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偏坠门主论
夫疝者,是阴气积于内,复为寒气所袭而发,故《素问》以下论疝,皆以为寒,然不可单论曰寒。盖虽为寒郁而作,亦由醉饱无度,内蒸湿热,痰积流于厥阴,木性急速,又为寒束,是以痛甚。症虽见于肾,病实本乎肝,厥阴肝脉络于阴器耳,可见内积湿热郁于中,外被寒邪郁束于外,且有痰饮、食积、死血郁结为病,故谓专主肝经而与肾绝无相干也,其候睾丸牵引少腹,或无形无声,或有形如瓜,有声如蛙,激搏而痛,无有定处,不堪忍也。其证有七∶寒、水、狐、血、气、狐、筋是也。(《冯氏锦囊》)
寒疝者,厥阴经中受寒,故筋挛卵缩,其状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此必得之于久坐湿地 寒气郁于外也。水疝者,囊肿痛而状如水晶,阴汗时出,痒瘙而出黄水,小腹按之而作水声,此必得之于醉酒房劳,汗出遇风,湿热乘虚流结囊中,二便胀秘不通也。 疝者,阴囊肿大如斗升,不痒不痛,此因感受湿气,是以阴核气结,亦有灼痛者。血疝者,状如黄瓜,在于小腹两旁,横骨两端,俗名便痈。此乃得之重感,春夏大燠劳动,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结成痈肿也。气疝者,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是,或号哭忿怒,气郁急迫而胀痛,此必因父精怯,阴痿强力入房成胎,乃胎病也。狐疝者,其状如瓦,卧则入腹,行则乃出腹,入囊似狐之昼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故名狐疝也。盖环阴器上抵少腹者,乃肝经之部分,是受疝之处也。一切疝气,非肝木受邪,即肝木自病,此乃肝经自病也。筋疝者,阴茎肿胀,或溃脓而痛,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作痒或阴不收,白物如精而随溺出,此得于房劳,或邪术所致也。
更有木肾者,盖心火下行,肾水自温,真阳下降,肾气自和,既温且和焉。有木强者哉。此因嗜欲内戕,肾虚以致阴阳水火不接,乃沉寒胀大而痛硬也。
睾丸所络之筋非尽由厥阴,而太阴阳明之筋亦入络也。故患左丸者痛多肿少,患右丸者痛少肿多也。
又有身体发热,耳后忽生 腮,红肿胀痛,腮肿将退,而睾丸忽胀,一丸极大,一丸极小,似乎偏坠而实非,盖耳旁乃少阳胆经之分,与肝经相为表里,少阳感受风热而遗发于肝经也。
妇人小腹旁逼近阴处并结胀痛,或皮里顶起如鹅子大,乃寒气聚于厥阴所致。小腹受寒,其病即发,是谓阴疝。女子血涸不月,足 嗌干,癃秘小腹有块,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名疝,而名瘕。
古方以乌头栀子等分加盐酒煎服之,名栀附汤,其效亦速,后因此方随症加减,无有不应,须分湿热多少而治之。丹溪曰∶乌头治外束之寒,栀子治内郁之热,则内热外寒之理昭然矣。况二物皆下集之药,栀子为乌头所引,则势下急速,不容少缓于胃中矣。若按之痛止者,尤属虚寒,须加肉桂以姜汁丸服,若速欲定痛,用枳核、山楂核、荔枝核、川楝子、吴茱萸各炒为末,白汤调服。
小儿偏坠,多因食积不消,脾湿下行,流入肝部。
又有阴茎全缩不见,而阴囊光肿不痛,此因肝气虚损而不能舒达也,宜温补之。
陈实功曰∶水疝,肾囊皮色光亮,无热无红,肿痛有时,内有聚水,宜用针从便处引出水气自安。如肿痛日久,内脓已成,胀痛者可即针之,内服十全大补汤加山萸肉、丹皮、泽泻。(《正宗》)
林慕莪曰∶或问气以疝称,其义何居?答曰∶积土成山,积气成疝,疝者山也,其气日积月累,聚而不散而成疝,犹之积土成山,自小至大,由卑至高之义。但气本无形,因虚而凝聚不散,随其所聚之处为痛,故五脏遂皆有疝,盖即五脏之元气,失其温养生发之性,营运转输之常,虚则滞,寒则凝,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闭塞以至于不通而痛矣。(《活人书》。
又曰∶或问既由无形之气,积久成疝为痛,自应痛无已时,缘何亦有不痛之日,以为散而不痛,则能散似无成疝之法,以为不散,则疝从何归,可以不痛,或有时止时发,甚至终身不愈者,亦由此气时聚时散之所致耶?抑此气临时隐伏耶?答曰∶若气能散能聚,何由成疝?惟其积而不散,遂成为痛为硬之势,但元气之虚,有轻重不同,为病亦有新久深浅之异,大约痛之缓急止发,亦存乎其人之气血虚实,而五脏有病有不病也。
又曰∶或问今之所为疝者,必责之寒湿之气,但寒本足太阳膀胱寒水受病,湿乃足太阴脾经湿土用事,缘何又言足厥阴肝家之病,既曰肝病,则当责之湿热,复与寒湿无干矣。宁无说乎?答曰∶五脏有疝,出于《内经》,何得独系之肝,况寒湿二气,郁久皆能化热,大凡五行六气,传变自有不同,学人当扩充其义焉。
又曰∶或问男子固有睾丸大小,及小肠膀胱昆仑诸气为疝者矣,据云五脏皆疝,则妇人亦当病疝,疝将何法以验之,而愈之耶?答曰∶男妇一体,五脏俱各有疝,外肾虽无,而少阴厥阴之络脉毕具,治法必根据五脏,男妇岂有别乎?但碍于俗,不敢直言耳。
又曰∶或问疝为积气所成,五脏概有积气所成为病,何独此积又以疝称也哉?答曰∶聚而不散之为积,积久而成高硕之形为疝,前后似是而实非。盖五积由乎本经之气,各因七情六郁而成积,而此证不独本经因虚自病,且有感触而发,虚实传变而盛者也。若正言疝已具七种之名,已见《医统》、《准绳》、《指掌》诸书,可以不赘。
今以五脏之疝详列于后,以诏后学。肺疝者,或为风寒深入肺俞,冷冻饮料寒气直达肺窍,本经元气素亏,复为寒邪所袭,初由聚而不散,渐至积而成疝。盖肺证有三∶一曰∶肺痹,痹者闭也,闭而不通,似喘非喘,咽嗌不利者,痹也,非疝也。二曰∶息贲,乃肺气 满,不能下降,日久月深,胸中似有物碍气道不利,语言因之塞涩者,息贲也,非疝也。三曰∶肺疝,疝则较前二证不同,鼻息粗暴,呼吸短促,胸膈与云门、中府之间梗塞为痛者,疝也。其名有三,为病亦不相远,惟气口脉弦急有力者,当以疝治。心疝者,心气久郁不舒,积而成疝,正气日衰,结聚日盛,稍有感触,窘迫而痛如割如裂,痛则四肢厥冷,汗出如浴。左寸关沉而弦急者,虚寒之疝也。弦涩而数,心烦嘈杂而痛者,阴虚内热而气郁,复兼火化也。脾疝者,其浊气自下逆上,连嗳不宽,胀满作痛,痛则呕吐清水,或苦水痰涎之类,其脉两关弦急者为实,沉滑者为虚。肝疝者,阴囊赤肿坚硬而痛,痛连两胯小腹之间,以厥阴之络,络于阴器也。右关尺弦急而数,兼有寒热,外证此湿热之气,无由疏泄,传为囊痈也。若妇人则有小腹胀痛,两胯间大筋偏坠,及痛连腰胯者,其有肝气下陷,户中阴挺突出为痛者,湿热下陷,传为阴户 肿发痒,甚则生虫臊臭,凡此皆肝家积气所化,犹男子之疝者也。其脉左关尺亦有沉弦而数,或弦急而数者。肾疝者,大多纵欲房劳之人,里气先亏,寒湿之气行以乘之,积久成疝,其痛自腰肾下连阴茎,小便兼之淋浊艰涩,其脉微而涩,或沉细而濡软。肺疝,以辛散之,以苦顺之,所为厘清也。心疝,寒者治以温散之剂,热者兼补兼清。脾疝,专于温散,若湿热甚者,必先化湿理痰。肝疝,必须升清利浊,分消湿热之气。肾疝,当于温补之中,佐以分消之药。更当以古人之七疝,参酌为治,犹为详尽无疑。
又曰∶或问《丹溪纂要》一书,为世首推,独云疝主肝病,与肾无涉。况肝无补法,故前人之治疝者,多用苦辛之味以破气散坚为主,今子主以参、术、归、苓治疝,已为背谬,而又立肾疝一门,岂不与丹溪故为矛盾耶?答曰∶肝肾之有疝,不独本于《内经》,即今之患者,了然有二。盖厥阴肝经之络,循环乎阴器,上连小腹左右之旁,以至乎胁,下系外肾二子之根,故肝疝有子胀偏坠痛连小腹之证。若肾者开窍于前阴,络脉于两腰,其疝则痛自阴茎,上连腰肾者是也。然而肝为肾之子,子能令母虚,故肝病无有不补肾者,母能令子实,肾实则肝病无有不愈者,况世之患疝由肾虚而致者尤多,故治肝必兼顾肾,治肾必兼顾肝,又治疝之捷要,不可不知也。
余所以治肝疝之有余者,原不出乎疏泄温散,以肝家之客邪有余,不得不由疏导而去之耳。若病久肝家之正气自虚,或有挟虚而发,其脉不甚沉急,甚则空豁无力,面青肢厥者,苟非参术补益,而兼用桂附温补,岂能获效,此正所谓补其母,而子自实之义也。世俗苦执肝无补法之说,但逢疝症,不分肝肾,不论虚实,过用克伐,岂知肝虚复盗母气以自益,而肾气亦因之亏损,故有肝病未已,而肾家虚寒之气,上冲心胃而危急者也,此正所谓子能令母虚也。昔仲景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无不愈者,岂非补肝之验。而王肯堂、缪仲醇治疝气上攻,心腹窘迫者,用八味地黄丸投之立应者,又非补肾之一证乎?甚有疝证大便不通者,当利大便,如许叔微、罗谦甫皆用芫花是已。
小便不通者,当利小便,如许叔微治宋荀甫以五苓散是已。若据《纂要》于肾经无涉,则五苓不当用,又言疝无下法,则芫花不当用,所列之药及诸书所用七疝之方,无非辛苦破气,寒热杂收,既不能补肝肾之真阴,又不能通利二窍,使邪有所泄,而徒耗其气于冥冥之中,岂不悖哉!昔有久疝不愈,只于每日空心以淡飞盐滚汤漱口,咽下无遗,不半年而愈,永久不发。盖齿乃骨之余,夜卧口闭,精气聚于齿间而成垢,以垢补肾,正补之以属也,又补肾之一征也。
《医论选要》曰∶夫疝气者,睾丸连小腹急痛也。有七疝∶一曰厥疝,谓厥逆心痛足寒,饮食吐逆不下。二曰征疝,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三曰寒疝,因寒饮食积,胁下腹中尽痛。四曰盘疝,腹中气痛,盘结脐傍。五曰气疝,腹中乍满乍减而痛。六曰附疝,腹中脐下有积聚。七曰野狼疝,小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此七疝之形证也。又有所谓心疝、饥疝、疝癖、小肠气、膀胱气、奔豚气、横弦、竖弦、偏坠、木肾、肾余、阴肿,其名不同,皆疝之类也。原其所由,未有不因七情四气之所干也。夫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症聚,河间以为聚寒,丹溪以为湿热,无择以为有寒有热,子和以为专属厥阴肝经,观《内经》所论,则五脏皆有疝,而太阳小肠膀胱与厥阴肝经为疝之主,其气相通连,而外肾系于睾丸,此三经乃相连相会者也。盖肝者筋之合也,聚于阴器,凡疝之发其部分,故曰疝本肝经,治法当以疏导为主,或温之,或散之,要在随其各经之证施治,则无不愈矣。
古人用五苓散内加行气之药,盖猪苓、泽泻分理阴阳,以和心与小肠之气,白术既渗腰脐间湿与死血,又助中气以佐营运药力,茯苓淡渗而利膀胱水,桂能伐肝邪而温散通行,茴香治小肠之气,金铃子、橘核去膀胱之滞,槟榔下气开导,少加木通以导小肠之火,立方之工稳极矣。盖疝证未有不因内虚外袭,然必先疏泄其气,所谓通则不痛,若骤加补益,攻心入腹,变成危证。
凡阴囊大而阴茎反缩于内,小便淋漓,行履滞碍,乃膀胱气也。盖肾与膀胱为表里,肾不能藏,为邪所客,遗于膀胱,小便渗入肾囊耳,宜渗利之。有阴茎全缩不见,而阴囊光肿不痛,此因肝气虚损不能舒达也,宜温补之。
回回俗善何养者无他法,惟护外肾,使不着寒,见南人着夏布裤,甚以为非,恐凉伤外肾也。又云∶夜卧当以手握之令暖,谓此乃生人性命之根本,不可以不保护也。(《觚不觚录》)
疝气偏坠门主方茴香丸 治疝神效。
白术 白茯苓 八角(炒) 吴茱萸 荔枝核 山楂核(各一两) 橘核(三两) 枳实(八钱)
研细,炼蜜为丸,重一钱五分。空心细嚼一丸,姜汤送下。
橘核消肾丸(《济生》)。治一切疝气。
海藻 川楝肉 海带 昆布(酒洗淡) 橘核 桃仁(各四两) 广木香 白茯苓 白术(各二两) 人参 木通 当归 肉桂 玄胡索(各一两) 仙灵脾(五钱)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用盐汤,或盐酒送下。
消疝丸
橘核(盐炒) 藿香(各一两) 大茴 荔枝核(炒) 青皮(醋炒) 陈皮(各五钱) 沉香(二钱) 硫黄(三钱,火酒煮)
为末,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
昆仑丸 内消疝气。
橘核(盐炒) 川楝肉(盐炒) 香附(童便浸炒,各二两) 茅苍术(炒) 青皮 吴茱萸(盐酒泡七次,去苦水) 槟榔(各一两) 玄胡索 枳实 小茴(盐水炒) 广陈皮 山楂(各一两五钱) 真川椒(去目焙) 木香(各五钱) 肉桂(去粗皮,二钱五分)
上为极细末,醋煮米糊为丸。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用淡盐汤下。
海藻散坚丸 治木肾大如斗,硬如石。
海藻(洗) 川楝肉(盐水炒) 昆布(洗) 吴茱萸(盐汤泡七次,压去苦辣水) 橘核(炒) 海带(洗)桃仁(面炒,各一两) 木通(七钱) 荔枝核(打碎,炒)青皮(醋炒) 玄胡索(炒) 小茴(盐水炒) 广木香 肉桂(各五钱)
研细,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用淡盐汤温酒送下。
疝气 核桃七个,放烧饼炉上炙极脆,连壳研极细末,无灰酒调服。
又方
乌药(六钱) 天门冬(五钱) 以水煎服。
阴肿或偏坠,肾子大小,疼痛欲死者。
木鳖子(一斤,取肉淡醋煮) 黄柏 芙蓉叶(各二两)
研细,醋调敷之,立刻止痛。
木肾 用艾叶不拘多少。用瓦罐一个,以好酒浸约浅罐口半寸,纱扎罐口凹下,以糯米放在纱上,文火煎滚之时,俟米熟成饭为度。去饭埋土中三日去火毒,取起,每用艾酒一茶瓯,冲白酒一茶瓯,顿服即效。
阴丸肿大痛不可忍。
川楝肉 小茴(各二钱) 沉香 木香 大茴香(炒) 食盐 青盐(各一钱) 荔枝核(新者佳,十四枚烧存性)
研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热酒调服。
偏坠。
大茴 葫芦巴 山楂 吴茱萸 官桂 橘核仁 小茴香 青木香 枳实 荔枝核(各等分)
研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
消疝丹 治小肠疝气。
白术 荔枝核(炒) 山楂 小茴香(炒研) 槟榔 木通 猪苓 岗橘子 昆布 白茯苓 海藻 官桂 泽泻 川楝子(各等分)
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洗浴温服。如房劳肾虚者,加人参五分。
椒目丸 真川椒目不拘多少,略焙为极细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酒服。初服时有微汗,久服诸疝皆消。
葵花汤 膀胱有热,腹胀阴囊肿胀而痛,小便不通。
猪苓 葵子 滑石 赤茯苓 枳实 瞿麦 木通(各二钱) 车前子(一钱) 黄芩(酒炒,七分) 炙甘草(六分)
姜三片,煎空心服。
穿肠疝气立刻住痛灸方 用手掐大敦穴,有一炷香之久即止,如不止者,须灸三五壮。(大敦穴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
偏坠不拘左右。
川楝肉(盐炒) 苍术 石菖蒲 大茴 广木香(各等分)
上为末,水法叠丸盐豆大。每服三钱,空心淡盐葱姜汤送下,安补片时,必得微汗者立止。
疝疾重坠如斗。(张师正《倦游录》 薏苡仁东壁土炒过,水煮为膏。服数次即能消。
斗大疝气(孙真人)。臭梧桐嫩枝叶,酒拌九蒸九晒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暖酒调下,数日全消;其皮垂下,再用皮硝、明矾各等分,煎水洗之,即上。
偏坠疝气(凌氏)。 葫芦巴半斤,炒香研细,每服三钱,白汤调服,安卧片时,数服即愈。
通治五疝主方(《活人录》)
半夏(三钱) 陈皮(二钱) 延胡索(一钱五分) 川楝子 紫苏叶 猪苓(各一钱)
生姜三片水煎,空心午前服。(盖人身营卫二气与三焦之气,出入升降,昼夜循环无一息之停,合于常度,则何病之有,苟失其常,致血脉稽留,经络闭塞,因而脏腑不和,三焦不利,变证无穷,此六味固为治疝平剂,其中具有营运升降出入之用,后复详以对证加减之法。肺疝加桑皮、杏仁各一钱五分,枳壳一钱,去延胡、川楝;如气虚久病者,加紫菀、苏子、茯苓各一钱五分,人参、车前各一钱,减半夏二钱,去延胡、苏叶、川楝、猪苓。实则定肺膏、青金丹、神秘丹、沉香滚痰丸∶虚则琼玉膏、金匮肾气丸、和中益气丸。心疝加丹参二钱,石菖蒲、当归各一钱,益智仁五分,去苏叶、猪苓,减半夏二钱;病久气血虚弱,加当归二钱,茯神一钱五分,人参二钱,远志、益智、菖蒲各五分,去苏叶、猪苓、川楝,减半夏二钱,陈皮、延胡各五分,服宁志丸。脾疝加山楂肉二钱,苍术一钱,服香砂健脾丸;中气久虚加白术二钱,茯苓一钱五分,砂仁一钱,减延胡、川楝、陈皮各五分,服冲和资生丸、三因冲和丸。肝疝加山楂肉三钱,柴胡一钱五分,青皮一钱,木香五分,吴茱萸三分,去紫苏,减半夏一钱五分;或病初得,或人壮实者,服沉香化气丸。如病久气血虚或挟虚而发者,其脉空弦涩弱,或虚豁无力,加当归三钱,白术二钱,人参、茯苓各一钱五分,柴胡一钱,减半夏二钱,陈皮一钱,延胡、川楝各五分,去紫苏、猪苓,服双补分消丸。妇人治法相同,惟阴挺阴痒阴虱诸证,凡气实火盛,二便秘结者,服当归龙荟丸、清郁丸。血虚气滞,郁火下陷,湿热不清者,服加减逍遥散。肾疝加泽泻一钱五分,茴香、川椒、肉桂各五分,去苏叶、半夏,减陈皮一钱,服分消丸。如房劳不足,肾家气血两亏者,加当归二钱,人参、泽泻各一钱五分,补骨脂、肉桂各五分,附子三分,去延胡、半夏、苏叶、猪苓,服益气丸、沉香肾气丸。)
双补分消丸(《活人录》)。治肝肾之气血两亏,以致沉寒不散,湿热不清,睾丸冷胀,阴囊肿大者,此丸久服,兼补兼消。
山栀仁 香附 川椒子 山楂 陈皮 川楝子(各一两) 橘核 茯苓 当归 白术(各二两)
陈米炒熟为末,醋汤打糊为丸。每早空心百滚汤吞服二钱。
偏坠。
地肤子 橘核 升麻(各等分)
研末。每服一钱,空心滚酒调下,不愈再一服。
疝气。(《笔峰杂兴》)
大茴 小茴(各一两,研末)
猪尿胞一具,装药砂罐内,加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以白汤送下三十丸。
木疝(秘方)。即木肾。凡人心火下降,则肾水不患其不温,真阳下行,则肾气不患其不和,温且和,安有所谓木强者哉!木强则伤肾矣。故不可纯用燥药,当用温和散利,以逐其邪,则邪自消,荣卫流转则愈,宜服枸杞丸。
甘枸杞 昆布 吴茱萸 天南星(炮) 半夏 白芷 山楂肉 神曲(炒) 滑石(炒 )
苍术(盐炒) 黄柏(酒炒,各三两)
磨末,以酒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秘方 陈香橼核焙脆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取汗。
疝气并治诸气痛神方(周鹤仙)。
荔枝核(四十九个,烧焦) 陈皮(九钱) 硫黄(四钱)
共为末,盐水打面糊为丸,如绿豆大。遇痛时空心温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不过四五服奇验。
又方
栀子(炒黑) 吴茱萸(各用一钱二分) 枳壳 山楂(各一钱六分) 牛膝 木通(各一钱)
荔枝核七个,长流水同煎服。
疝气。
荔枝(七个,壳上开一口,入盐令满,湿纸包裹,火 干燥。)
研细,空心酒调服。
肾子大小 吴茱萸七粒,热酒吞下。
偏坠 紫苏、连须葱、玉葡萄滕,煎汤熏洗。
小肠疝气偏坠。
荔枝核(七个,草纸打湿煨焦)
研末,以热酒调服之。
偏坠 野马料豆生用,每早以淡盐汤送下,久服自消。
疝气 大蒜梗煎汤,入罐内熏之,自愈。
偏坠疝气 五去风即五倍子,五六个 灰存性,研末。好酒调服以醉,俟醒时即愈。
囊子大 九孔石决明 研,生姜汁调敷即消。
偏坠。
橘核(三十粒) 荔枝核(火煨) 大茴(各二钱) 小茴(一钱)
共为细末。生酒调服,盖暖取汗。
偏坠 麦珠炒香研细,每服三钱,热酒调服,小儿即放在糕内食之,亦效。
疝气 除夕夜躲大门背后,吃小红橘七枚,连皮瓤子嚼下,勿与人知,永不再发。
导气汤 治寒疝疼痛。
木香(三钱) 茴香(二钱) 吴茱萸(一钱五分,汤泡) 川楝子(四钱) 长流水煎服。
乌药散 治小肠疝气,牵引脐腹疼痛。
木香 茴香 良姜(炒) 青皮(去白) 槟榔 乌药(姜酒浸一宿,各五钱) 川楝子(十个,用巴豆七十粒打碎,同麸炒川楝子黑色,去麸与巴豆,只用川楝子)
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痛甚者炒生姜热酒服。
阴丸肿大,痛不可忍。
沉香 大茴香(炒) 木香 青盐 食盐(各一钱) 新荔枝核(十四枚,烧存性) 川楝肉 小茴香(各二钱)
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热酒调服。
当归四逆汤
当归尾(七分) 熟附子 官桂 茴香(炒) 柴胡(各五分) 赤芍药(四分) 延胡索 川楝子茯苓(各三分) 泽泻(二分) 水煎,空心服。
木香楝子散 疝气久不愈者,服之神效。
石菖蒲(炒) 青木香(炒,各一两) 荔枝核(二十枚,炒) 川萆 (五钱) 川楝子(三十个,巴豆二十枚同炒黄赤色,去巴豆不用)
为末。每服二钱,入麝香少许,空心炒茴香盐酒调下。
羊肉汤 治寒疝腹痛里急。
羊肉(一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寒者加用)
水八碗,取三碗,温服一碗,一日内饮尽。
疝痛气冲心下,筑塞欲死,手足冷者。
硫黄(不拘多少,火中熔化即投水中去毒) 荔枝核 橘核(炒黄) 陈皮(焙燥,各等分)
为末,饭丸桐子大。每服四五丸酒下,甚者六七丸,不可多也。
宽胀散 妇人阴疝。
槟榔 官桂 木香 大腹皮 沉香 青皮(各一钱) 香附 小茴香(各一钱五分) 姜引煎服。
青木香丸 治肾冷疝气胀痛。
吴茱萸(一两,分作二分,酒醋各浸一宿,焙干。) 香附(一两) 荜澄茄 青木香(各五钱)
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或乳香葱白汤亦可。
疝气肿坠疼痛 猪脬一个去尿,以小茴香、大茴香、破故纸、川楝子各等分,填半满,入青盐一块,缚定,好酒煮熟,先食猪脬以酒下之,将内药焙干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甘草黑豆汤 解百药毒,兼治筋疝,茎中痛胀不堪,春方邪术所致。
甘草梢(二两) 黑豆(半升) 水煎服。
葫芦巴丸 治大人小儿盘肠奔豚,疝气偏坠,阴肿。
葫芦巴(炒,一斤) 茴香(炒,十二两) 吴茱萸(汤洗七次炒,十两) 川楝子(炒,十八两) 川乌(泡去皮尖) 大巴戟(去心炒,各六两)
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温酒下,小儿五丸,茴香汤吞下,一方加黑牵牛。
偏坠初起 穿山甲、茴香二味为末,酒调下,干物压之,外用 牡蛎、高良姜等分为末,津调涂于肿大之处,须臾火热,其痛即安。
肥人肿疝寒热 五苓散加茴香煎服神效。
木香金铃丸 疝气外肾肿痛,如神。
木香 大附子(泡去皮、脐) 人参 小茴香(盐水炒) 乳香 延胡索 全蝎 川楝子(去核) 没药(各等分)
为末,好酒为丸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黄酒下,其痛即止。
神妙丸 治疝气、小肠气、膀胱气、盘肠气、木肾气,及偏坠下部等证。
沉香 吴茱萸(盐、酒炒) 橘核 乳香(各一钱) 木香 荔枝核(捣碎,炒黄色) 大茴香(各一钱五分) 硫黄(熔化倾入水取出,研末,三分) 川芎(盐水煮透,取起切片,五分)
为末,酒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下。
香楝酒 治偏坠气。
南木香 川楝肉 小茴香 大茴香(各三钱)
上作一服,锅内炒至香,入葱白连须五根,用水一碗淬入锅内,以碗合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渣加好酒半碗,和入炒盐一茶匙,空心热服至痛者,一服立愈。
金铃子丸 治钓肾气,膀胱偏坠,痛不可忍。
川楝子(五两,锉作五分制,一分用斑蝥一个去头、翅同炒,去斑蝥。一分用茴香二钱,盐五分炒熟,去盐留茴香入药,一分用黑牵牛三钱同炒,去牵牛。一分用破故纸三钱同炒,留故纸入药。一分用萝卜子一钱同炒,去萝卜子)
上将楝子去核,同破故纸炒香焙干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空心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