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疖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表浅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好发于夏秋季节,虽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以头面、背部为多见。其特征是局部发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脓出即愈。轻者一般无全身症状,疖肿单发或仅数个。重者可出现全身不适,寒热头痛,心烦口苦,便秘尿赤,疖多发可多至数十个。治疗一般以清热解毒为主。

(一)

处方:野菊花15克,嫩苦参15克,千里光15克。

用法:将上药用水煎浓汁,待温用。每日早、中、晚各温洗1次,连洗7~10日可愈。

说明:如缺千里光,可用生大黄等量代替。

(二)

处方:鲜芋艿适量。

用法:将鲜芋艿捣烂,加少许食盐,再捣烂如泥,敷于患部,早晚更换。

(三)

处方:生鳜鱼尾。

用法:以生鳜鱼尾贴患处,即可痊愈。

(四)

处方:豆腐皮。

用法:烧存性,研末,香油调敷之,每日2次。

(五)

处方:藿香6克,佩兰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天葵6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0克,六一散1包(滑石18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六)

处方:银花藤10克,马鞍藤头10克,山红羊头10克,僵蚕5克,甘草3克(发热者加黄连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七)

处方:甘草30克,大黄3克(后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皂角刺10克,紫花地丁10克,黄连2克,牡丹皮10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八)

处方:昆布、海藻各9克,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茅根各15克,赤芍、黄芪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九)

处方:赤小豆30克,土茯苓24克。

用法:将二者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熬煮1小时,去渣取汁,用食盐少许调味。1次饮完。每日1~2剂,连服5~7天,2岁以下小儿酌减。

(十)

处方:粳米50~100克,土茯苓24克,鸡内金5~7克。

用法:先将土茯苓及鸡内金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熬煮浓汁,滤去渣滓,入粳米及清水适量共煮成稀粥,再加食盐少许调味,取出候凉。随意服食。每日1剂,疗程不限。

(十一)

处方:糯米50克,仙鹤草根30克,白糖24克。

用法:先将仙鹤草根洗净,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熬取浓汁,滤去渣滓,入糯米共煮成稀粥,加白糖调化。早晨空腹1次服完。每日1~2剂,连服5~7天,1岁以下小儿减半。

(十二)

处方:丝瓜150~200克,地丁30克,白糖24克。

用法:先将地丁放锅内熬取浓液,滤去渣滓,另将鲜嫩丝瓜切成小段,与上液加白糖拌匀,置锅内隔水蒸熟,分1~2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7~10剂。

(十三)

处方:绿豆50克,蜂蜜20毫升。

用法:将绿豆洗净用温开水泡浸1~2小时后取出捣烂成浆,冲入蜂蜜调匀,置锅内隔水蒸熟,随意饮服,每日1~2剂,连服数天。

(十四)

处方:粳米50~100克,鲜马齿苋50克,蒲公英18克。

用法:先将马齿苋及蒲公英置锅内,加水适量,熬煮,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随意服食。每日1剂,连服数天。2岁以下小儿减半。

(十五)

处方:白鸭头1个,鸭血(已凝结成块者)半个,角刺7克,黄芪10克。

用法:将鸭头除毛洗净切碎,与鸭血、角刺、黄芪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熬煮至烂,除去黄芪、角刺,入油、盐各少许调味。饮汁吃肉,分1~2次服完。每日或隔日1剂,连服3~5剂。

(十六)

处方:鲤鱼胆数枚。

用法:选取鲜活鲤鱼杀后留胆。用胆汁外涂患处,每日数次,疗程不限。

(十七)

处方:乌梅肉10克,茶籽油适量。

用法:将乌梅肉焙干或煅烧存性,研成细末。取少量茶籽油调乌梅粉涂敷患处,每日1换。先用浓茶洗净患处再上药则疗效更佳。本方中若无茶籽油,用花生油少许代替亦可。

(十八)

处方:茄子1枚,米醋50~100毫升。

用法:取新摘下来的茄子洗净切碎,与米醋共捣烂如酱状。涂敷患处,每日1换,连敷数天。

说明:已溃脓者不宜使用本方。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