Hp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DU病人治疗前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高胃泌素血症与Hp感染二者呈正相关。经抗菌治疗后,原Hp阳性的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降至正常水平(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7例Hp阴性的DU病人血清胃泌素也较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Hp导致胃泌素水平增高的机理不明。其中胃窦pH值对胃泌素释放有显著影响认为DU病人由于受高胃泌素的负反馈作用,血清胃泌素多为低水平。现已有文献报道,Hp是通过释放尿素酶,分解催化碳酸二酰水解产生氨,氨导致胃窦G细胞周围pH升高,在胃粘膜造成碱性微环境,从而干扰胃酸对胃泌素释放的正常反馈抑制,使得胃泌素血清浓度增高。高胃泌素血症的另一解释是由于Hp导致胃窦部粘膜的慢性炎症,该处有G细胞存在,表明高胃泌素血症同胃窦炎的相关性比Hp感染感染状态更大。DU病人Hp阳性者较阴性及对照组胃酸明显高,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文献报道,本文不作重点讨论。
DU病人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与组织学培养Hp阳性符合率为93%,从治疗观察中可以看出DU病人抗Hp阳性率与病理组织学及(或)培养Hp检出率,两类检测方法的结果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DU病人病理组织学及培养Hp检出率13/74(占17.5%),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原Hp阳性DU病人中有39/53(占73%)的病人治疗后抗Hp滴度有明显下降趋势,与国外文献报告相似。提示如果应用抗Hp抗体代替病理及组织学检查,可以简化检查手段。但是,还有14/53(占27%)病人抗Hp滴度无变化,或轻度增高,可能与病理组织学及(或)培养中有13/57(占23%)的病人Hp未清除有关,尽管抗Hp滴度大多数有下降趋势,但是转阴率不如病理组织学及(或)培养变化明显,这与Hp清除后抗体消失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规律相符合,并且不排除病理取材假阴性的可能性,但是抗Hp抗体多长时间阴转消失,什么时间进行检测更能反应Hp消长的情况,还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DU病人治疗前Hp检出率、血清胃泌素、血清HpIgG抗体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抗菌治疗清除Hp后血清胃泌素和血清抗HpIgG抗体滴度也随之下降,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抗Hp血清学检查结合血清胃泌素检查可以作为胃镜前Hp感染病例筛选和治疗后Hp清除的客观指标,这对抗菌药物疗效观察及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U发病与Hp感染及胃泌素释放增加密切相关。但是,DU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对胃泌素敏感性增加、胃排空加快、具有保护作用的十二指肠内分泌素含量减少,以及胃肠激素失平衡等因素,Hp感染可能是诸多重要致病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