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眼病的预防

预防即防患于未然,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千金要方·七窍病》列举了“生食五辛,接热饮食,热冶面食,饮酒不已,房室无节,……”等多项损目原因,告诫人们必须避免之。该书还有用小黑豆、胡麻等,有服以明目药物的预防方法。《太平圣惠方》有“食治眼痛诸方”的食疗防治方法,如用猪肝、葱白、鸡子煮服,以防治肝虚目暗等。《圣济总录·眼目门》强调养生之士,必须注意以下诸般:“或多热食、或嗜五辛,或喜怒不时,或房室不节,以至凌寒冒暑,外湿当风,哭泣不寐,凡过用目力,皆致疾病。”还有用掌心擦热温熨眼部以防治目暗的方法。《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在饮食、七情、视力卫生等诸方面,有简要论述:“凡人多食热物,或食五辛,喜怒无时,淫欲不节,冲寒冒暑,坐湿当风,恣意谊呼,狂情啼叫,长夜不寐,天日无闲或久处烟火,或博戏经时,拈掇多年,雕镌画绣,灯下细书,月中读书,皆能耗散精华,大能损目。

更有驰骋田猎,冒涉霜雪,向日延风,昼夜不息,。皆是损目之因。恣一时之快意,为目病之根源,所以疾生眼目,凡有养性之事,必须慎之,终身保息,自然无忧。”《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进一步提出了“目之害者起于微,睛之损者由于渐,欲无其患,防制其微”的早期治疗思想。这些至理哲言,千百年来仍然指导着临床实践。现根据前人经验和当代实践,眼病的预防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饮食起居有常

饮食有规律,起居有常度,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饮食不可暴饮暴食,亦不可偏嗜,以免损伤脾胃。平素少食炙赙及膏粱厚味,以免蕴成脾胃湿热。若“饥饱伤胃,劳役伤脾,戊己既病,则生生自然之体,不能为生生自然之用,故致其病”(《原机启微·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已病后饮食之宜忌,须根据病情而定,不可乱开忌口谱。

起居有常,即指生活起居,工作学习,文体活动都要适当安排而有规律。不正常的活动,不适当的用眼,可使身心视觉受到损害。如久视则伤血,久卧则伤气,久坐则伤肉,久立则伤筋,起居失常,房室不节,可致耗血伤精,甚至造成内障,务当慎之。

二、避免时邪,调和情志

时邪即指四时不正之气。若侵犯机体,可致多种眼病,尤以外障眼病为多。避免时邪,须顺应四时,适其寒温,锻炼身体,或结合气功,以增强体质。如疠气广泛流行,一家之内,邻里之中,男女老幼迅速相染者,隔离病人、避免接触是预防的有效措施。对于工矿、机关、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单位,可采用相应的预防性药物,如用千里光眼药水滴眼,薄荷、板蓝根、桑叶、银花等煎水内服,做到及早预防,以免广泛流行。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银海精微·七情》)谓“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紧,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胞其气急,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七情过激,脏腑受伤,气机郁滞能引起眼疾。必须七情和畅,愉快乐观,方能百脉和畅,脏腑安和,眼疾少生或不生。已病之后,也不能因病而郁,加重病情。

三、讲究卫生,保护视力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预防疾病、减少疾病的有效措施。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剪指甲,勤洗手,不用脏手帕擦眼,也不用别人的手帕、毛巾擦眼。与传染性眼病患者接触后,用肥皂水将手洗净。公共场所(理发店、浴池、旅馆等)要有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所用的脸盆、面巾、浴巾等要经常消毒。传染性眼病流行时,公共浴室、游泳场所要严加管理,甚至停止开放。医护用的检查器械、药品、敷料等要注意消毒,以免相互传染。

保护视力是眼科保健的主要方面,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读书姿势要端正,距离读物保持30厘米远,乘车、卧床勿看书,照明亮度要适宜(过强则刺目,过暗则劳目),读1小时许,可闭目或远眺片刻,并每日配合按摩眼周穴位,以疏通经络气血,消除疲劳。

如有眼疲劳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切勿乱戴别人眼镜。

四、注意安全,防止外伤

眼外伤可以造成视力严重障碍,甚至完全失明,因此注意安全,防止外伤,是保护视力的关键性措施。平时要做好预防眼外伤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群众了解眼外伤的基本预防知识。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要掌握眼外伤的防治知识,以便及时正确初步处理眼外伤病人。

各厂矿和农村,要根据不同工种,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订安全措施,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并要改进生产设备和增加防护措施。农民也要注意预防农业性眼外伤,学校的教师和家长要对小孩进行安全教育。一旦发生眼外伤,须及时去医院诊治。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