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录续录十二卷
往年因讀張子心中有所開即便劄記不思則還塞之矣之言遂於讀書心中有所開時随即劄記有一條一二句者有一條三五句者有一條數十句者積二十餘年乃成一集名曰讀書録蓋以備不思還塞如張子所云者近年又於讀書時日記所得者積久復成一集名曰讀書續録但有即録不覺重複者多欲皆删去而意謂既亦以備不思還塞則辭雖重複亦可為屢省之助云河東薛瑄謹識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造化生物皆乾為之主而坤則無所為惟順承天施而已
造化人事皆以靜為主造化非專一翕聚則不能直遂發散人心非寂然不動則何以酬酢天下萬事哉天地常久之道元亨利貞而已天下常久之理仁義禮知而已
天地萬物皆自微以至著張子曰其來也幾微易簡其究也廣大堅固
乾元是氣之統體無所不包故曰統天
只於鼻息之間可見屈伸相感之理吸之極為屈感得呼來為伸呼之極為伸又感得吸來為屈吸又感呼呼又感吸呼吸屈伸相感無端與晝夜寒暑相感屈伸同一理也
朱子太極圖解曰太極者本然之妙也動靜者所乘之機也此易之變易流行者也又曰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隂陽形而下之器也此易之交易對待也朱子所謂易有兩義者如此
凡人動為震靜為艮健為乾順為坤與夫入為巽說為兌之類皆易之用故易之於人也周徧而無窮民之於易也隨取而各足
聖人作易因隂陽之實體為卦爻之法象是則卦爻之法象無非模寫天地隂陽之實體而已
卦爻未畫時至虚至靜之中而卦爻之理已具及卦爻既畫而天地萬物之理皆具於卦爻之中故曰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卦爻分明是天生的聖人不過因其自然者畫出太極性也隂陽氣也論太極而不言隂陽則徒知太極為至善之性而不知氣有昏明清濁之殊故曰論性不論氣不備論隂陽而不言太極則徒知隂陽之氣有昏明清濁之異而不知太極為至善之性故曰論氣不論性不明雖然太極即在隂陽之中隂陽不在太極之外理氣渾然而無間若截理氣為二則非矣
靜聞鳥鳴風韻以至萬響皆至理寓焉
泛觀天地萬物之有形者何往而非是道之所寓程子所謂顯微無間者當默會之
禮曰君子不盡人之懽不竭人之忠所以全交也此言有易道存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是就水言道之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也所謂道體正在水上水尤易見道體故發以示人
邵子詩玄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乃形容陽稚之意元者善之長也即亨利貞無非善矣
仁道至大是萬物皆仁也看來天地之道只一元字都括盡人道只一仁字括盡
朱子論無極而太極所以動而陽靜而隂之本體也動靜無時不然而太極無時不在
太極即是中正仁義非四者之外又有太極也
太極之有動靜即天命之流行也天命即元亨利貞也中庸章句序繼天立極繼字是從易繼之者善字來蓋天理流注到聖人身上聖人以身立極於天下故謂之繼天立極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竊意艮其背一句是統說艮止也惟止得其止故靜則不有其身動則行其庭不見其人故彖傳曰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可見艮其背一句是綱下面却分作兩支說艮其背是止之本下面兩支是止之效
朱子曰忠者誠有是心而不自欺也恕者推待己之心以及人也推其誠心以及人則其所以愛人之道不遠於我而得之矣此忠恕違道不遠也
忠恕違道不遠道即其不遠人者率性而已
孟子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故忠恕違道不遠所為悖理悔吝之應如響故曰從逆凶
四陽在内二隂在外為大過四隂在外二陽在内為小過
得意忘言乃知讀書不可滯於言辭之間當會於言辭之表
言所以述理不述理之言其可尚乎
天地之德只是元聖人之德只是仁元於四德無不統仁於萬物無不該
理學不明無往而不陷溺於異學
心術不正即事事不正
理明心正即所見所行皆出於正
聽人之言即知其人之邪正所謂知言知人也
春秋書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左氏曰書有禮也夫二人皆氵㸒亂之賊陷君於惡楚不能討其罪而戮之復納於陳謂之有禮可乎左氏學識之淺深可見矣程子曰知義之為用而不外焉可與語道矣蓋道即仁而義即仁之用得其宜處非仁之外又有義也故程子云然
非知周萬物者不能辨天下之惑
河圖之數木火土金水春夏秋冬元亨利貞在人肝心脾肺腎仁義禮知信萬理咸備
文王後天圖離南坎北震東兌西正河圖火水木金之位也
河圖之數一隂一陽一奇一偶以兩其五行五行木火陽金水隂就五行觀之一行又各具一隂一陽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為陽而六為隂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為隂而七為陽之類又如木之甲乙火之丙丁之類皆一行各具一隂陽也
四夷來王本於無怠無荒乃知人君一心之敬雖微而遠人歸往之效甚大
聖人篤恭而天下平二帝三王之治皆原於此
邵子所謂畫前有易者即朱子所謂已定之形已成之勢則固已具於渾然之中而不容毫髮作為於其間也畫前之易即冲漠無朕之中萬象森然已具也
涵養吾一一即主敬也
致中致和為難涵養不可不深省察不可不密
體用一原顯微無間默而觀之
凡事分所當為不可有一毫矜伐之意
伊傅周召王佐事業大矣自其心觀之則若浮雲之漠然無所動其心
天之道公而已聖人法天為治一出於天道之公此王道之所以為大也
程子曰謂之變則堅者腐存者亡輪迴之說何其誕邪必首出庶物而後萬國咸寧也
四時行百物生莫非天理發見流行之實所謂天理即元亨利貞是也聖人一動一靜莫非妙道精義之著所謂妙道精義即仁義禮知是也在天為天理在聖人為妙道精義其理一也
天理發見流行於四時行百物生不待言而可見妙道精義著見於聖人之一動一靜又豈待言而後顯哉須要實見得天理發見流行與妙道精義之實處一一體認得分明乃可見道
觀太極圖皆天理流行發見之實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立人極以至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皆妙道精義之著
太極圖包括天地貫徹古今
偶見日影之移與川流之意同
鑿穿孔也枘刻木端所以入鑿也不量其鑿而納枘其能入乎
太極形而上之通也隂陽形而下之器也即是充塞天地太極本然之妙也動靜所乘之機也即是貫徹古今太極即理也性也故朱子太極圖解節節指出性言之太極性理之尊號
在天為元亨利貞在人為仁義禮知太極不外乎此也中庸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仁義禮知皆中也此專言中也周子言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此中只是禮之一德偏言之中也專言之中是未發之中偏言之中是時中之中
天人合一流通往來之理無間
好善優於天下若自用己能惡聞人善何以成事功有一毫矜飾即心馳於外而氣象卑陋矣
不知仁義道德為美其所事者皆外物也心役物不可役於物
只循理而餘悉聽之天
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即畫前之易也
用人不可不慎才不稱事事何以立
聖人謂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正欲人各舉其所知也必欲舉人皆出於己何以公天下取人之道乎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知易者莫若孟子
率仁義禮知之性謂之道聖門專論求仁為本心之全德求仁得仁即仁義禮知在其中而率性之道不外是矣
只循理便是行道
程明道曰中有主則實則外患不能入此實字指主敬而言主敬則天理存而心實外患自不能入伊川曰中有主則虚虚謂外邪不能入此中有主即主敬之主主敬則理雖實而心體常虚虚謂外邪不能入又曰中無主則實實謂物來奪之此實字指外物言中無主謂不主敬即中無主而天理不存外物皆得以入故曰實實即物來填塞於中
敬而和處衆之要
處己事上接下皆當以誠敬為主
有不合當知幾而不可妄求易曰浚恒貞凶
霍光小心謹慎沈靜詳審可以為人臣之法
易於十二月臨卦二陽方長之時已為八月遯卦二隂初長之戒聖人之遠慮如此
春秋不言事應而事應具存天道真可畏未有虚發於前而不應於後者視天為茫茫不足與言天道
聖人凡事皆謹於微姤初六坤初六之類可見
道者率性而已皆出於天之元亨利貞故曰道之大原出於天
本領之學天命之性是也
守約施博體用之謂也
守約歛之退藏於密施博放之彌滿六合
學到口不言而心自得者乃可言自得也
造化萬物皆從虚中來故程子謂老子玄牝一章最善亦謂虚中生萬化所謂谷神也
伊尹周公但能輔其君為太甲成王而已固不能輔之為成湯文武也
學易最要知時識勢不然茫茫不知吉凶悔吝之機無極而太極便是元亨利貞天命之全體渾然而未分者動而生陽靜而生隂即天命之流行也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聖人以道體告子貢而子貢未喻也
默識心通活潑潑地無物不有無時不然不為物累覺得身心甚輕
自古以來汲汲於外物之求者併與外物漠然無存矣外物果何益哉
天地之塞氣也形而下者也天地之帥理也形而上者也氣也理也渾合而無間者也
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蓋義與正為靜中與仁為動以中與仁為動是以中仁之用言也
只為外物所累太重便不能有為
清心省事為官切要且有無限之樂
靜坐中覺有雜念者不誠之本也惟聖人之心自然真一虚靜無一毫之雜念
莊生各有儀則謂之性朱子有取焉
隂陽迭為消長夬之後姤即繼之泰之後否即繼之剝之後復即繼之此即吉凶貞勝之理
嘗提省此心勿令昏蔽妄馳即處事少錯矣
無忘無助即天理存
心切不可外馳
未應事時常持守此心勿失應事時省察此心勿差既應事了還持守此心勿失
常主敬則心便存心存即應事不錯
切不可聽人之言而随和之故聽不外馳即無知誘物化之失
視聽言動善惡吉凶悔吝之幾皆由於此檢察身心只在視聽言動上用工夫
聽人之言而随和之而不知其言之是非得失此修已第一失也
自秦漢以來不知自何時易之圖象不傳於世如王輔嗣作易解只自乾元亨利貞經文以下皆不論其圖象至邵子得先天圖於希夷而後圖象始明
易圖象本原至邵子復明
因見園中花草茂盛曰此即顯諸仁也
窮通醜好之說士大夫所當知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萬狀彌滿於天地之間皆顯諸仁也而其所以然乃藏諸用也
粲然者顯諸仁隱然者藏諸用
君子思不出其位而天下定矣
四夷來王本於無怠無荒故知以威武服遠人者末也三風十愆遵其戒則治違其戒則亂
二五事之疇貌言視聽思恭從明聰睿肅乂哲謀聖乃踐形盡性之學
朱子曰道則天人性命之理天命元亨利貞也人性仁義禮知也理統性命而言天人之學貫於一
收斂檢束身心到至細至密至靜至定之極作事愈有力
凝定靜密自不外馳
不知操持此心則馳騖出入無一息之寧靜虚則萬理咸具於寂然之中動直則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聖所以可學也與
欲寡而理明則心虚而自無克伐怨欲之累
人之一動一靜即隂陽之動靜也一動一靜之理即一隂一陽之道人能順動靜自然之理即與隂陽動靜之道相合矣
朱子曰聖人太極之全體一動一靜無適而非中正仁義之極蓋太極動而為中與仁靜而為正與義即太極之全體也
循理即率性也自一身之耳目口鼻手足百體各順其則以至人倫庶事各得其宜皆循理也
知化則善述其事化者天地之化一過而無迹如隂陽之變化是也知隂陽之變化則凡率性而行見諸事為之間者無非天地之事猶孝子之善述其事也窮神則善繼其志神者妙而不測如天命之神明是也有以窮之則吾性之全體無非天地之志亦猶孝子之善繼其志也化以氣言故曰知化則善述其事志以理言故曰窮神則善繼其志謂之知猶知化育之知默與之契非但聞見之知也謂之窮則洞見天地之心猶易所謂通神明之德心與之相合無一毫之間也知天地隂陽五行變化之道體之吾身而有動靜五常之道則所行者無非天地之事矣通天地元亨利貞神明之德體之吾心而有健順五常之性則所存者無非天地之心矣然神者天地之本化者天地之用必窮神而後知化也知天地之變化而行事循乎天理皆知化而善述其事也知天道之本原而存心純乎天理即窮神善繼其志也剝上九碩果不食言陽有復生之理夬上六不言隂有復生之理十月純坤而初六之中陽已生至十一月冬至成一陽爻為復聖人則言復亨四月純乾而初九之中隂已生至夏至成一隂爻而為姤聖人則有羸豕躑躅之戒聖人扶陽抑隂而贊天地之化育者可見矣致中是窮神繼志之意致和是知化述事之意
剝窮於上而陽生於下夬決於上而隂生於下以此見陽固未嘗有息而隂亦未嘗可絶隂陽消息相因之理微矣
仁義禮知道也道出於天之元亨利貞故曰道之大原出於天
天人一理也天有不能為人所為者人有不能為天所為者此其分殊也
太極者性理之尊號道為太極理為太極性為太極心為太極其實一也
不可於中正仁義之外求太極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舉中庸之義而約言之是無極太極之理中庸言之備矣道是自然之理不待盡己推己而後然未至於自然之理誠能盡己之忠推己之恕則至自然之理為不遠也
天命之性太極之理也
天之晝夜隂陽人之語默動靜皆與道為體運行而不息也
仁即道也能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道也
明道作字甚敬曰非欲字好只此是學推之凡事皆然河圖木火土金水即人心所具肝心脾肺腎之形仁義禮知信之德是人心上自有一河圖也
河圖之數五行一隂陽也隂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萬化之本原中也一心之妙用和也聖人之能事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也學問之極功言復聖之事也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王道不過如此
此理在天未賦於人物謂之善己賦於人物謂之性故朱子太極圖解曰其動也誠之通也繼之者善萬物之所資以始也其靜也誠之復也成之者性萬物各正其性命也孟子言性善指理之在人心者而言易言繼之者善指理之在造化者而言其實一也
時中即性之發而為情中乎節者便是性即未發之中也
太極既無聲無臭而又可圖之乎當默識於圖之表勿忘最是學者日用切要工夫人所以心與理背馳者正緣忘於所有事耳誠能時時刻刻不忘於操存省察等事即心常存而天理不忘矣
萬物惟其同一氣故皆同一理
一氣一理渾然無間萬物各得一氣一理分之則殊合之則一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主靜即中庸立天下之大本也
三綱五常為萬事之本綱常立而萬事舉唐虞三代治天下之道不外乎此
中是道理得其恰好處
太極即易書詩春秋禮記四書所言性天道之理非性天道之外别有太極也
守約是守此心性之理施博是推此心性之理
誠者自成也天命之性也而道自道也率性之道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者之事小人反是誠是性之真實无妄非性之外别有誠也聰明睿知生知之資而具仁義禮知之德即性之之聖人也
萬物並育道並行大德敦化太極之體也不害不悖小德川流太極之用也
天道流行而賦於萬物其流行者即繼之者善也賦於萬物者即成之者性也
渾然性理無方所無内外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性命合一即學貫天人矣
天人之理同條而共貫者也
格物致知到豁然貫通處即所謂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也
天地萬物分雖殊而理則一所以可格而致其知中者天地萬物所全具之理和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道只中和二字包括無窮之理其要只在心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始者氣之始生者形之始萬物資乾元為氣之始即資坤元為形之始是則坤元之氣即乾元之氣坤無所作為惟順承天施而已
朱子曰道者天理之自然中而已矣是則中者其道理之總名與
朱子曰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為而各俛焉以盡其力千古聖賢之學只是學於此而已舍此皆是俗學
讀易謹察象占二字斯得易之本義
荀卿之托身黄歇揚雄之失節莽賊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其知幾乎一本萬殊萬殊一本於太極圖見之
一貫即中和之義
程子言忠恕所以明聖道之體用
一貫之妙於太極圖見之
直書其事其義自見此實春秋之本義
顔子幾於無我觀曾子之言可見
即至著之象顯至微之理無物不然
程子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一言以蔽之天地以生物為心朱子論仁本於此
咸其輔頰舌艮其輔言有序悔亡發言之得失可見天地自然之易所見皆是
天地隂陽晝夜四時人物男女萬物始終皆真易充滿六合貫徹乎古今也
象數自河圖始滿天地間無非象數也而理在其中顔子犯而不校蓋不知物我之有間
常人纔有觸即有不平意只是量小
犯而不校最省事
只可潛修默進不可求人知
待人而人不信只可自反其忠
禮運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與此言與太極圖頗相合
律呂律法也述也呂助也助陽以宣氣也統天地萬物一氣之變化
天下古今萬物萬事皆隂陽之變化而理為之主天地間只一氣因有動靜故有隂陽剛柔之分先儒言之詳矣
舉目皆實理實氣此外無一物
程子言天本廓然無窮知此則道大無窮可知矣只順理而行都無一事之勞擾
順理心安身亦安矣
易簡處事自無勞擾
事來只順應之不可無故而先生事端
進修皆分内事與人何所干涉而求知乎為善求人知者皆非為己之學也
韓子曰未聞響大而聲微者也故君子務求響之大而不可急於聲之大
易曰震無咎者存乎悔動其補過之心可以無咎此日新之要
又曰憂悔吝者存乎介介即周子所謂幾也於此憂懼豈復有悔吝乎
凡事皆能謹於幾微則不至於差之大矣四時行百物生皆與道為體運乎晝夜未嘗息也
太極自能生兩儀四象八卦加倍生生而不容已所謂生生之謂易也
卦爻皆隂陽奇偶之變易皆氣也而太極理也理不雜乎氣故一卦一爻皆有太極焉
卦爻形而下之器也太極形而上之道也
朱子解曾點言志處有三節其曰曾點之學蓋有以見夫人欲盡去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少欠缺故其動靜之際從容如此此一節言其應對之際也其曰而其言志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己為人之意此一節言其言志也其曰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自見於言外此一節又是想象曾點言外之意與聖人之志同處便是天地氣象也
誠者聖人之本誠為太極太極之有動靜是天命之流行也天命為太極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性為太極一隂一陽之謂道道為太極聖人定之以仁義中正而主靜立人極焉仁義中正即太極以主宰而言謂之帝帝即太極以妙用而言謂之神神即太極以理而言謂之天天即太極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一為太極喜怒哀樂謂之中中為太極心統性情心為太極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衷為太極繼之者善也善為太極太極者至大至極至精至妙無以加尚萬理之總名也與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易言繼之者善也此善字實指理言也孟子言性善此善字虚言性有善而無惡也然孟子言性善實自繼之者善來因繼之者善故性有善而無惡也
無適而非道但當隨時隨處識得分明行得切實耳大傳曰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朱子曰方道也始由辭以度其理則見其有典常矣然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也是則凡聖賢之書無非度天下之理必神而明之則人與理為一不然則書自書人自人耳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融會貫通之謂也神而明之亦足以發之謂也
至神而明之乃有得矣
隂陽有實體有實氣天地者隂陽之實體也寒暑者隂陽之實氣也然實體實氣非有二也
知言則知人纔聽人之言便知其於是理有是非常存心於義理久久漸明存心於閒事即於義理日昧矣
無忘無助長最切於日用之功而無忘尤急
處事最要妥帖定善即無瑕隙之可議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須謹守此訓斯無失言之過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在子貢尚如此况不及子貢者乎
交馳於聲利之塲而此心存焉者寡矣
一切外物放下緊緊於身心上用力斯得近裏之效矣放下一切外物覺得心閒省事
人心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元亨誠之通寂然不動者利貞誠之復天人合一之理也
理之散在天地萬物各殊者小德之川流理之本於一源深遠不已者大德之敦化小德者即大德之分大德者即小德之具體用一源非有二也
朱子曰鬼神謂凡奇偶生成之屈伸往來者蓋生也伸也來也皆神也成也屈也往也皆鬼也
嘉言罔攸伏萬邦咸寧古之聖君賢臣皆樂聞善言以成善治若君臣皆惡聞正言有可慮者矣
窮理者窮人物之理也人之理則有降衷秉彞之性物之理則有水火木金之性以至萬物萬事皆有當然之理於衆理莫不窮䆒其極而無一毫之疑所謂窮理也窮得人之理必須盡仁義禮知之性窮得事物之理必須使事物各得其宜所謂盡性也理也性也皆天命之元亨利貞也窮理盡性與天命無一毫之間所謂至命也曰理曰性曰命雖無彼此之殊曰窮曰盡曰至則畧有先後之序矣此先儒之成說愚竊述之
凡聖賢之書神而明之則在乎人也
内史過曰敬禮之輿也不敬則禮不行春秋之時議論如此猶有先聖之遺訓焉
百里奚曰行道有福即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即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之意
充滿天地皆元氣流行此仁道所以為大也
天乃陽氣之實體地乃隂氣之實體
元亨利貞仁義禮知之道流行古今充塞宇宙無物不有無時不然聖人性之而無不盡賢者復之而求其至凡民則日用而不知也
中只是性情未發已發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便是非性情之外别有中也庸只是此中平常之理便是非中之外别有庸也已發之中無過不及之處便是和非已發之中中節之外别有和也
庖丁解牛只是順理人處事能順理即如庖丁無全牛矣
程子謂未出門時此儼若思也又曰未接物時只主敬便是為善皆發先聖所未發古人云自勝者強抑暴猛之氣克方縱之欲皆自勝之強也彼血氣之勇烏足謂之強哉
虚中無我惟善是從
偏執已私而不能從善者由無克己之功也
異端邪誕之說欺惑萬世貽害萬世
舜處父子兄弟之變湯武處君臣之變周公處兄弟之變聖人處人倫之變而不失其正者亦惟盡乎天理之當然而已
程子曰古之為學專養性情蓋性者仁義禮知乃道之體情者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乃道之用故養性情即學道也
太極涵萬物萬物統體一太極也萬物分太極物物各具一太極也
即天地萬物觀之渾然一理遠邇大小之間萬物統體一太極也即天地萬物分而言之天有太極地有太極萬物有一太極一物各具一太極也
太極之理其大無外其小無内上下四方無一毫空缺之處而天地萬物自不能外此太極常包涵乎天地萬物如大海之水包涵夫水之百物所謂萬物統體一太極也就天地萬物觀之各有一太極如海中之百物各得海水之一所謂萬物各具一太極也
惟其萬物統體一太極故萬物各具一太極
一國一家常使外有可虞内有可懼則警畏常存而國家安
心無外者可以當大任
命有以理言者天命之謂性是也有以氣言者死生有命是也
數自河圖始理在其中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太極圖見之
不度事勢之可否故妄作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隂陽之變所謂易也而一卦一爻之理即太極也
周子曰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隂朱子解曰太極本然之妙也動靜所乘之機也是太極即在隂陽之中周子又曰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朱子解曰五行各一其性而渾然太極之全體無不各具於其中是太極即在五行之中也以太極生兩儀言之兩儀隂陽而太極無不在即所謂太極本然之妙也動靜所乘之機也以兩儀生四象言之四象即水火木金而太極無不在即所謂五行各一其性而太極渾然之全體無不各具於一物之中也由八卦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每爻無非奇偶隂陽卦卦有太極爻爻有太極氣之所在理隨在焉夫豈有虧欠間隔哉
太極自能生兩儀四象八卦加倍生生而不已所謂生生之謂易也
聖人與曾點言志處全在言外蓋曾點當春氣和煦之時浴乎沂風乎舞雩見夫天地上下同流不息飛潛動植萬物各得其所此時曾點之心即對時育物之思乃聖人物各付物之妙故曰與聖人之志同便是天地氣象此夫子所以與點也
無逸一書只是敬與怠故其效不同殷之三宗與文王無逸而敬也故有永年之效自時厥後帝王生則逸逸則不敬也故享年不永
天之道只是隂陽之理人之道只是動靜之理
聖人只教人求仁蓋人之性雖有四而仁無不統能求仁而克盡已私復還天理則四者之性無不全而天下之萬善豈復有加於此哉
元亨利貞仁義禮知之道流行古今充塞宇宙無物不有無時不然性之者聖人也復之者賢人也百姓則日用而不知矣
天理元亨利貞也民彞仁義禮知信也天理民彞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程子曰冲漠無朕萬象森然已具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後蓋未應有已發之理具故不是先已應有未發之理在故不是後
元亨利貞古無此名至文王彖易乃立此四言以釋乾卦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也文王意謂乾道大通而至正筮得此卦六爻不變者其占當得大通而必利在於正固乃可以保其終也至孔子為傳遂分為四德元為始於時為春亨為通於時為夏利為宜於時為秋貞為正固於時為冬此即天理之流行而賦於物者所謂天所賦為命也是命賦於人為性元為仁亨為禮利為義貞為知所謂人所受為性也率是性而行所謂道也
理既無聲無臭隂陽亦變化不常是豈得而圖之周子作太極圖不過假象以顯義耳學者要當默識其理於圖像之表苟只於圖中溺意以求之又焉有超然自得之妙哉
天命即天理也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朱子解曰常自省察使其行無不合於天理則盛大之福自我致之有不外求而得矣
太極只是性朱子曰乾男坤女以氣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極也萬物化生以形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萬物一太極也又曰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此無極二五渾融而無間也則太極只是性可見朱子曰性為之主而隂陽五行為之經緯錯綜又各以類而凝聚而成形焉即所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而實造化之樞紐品彚之根柢也
朱子曰聖人太極之全體一動一靜無適而非中正仁義之極是則太極即中正仁義也四者之外别無太極太極合性命而統言之其致一也
先儒曰凡有形者皆為氣無形者皆為密而密即理也凡涉於有為者皆氣其無為者道體也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隨時隨處見之
性理難強以語人可語者必其人也
韓子謂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其自任如此夬履貞厲非但居高自任剛決雖正亦危凡人居顯位操勢柄遇事果行不顧者亦若此占也
素履最吉以其不為物誘而率其所履者也
韓子曰觀貌之是非不若論其心與行事之是非可否為不失足以破相術之謬
周子誠上章誠即太極也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即陽動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即隂靜也純粹至善者即太極之理有善而無惡也故曰一隂一陽之謂道隂陽即動靜也道即太極也繼之者善即誠之源也成之者性即誠斯立焉元亨誠之通即太極動而陽也利貞誠之復即太極靜而隂也大哉易也其性命之源乎易即隂陽互根動靜循環而性命之源即隂陽動靜之理太極是也圖與書相表裏如此
心常存即默識道理無物不有無時不然心不存即茫無所識其所識者不過萬物形體而已
理不外乎氣惟心常存則能因氣而識理性理無聲無臭自非存心體認之久不能默悟其妙也
道之大原出於天聖賢發明其理言各不同而理則一也
庖丁解牛而技經肯綮之未嘗者只是處事順理自無齟齬也
朱子曰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蓋不偏不倚解五性渾然未發之中無過不及解性發為情各中其節之和庸即性情未發已發皆平常之理非性情之外别有所謂庸也
周子通書誠上誠下等章皆與中庸相表裏
性者萬善之一源即無極而太極也
天命天道天理天性天德一也
天地間可見者皆造化之迹其不可見者密也
太極圖五行各一圈雖曰各一其性各一太極其實初無空缺處但自統體者分之各有一太極耳男女萬物各有一太極亦如此
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内分而言之天地人雖各具一太極合而言之則統體一太極也
道無所不在故莊子有道在稊稗螻蟻瓦礫之類之言程子言莊生形容道體之言亦有之此類是也
鬼神字始見於書而詳於易大傳
陳北溪曰如鼻中呼吸是氣那靈處便屬魂視聽是體那聰明處便是魄
太極上一圈是天地之性隂陽五行男女萬物各一太極是氣質之性然氣質之性即天地之性隨在氣質中非有二也
程子曰在物為理處物為義體用之謂也如在父子有仁在君臣有義之類是在物之理也處之各得其宜所謂義也
隋文聽獨孤言以廣易勇晉武聽楊后言不易衷後來皆致亂婦言可畏如此
義理精則能辨是非定予奪故綱目非朱子不能作知覺運動之蠢然人與物同者人皆知之仁義禮知之粹然人與物異者知之者鮮矣
中庸言道皆率性之謂也
中庸不可能者以人不能得性情之正也私欲盡則性情得其正而中庸可能矣故日用求中庸之道者不外乎性情得其正也
人纔動便有差只是妄動不妄動則不差矣
行之而不著習矣而不察學者之通患也程子曰古之學者專務養性情蓋養性情即求中庸之道也
朱子曰五性之殊散為萬事是萬事皆一性性即太極也
太極動而生陽神之伸也靜而生隂鬼之屈也屈伸相感動靜相因循環無端易之謂也
太極通書皆相表裏
朱子曰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只是譬喻蓍龜雖未用而神靈之理具在猶武是殺人底事聖人却存此神武而不殺也又曰神武得其理而不假其物之謂又曰神武不殺之言只是譬喻謂聖人已具此理却不犯手朱子曰明道愛舉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雖不是本文意思要之意思自好養性情便是為善便是學道
全體呈露是仁義禮知信之性妙用顯行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情
全體呈露是大德之敦化妙用顯行是小德之川流全體呈露是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妙用顯行是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交人而人不敬信者只當反求諸己
善莫大於取人之善
凡事皆當推功讓能於人不可有一毫自德自能之意性情之外無道
性者道之體情者道之用體用一源顯微無間
朱子解剥太極圖括盡周子圖說至為精密
易只是隂陽剛柔仁義三極之道一太極也
仁之道大仁即天地之元也元於天之四德無不統仁於人之四德無不貫其大可知
朱子曰道之顯者謂之文即所謂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也
人之寐隂也闔也寤陽也闢也一寐一寤一隂一陽一闔一闢即所謂易有太極也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為二物道有體用不可分體用為二致
渾然天理而與物無間道器合一也
左氏孟獻子曰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此言猶有先王之遺教焉
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中也命也即天命之性也
召誥敬德之言不一而足則古大臣告君之本端在此矣
萬物統體一太極理一也萬物各具一太極分殊也舉天下萬物總而言之只是一理即理一也就天地萬物分而言之各有一理即分殊也理一貫乎分殊之中分殊不在理一之外
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朱子曰命天命也天命即元亨利貞也永言配命即已之仁義禮知之德合乎天命則自然順理而多福矣
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貞聖人與天地合德也晉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於難後伯宗果為三郤所害伯宗之妻有先見之明如此
仁為天之尊爵則禮義知信皆仁所統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只是見理透徹學不明所見皆淺末之事修道之教正是聖人贊天地之化育
只循理凡事無不順序
讀書續録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續録卷二 明 薛瑄 撰
天下之大本中也所謂萬化之本原也
洛誥以沖子孺子稱成王皆不可曉周公雖元聖豈可以此稱其君不可解
無逸書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秪懼不敢荒寧
此數言皆主敬而言治天下之本不外乎此
太極圖水火木金土五圈雖曰各具一太極其實初無間隔渾然一理已具而五行各得其一天地萬物皆如此
無逸書有天下者不可不斯須熟念而力行之也裕蠱往見吝從容治蠱而蠱益深
大臣行事當遠慮後來之患雖小事不可啓其端上卦苟止下卦巽順而無為所以成蠱
為學只是學天理人倫外此便非學
亦有小廉曲謹而不能有為於事終無益
大化滔滔竟莫知所止
即太極圖觀之無極而太極者體用一源也隂陽五行男女萬物者顯微無間也蓋無極而太極冲漠無朕而萬象已具故曰體用一源也隂陽五行男女萬物各具太極之理故曰顯微無間也
即太極之理而言已具有隂陽五行男女萬物之象故曰體用一源也即隂陽五行男女萬物之象而言太極之理無所不在故曰顯微無間也
即太極而言已具两儀四象八卦以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象故曰體用一源也
即两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言太極之理無往不在故曰顯微無間
自理而言冲漠無朕而天地萬物之象已具故曰體用一源自象而言即天地萬物之著而冲漠無朕之理各在故曰顯微無間
程子又曰冲漠無朕萬象已具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後蓋未應而已應之理具存故不是先已應而未應之理常在故不是後
萬物統體一太極可見道之極大無外其小無内渾然無間斷處
冲漠無朕而萬象昭然已具蓋纔有理即有象初非懸空之理與象分而為二也
微者理也顯者象也理不離象故曰一源象不外理故曰無間
易有太極是生两儀两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謂之生則一齊生就非有片時之間斷也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静而生隂以至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真精妙合氣化生男女形化生萬物竊意其初理為之主而一齊造化生就
性即理也千萬世論性之根基朱子所以明程子之言也
太極理也隂陽氣也理只在氣中非氣之外懸空有太極也朱子曰此無極而太極也所以動而陽静而隂之本體也然非有以離乎隂陽也即隂陽而指其本體不雜乎隂陽而為言耳
理與氣一時俱有不可分先後若無氣理定無止泊處即行事之公私而可知其人矣
體用一源理包乎象顯微無間象不外乎理微隂眇重淵至於六隂盛長知幾者當謹乎此
不能三年而緦小功之是察放飯流歠而問無齒决不能於大而謹於細也
但明其理而不求諸事則所明之理虚而無用但求諸事而不明其理則所求之事未必皆出於理之正必明其理而求諸事求諸事而明其理俾理在於事皆有的實事合乎理而不違戾斯理明事當而知行两得矣明理所以處事徒明其理而不能處事則所明之理為無用矣
事事物物皆有理就事物上明得理透徹斯可處事物各得其當矣
明理是格物致知事理明而後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事可次第用力也
天下無性外之物萬物統體一太極也而性無不在一物各具一太極也語大天下莫能載萬物統體一太極也語小天下莫能破一物各具一太極也
自太極之體統貫乎隂陽五行男女之用所謂體用一源也即隂陽五行男女萬物之用而各具夫太極之體所謂顯微無間也
言貴乎時
雜念多雜言多能存乎道者鮮矣惟一念一言專在於道則久久自然
雜言多最害正理以其與道相忘也
不雜亂多言而心自存心存而於道其庶乎
天命云者實理之源性乃天命賦與人物之實體道即率性當然之實用教因性道體用之實而品節之蓋中庸一書不過一誠而誠即性命之實理推之萬事者也體用顯微不曾間斷相離為二物
冲漠無朕之理與昭然之萬象一時俱有非先有理而後有象也
非象則理無所寓
两儀四象八卦以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天地間自有此象所謂畫前之易也性者人所受之天理仁義禮知之性是也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體元亨利貞之常是也性命一理也
勿忘最切於學者與道相悖者只是忘之而念不在是也
論閒事之言語多論義理精切之言語少欲其有得也難矣
學問實自静中有得不静則心既雜亂何由有得順理便是順天天之外無理理之外無天也
誠即性命之實非性命之外别有誠也
晋悼公即位任官各得其人所以復霸况王者能用天下之賢使各舉其職何患天下不治乎
渾渾然理氣無窮盡無方體而天地萬物畢貫為一切問近思最於身心有益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反之有不可曉者
篤志力行而不知道終是淺
只於文辭議論是非得失而不本於道終是淺朱子論前輩有云
事往之非者不可拈起說
有從逆而饗福者幸也
譊譊所爭者真細事耳令人厭之
群居不可泛言雜駁不近正理之事謹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此章有易道存焉蓋能見幾知止也
人臣當各立於其職不可有出位之思
應事最當知幾
人不能受言者不可妄與一言
至言非常人所能知
范氏曰予於采薇見先王以人道使人後世則牛羊而已矣觀此則先王之仁厚豈可及哉
子路曰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故與人未合者切不可強與之言曾子曰脅肩諂笑病于夏畦觀此則君子之所養可見
物外即身外之物也其實不足為身之重輕孔子以不義之富貴為浮雲信然
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蓋天下雖大不能加性分之毫末
試看千古以來溺於外物者竟亦何益於己但垂貪不知止之名而已
未發之中大德之敦化已發之和小德之川流中者大本也和者達道也大本為體達道為用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於此可見
大德敦化是萬物之一源小德川流是萬物之殊體一源流而殊體殊體本乎一源非有二也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並育指飛潛動植而言並行指日月四時而言並育並行皆大化之源故曰大德敦化不害不悖則自大化中流出如飛潛動植各遂其生而不相害日月四時代明錯行而不相悖故曰小德川流然大德敦化者小德川流之本小德川流者大德敦化之分大德敦化如泉源小德川流如泉源散而為千支萬派其實皆理氣之一源達而為理氣之萬殊分而言之各有體用之别合而言之則體用一源也
謹言最是難事只與人相接輕發一言而人不從便是失言不可不謹
易曰庸言之信庸常之言人以為不緊要輕發而不慎殊不知一言之妄即言之失故庸言必信德之盛也凡事必有徵驗之實乃可言不然即妄言者多矣
小學一書不出乎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五倫五倫不出乎仁義禮知信之性是則性也者其小學之樞紐也歟
太極隂陽五行男女萬物理氣混合為一元無間隔就中細分之則隂陽五行萬物各具一太極也
理氣真實不可分先後
動之前為靜靜中有太極靜之極為動動中有太極程子所謂動靜無端隂陽無始也
周子通書誠上誠下誠幾德聖慎動道六章只是一箇性字分作許多名目
洪纎高下飛潛動植各具此理所謂各正性命誠斯立焉也
偶見柳花悠揚高下因悟造化流行雍容自然之妙通書一書不外乎太極隂陽五行男女萬物萬事之理與太極圖一一相合無間惟細翫之可默悟其妙通書一字一義皆與太極圖相合
人動處有差造化亦有差如寒暑不時福善禍氵㸒之不當者朱子云然
四書集註下小註脚程朱外諸家固有發明集註者而穿鑿者尤多許魯齋所謂彌近理而大亂真者不獨異端為然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纔資始即資生無須臾之先後
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大抵春夏為誠之通秋冬為誠之復然物亦有生於秋而成於夏者亦有生於春而成於夏者亦有生於春而成於秋者亦有生於夏而成於秋者凡一物始終即一物之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也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教人者當謹守此言與人談論亦當謹守此言
聖賢真是人不能識如程明道去聖人為不遠陳襄薦明道謂其可為風憲之職是豈足以知明道哉
通書聖第四朱子語録曰須知此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以上更有寂然不動竊意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是太極動而生陽乃太極之用流行者也動前即隂静而隂靜之中乃太極之體立豈非寂然不動者乎
朱子曰知者心之神明所以妙衆理而應萬事也故知不昧斯能妙衆理而應萬事日用之間知最為切要或茫不知理之所在而應事不差者鮮矣
孔子得堯舜三代之事實文章乃可以致删述朱子得濂洛關中師弟子之議論著述乃可以成傳註故孔子集群聖之大成朱子集群賢之大成其揆一也
許魯齋答竇先生書中間一節議論深識命時勢三者蓋深於易者也
不知時識勢而妄為即孟子所謂小有才而不知君子之大道
如黄流滔滔之下流而欲捧塊以塞之愚之甚矣莊子人間世篇揣摩人情世態曲盡而無遺言當察受否識微者知之
凡天地萬物有形而可見者皆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大而出處小而交接皆當見幾而作也
履霜而知堅氷之必至羸豕而知蹢躅之有孚故凡事必謹於微微不謹必至於著矣
中庸末章引詩曰衣錦尚絅如此方是為己之學有一毫求知之心即非為己之學矣
曾點言志便是道也者不可離也可離非道也無物不有無時不然
曾點言志便是太極隂陽五行萬物流行各得其所之妙
曾點言志便是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
朱子曰曾點之學蓋有以見夫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少欠缺即取之左右逢其原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之意觀曾點之志雖至小之事不可妄為是何也以道無不在也
天理流行即隂陽動静而太極無不在理雖不雜乎隂陽亦不離乎隂陽也
元亨利貞之流行即天理之流行無一息之間斷無一毫之欠缺所謂天理流行隨處充滿可以心悟不可以目覩也
太極之有動静是天命之流行也天命之流行即天理之流行也
體即微顯即用體用一源先言體而用在其中顯微無間先言用而體不能外
夬之九三曰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故决小人之道貴乎不係私愛雖若與之合而終能不露形迹以夬之也
程明道不用文字蓋誠意既不能動人文字何補古之聖人不語人以未及
言實未易聽必迪厥德然後謨明弼諧
聖人雖教人不倦亦未嘗輕以大本大原語人觀論語問答處可見
姤之時義大矣哉朱子曰幾微之際聖人所謹
待人當宏而有節
天地不交無以成化功上下不交無以成治功
神無方而易無體就太極圖亦可見太極或在隂中又在陽中或在陽中又在隂中此神無方也或為隂又為陽或為陽又為隂此易無體也究而言之隂陽之易無體太極之神無方氣與理蓋未嘗離也
程子萃彖傳曰有無動静始終之理聚散而已聚則為有為動為始散則為無為静為終萬物死生之理如此而已矣
張子曰一故神即神無方曰两故化即易無體
大抵少能省己之失惟欲尋人之失是所謂不攻己之惡而攻人之惡大異乎聖人之教矣
不能深識事幾妄為而中實亦可耻也
聖人最惡訐人之隂私
物我彼此渾然一理但所得之分各殊耳
程子所謂豁然有覺處覺者悟此理精粗本末渾然一致也
程子曰雜信鬼怪異說者只是不先燭理
不相知者雖終日同處亦不知也
進退出處只當居易俟命
無妄主於人庶幾不失所守
游程朱之門者得其傳者有其人與
為學只是要知性復性而已朱子所謂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體用一源即體而用已具顯微無間即用而體不外雷二月發聲八月收聲者氣之動静也
人不謀諸己而強為之謀彼即不從是謂失言日用間此等甚多人以為細事而不謹殊不知失言之責無小大也謹之
日用間纎毫事皆當省察謹慎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子貢以夫子言性與天道不可聞若開口即論天命性與天道聽者果能入乎
四書滿天下聖經賢傳妙旨無窮讀者果能真知其理而實踐之乎
學術不造乎高明正大則所就之事業卑陋可知日用體認仁義禮知之性於所存所發之際最是為學之切要
實氣實理充塞而無窮盡流行而無止息
大無外小無内一實理實氣貫之
春而大始夏而亨通秋而利遂冬而貞固一實氣實理貫通流行如循環之無端
天地人物之理渾合而無間但其中自有條理所謂理一而分殊也
知道則言自簡是何也以非道不敢言也
句句著實不脱空方是謹言
温公謂誠自不妄語始信哉斯言也
信口亂談者無操存省察之功也
謹言是為學第一工夫能謹言則句句是實理不能謹言則句句是虛談言是實理則能實其行矣言是虛談則必不能踐其言矣
信口亂談妄道真猶病風狂而不自覺也
元城劉忠定力行不妄語三字至於七年而後成力行之難如此而亦不可不勉也
行仁義謂之道行道而有得於心謂之德道德仁義名雖殊而理則一也
道德仁義禮知一理也老子乃謂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是分道德仁義禮為五也
老子言道德而外仁義果可謂之道德乎韓子謂其去仁與義而言道德亦可謂深知老子之失矣
人臣事君當竭忠盡誠雖細事不可欺雖曲禮皆當謹不知道即不知所行之是非
三才雖各一太極又總是一太極如天有元亨利貞地亦有元亨利貞人亦有元亨利貞分而言之為三才各一太極合而言之地與人之元亨利貞即天之元亨利貞是三才各一太極又總是一太極也
朱子曰天即理也逆理則獲罪於天矣然則欲免獲罪於天必須事事所為合理即順乎天而無事於禱矣逆理而獲罪於天不特禱於奥竈而不能免雖禱於天亦無益也
朱子答學者之問多告之以性與天道之妙乃聖賢接引後學不得已之盛心也必若待中人以上之資始告之以此則可告者亦少矣是則孔子所言者教人之正也朱子之接引後學者權也
讀正書明正理親正人存正心行正事斯無不正矣斯須不可不近正人斯須不可不行正道
五經之後大學論孟中庸程朱易傳義詩傳四書集註周子太極圖說通書張子西銘
中庸二十二章言至誠三十一章言至聖三十二章又言至誠三章之義融而會之可合於一二十二章言至誠盡己之性即三十一章至聖盡仁義禮知之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即三十二章立天下大本之事其曰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即三十一章洋溢施及中國蠻貊之事即三十二章經綸大經之事其曰贊化育與天地參即三十一章配天之事三十二章知天地化育之事究而言之一誠而已
夏月暑氣欝蒸萬物發生暢茂
邪說異端斯須不可近為害至大
堯舜禹湯文武周孔顔曾思孟周程張朱正學也不學此者即非正學也
四書頃刻不可不讀
大要當洗滌盡此心之欲有一毫之欲未盡即本體蔽昧而用失其當矣
心性為天下之大本必涵養純一寧静則萬事由此而出者皆天理之公矣
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正則事正
涵養省察雖是動静交致其力然必静中涵養之功多則動時省察之功易也
周子通書誠幾德章幾字兼善幾惡幾而言聖章誠神幾此幾字專以善幾而言
中庸只說未發已發周子又指未發已發之間說幾字乃發前聖所未發也
易曰憂悔吝者存乎介此介字似周子幾字中庸示人静存動察功已密矣周子又發出動静之間幾字教人於此用力又功之至密至密者也
静坐洗心殊覺快愜
易中幾字乃周子幾字所自出
一切外物皆不可思思之又未必得得之又無所益不若專思義理至於久而精明純熟則可以馴達天道矣用力於曲學之差矻矻終身而無所得
韓文所以高於諸子者以約六經之旨而為之也先儒猶謂其先學文失進為之序况為文不本於六經義理徒取文士之辭華綴集而敷衍之者乎
自勝者強克己最為難事不可不勉
周子曰果而確克己之功當如是
宴安之私最難克
宴安鴆毒此言當深省
體用一源者即源而流在其中顯微無間者即流而源不外是
書曰顧諟天之明命明命即天之元亨利貞賦於人為明德仁義禮知也中庸所謂天命之謂性是也
至善即明德之極處非明德之外别有一理為至善也惟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唐虞三代以下漢唐宋之君有如是之德者乎無如是之德欲其行二帝三王之道難矣
朱子曰其體則謂之易這只是隂陽動静剛柔闔闢消長不著這七八箇字說不了若喚做易只是一字便了然則易之為義於是可識矣
莫不飲食鮮能知味日用而不知凡民也不獨凡民為然恐讀書而不明理者亦然
佛老之教初無齋蘸之說齋蘸皆起於後世梁武道君之事可驗矣
宋之時不惑於異端者無幾雖名士公卿亦陷溺其中道之難明也如此夫
異端邪誕妖妄之說惑世誣民充塞仁義為害不可勝言自古如此
絜矩是恕心
鬼神是二氣之靈
隂陽合散無非實者鬼神是二氣實然之理鬼神合理氣為一而言
全體呈露是元亨利貞妙用顯行是春夏秋冬
全體呈露是仁義禮知妙用顯行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
五氣布四時行即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鳶飛魚躍之機舉萬物皆然
思齊一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備焉讀之有以遠想前王之盛
身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是非苟雜於堂下衆人之中則亦不能辨矣此先賢之成說有感而書於此
人好静而擾之不已恐非為政之道
太極十箇圈總是一箇而二氣五行男女萬物之外無太極也
太極圖男女各一太極萬物各一太極又皆各有隂陽之氣涵太極非有理而無氣也
觀日影之漸移即造化之密移可知矣
謂之道謂之器謂之變謂之通謂之事業名雖殊而其為道則一也
即太極無聲無臭而隂陽五行男女萬物之象已具於其中所謂體用一源也即隂陽五行男女萬物之象而太極之理無所不在所謂顯微無間也
顔子於聖人體段已具即孟子中公孫丑所謂顔子具體而微也體段是聖人所具之天理顔子亦有蓋以一身四肢之體段喻一心四德之體段也
張子曰性者萬物之一原即周子所謂無極而太極也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即乾之四德流行而不息也程子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據今日人道廢則是今尚不廢者猶只是有那些秉彞卒殄滅不得觀程子之言其所感者深矣
抑之詩曰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此即川流不息之意其要在謹獨予誦此詩深有警於心
乾有元亨利貞坤亦有元亨利貞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之元也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之亨也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坤之利貞也人之仁義禮知人之元亨利貞也三極之道本一極也
伊傅告君之辭曰德曰仁曰誠曰敬曰明命曰一曰道皆歸於人君之一心大臣正君之職於是可見
帝王之治皆本於道德而禮樂刑政乃為治之具帝王為治之本在德其次莫先於用賢才脩治法治法者禮樂刑政是也
義即是天命君子行義所以立命也
術數之學專以窮通夀夭為命常人信其說而不脩在己之義惑之甚矣
太極之有動静是天命之流行也天命元亨利貞也動者元亨誠之通静者利貞誠之復天命之流行是即太極之流行太極天命其理則一也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天命即元亨利貞天命深遠流行不已即程子所謂動静無端隂陽無始朱子所謂太極之有動静是天命之流行也
天道天德天命天理一也
三代而下文武長才有武侯數學之精有康節道學之純有程朱
程朱在當時知者甚少
程朱立朝時人多欲背行之正如安童之論許魯齋程朱接孟氏之統有功於萬世
程朱之道萬世之後必有追崇盛於前時者
程朱從祀不宜在漢唐諸儒之下
程朱傳註少有用心於其間者
真知力行元有許魯齋
程朱之書得其門者鮮矣
舉天下之物不足以動其中道學君子也
濂洛關閩數君子雖所學成就不同要皆有大功於聖門者也
尊程朱之學者許文正也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太極圖見之
治不生於治而生於亂亂不生於亂而生於治亦猶隂不生於隂而生於陽陽不生於陽而生於隂治亂相根之理微矣
觀隂陽之互根見治亂之相根
一言之失喪邦邦未必喪也而喪邦之原基於此一事之失而喪邦邦未必遽喪也而喪邦之幾兆於此非識微之君子孰能知之
天人禍福相應之幾至微而不爽
戲言無實最害道易曰修辭以立其誠必須無一言妄發斯可學道苟信口亂談而資笑謔其違道遠矣笑謔不惟亂氣而且亂心言謹則氣定心一言要專一心要專一
或者謂以漢高祖之明達誠得大儒佐之可以成三代禮樂之治竊謂漢高祖以馬上得天下不事詩書果有祇德檢身反身自治純亦不已如禹湯文武之德乎不然雖有大儒佐之亦不能成禮樂之治也
中庸篇末八引詩工夫極其精密義理極其深妙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孔子多教人學詩觀中庸大學引詩居多則其有得於詩者深矣
太極圖之理自朝至暮說不盡但少肯聽者耳
無限量無空缺無間斷無窮盡大莫大於此者故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大以包小小以分大一以貫之
有四大而道包之
理直是難言而言亦人未之信
好仁者無以尚之純是天理
克己為仁孔門有顔子
汩溺於聲利之中而不覺何道之敢言言之適足以為口耳之末耳
程子所謂醉生夢死真不為虛語
孟氏統絶漢唐間言道者皆妄也韓子亦止能言道之用耳
道至濂洛關閩而明今其書雖存吾不知道之要何在抑之詩相在爾室至不可度思五句苟能力行之可以至天德
無極太極理也隂陽五行氣也無極太極非有離乎隂陽即隂陽而指其本體不雜乎隂陽而為言是理雖不雜乎氣亦不離乎氣也五行雖各具一太極而五行各有其氣是理雖不雜乎氣亦不離乎氣也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是氣理相合而無間也男女各具一太極而男女各有隂陽是理又未嘗離乎氣也萬物各具一太極而萬物皆有隂陽是理又未嘗離乎氣也是則萬物男女五行一隂陽隂陽一太極太極本無極初無精粗本末之間則理氣不相離者可見矣
理氣豈可圖而周子圖之非超然有得於圖之表者不能知程子終身不以示人者其意微矣
蠢然動之氣人皆知之粹然動之理則知者鮮矣一是寂然不動貫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一是天下之大本貫是天下之達道
一是一本貫是萬殊
在一心之理與在萬事之理本無二致惟聖人一心之理能通萬事之理者以其純乎天理之公也
道即理也聖人一心之理通乎萬事之理體用之謂也誠為萬理之樞故曰誠者聖人之本
易者隂陽也充滿天地流行古今無一物之不體無瞬息之有間
程子曰其體則謂之易隂陽之謂也大傳曰易無體言或為隂或為陽無一定之體也
性為萬理之樞故曰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乃接物之要
心之理即仁也三月不違仁者心在内即仁在内為主日月至焉者心在外即仁在外為賓
或以宅喻仁謂心在仁之内為主心在仁之外為賓嘗考程子有曰心如糓種其生之性仁也以此觀之則心與仁未嘗相離若謂心在仁之内心在仁之外是分心與仁相離為二矣且曰心在仁之外則其在内之仁又孰為之主是有無心之仁也恐其說有未盡竊意三月不違仁者心在内即仁在内為主日月至焉者或一日心與仁在内或一月心與仁在内是心與仁在外之時多為賓未知是否姑書以俟來世
無物不有道之大充塞天地無時不然道之久貫徹古今
太極圖明一理隂陽五行化生萬物通書明一理隂陽五行散為萬事表裏相合者如此
聽人之談即知其是非邪正所謂知言知人也
讀通書筆録誠上第一誠者聖人之本即圖之太極隂陽五行之謂也
誠下誠即圖之太極五常即圖之五行之性静無動有即圖之太極在隂陽也
誠幾德第三誠即圖之太極幾即圖之隂陽動静之間仁義禮知信之德即圖之五行之性也
聖第四寂然不動之誠即圖之太極在静中感而遂通之神即圖之太極在動中幾即圖之隂陽動静之間也慎動第五曰道曰德即圖之五行之性也
道第六聖人之道仁義中正即圖之中正仁義也師第七性者剛柔善惡即太極隂陽五行之内氣質之性也中則本然之性也
幸第八有耻即圖之義也
思第九無思思通幾動即誠神幾即圖之太極在隂陽中與隂陽動静之間也
志學第十伊尹顔子所志所學即圖之太極也
順化第十一陽生之仁隂成之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造化生物皆乾為之主而坤則無所為惟順承天施而已
造化人事皆以靜為主造化非專一翕聚則不能直遂發散人心非寂然不動則何以酬酢天下萬事哉天地常久之道元亨利貞而已天下常久之理仁義禮知而已
天地萬物皆自微以至著張子曰其來也幾微易簡其究也廣大堅固
乾元是氣之統體無所不包故曰統天
只於鼻息之間可見屈伸相感之理吸之極為屈感得呼來為伸呼之極為伸又感得吸來為屈吸又感呼呼又感吸呼吸屈伸相感無端與晝夜寒暑相感屈伸同一理也
朱子太極圖解曰太極者本然之妙也動靜者所乘之機也此易之變易流行者也又曰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隂陽形而下之器也此易之交易對待也朱子所謂易有兩義者如此
凡人動為震靜為艮健為乾順為坤與夫入為巽說為兌之類皆易之用故易之於人也周徧而無窮民之於易也隨取而各足
聖人作易因隂陽之實體為卦爻之法象是則卦爻之法象無非模寫天地隂陽之實體而已
卦爻未畫時至虚至靜之中而卦爻之理已具及卦爻既畫而天地萬物之理皆具於卦爻之中故曰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卦爻分明是天生的聖人不過因其自然者畫出太極性也隂陽氣也論太極而不言隂陽則徒知太極為至善之性而不知氣有昏明清濁之殊故曰論性不論氣不備論隂陽而不言太極則徒知隂陽之氣有昏明清濁之異而不知太極為至善之性故曰論氣不論性不明雖然太極即在隂陽之中隂陽不在太極之外理氣渾然而無間若截理氣為二則非矣
靜聞鳥鳴風韻以至萬響皆至理寓焉
泛觀天地萬物之有形者何往而非是道之所寓程子所謂顯微無間者當默會之
禮曰君子不盡人之懽不竭人之忠所以全交也此言有易道存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是就水言道之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也所謂道體正在水上水尤易見道體故發以示人
邵子詩玄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乃形容陽稚之意元者善之長也即亨利貞無非善矣
仁道至大是萬物皆仁也看來天地之道只一元字都括盡人道只一仁字括盡
朱子論無極而太極所以動而陽靜而隂之本體也動靜無時不然而太極無時不在
太極即是中正仁義非四者之外又有太極也
太極之有動靜即天命之流行也天命即元亨利貞也中庸章句序繼天立極繼字是從易繼之者善字來蓋天理流注到聖人身上聖人以身立極於天下故謂之繼天立極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竊意艮其背一句是統說艮止也惟止得其止故靜則不有其身動則行其庭不見其人故彖傳曰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可見艮其背一句是綱下面却分作兩支說艮其背是止之本下面兩支是止之效
朱子曰忠者誠有是心而不自欺也恕者推待己之心以及人也推其誠心以及人則其所以愛人之道不遠於我而得之矣此忠恕違道不遠也
忠恕違道不遠道即其不遠人者率性而已
孟子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故忠恕違道不遠所為悖理悔吝之應如響故曰從逆凶
四陽在内二隂在外為大過四隂在外二陽在内為小過
得意忘言乃知讀書不可滯於言辭之間當會於言辭之表
言所以述理不述理之言其可尚乎
天地之德只是元聖人之德只是仁元於四德無不統仁於萬物無不該
理學不明無往而不陷溺於異學
心術不正即事事不正
理明心正即所見所行皆出於正
聽人之言即知其人之邪正所謂知言知人也
春秋書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左氏曰書有禮也夫二人皆氵㸒亂之賊陷君於惡楚不能討其罪而戮之復納於陳謂之有禮可乎左氏學識之淺深可見矣程子曰知義之為用而不外焉可與語道矣蓋道即仁而義即仁之用得其宜處非仁之外又有義也故程子云然
非知周萬物者不能辨天下之惑
河圖之數木火土金水春夏秋冬元亨利貞在人肝心脾肺腎仁義禮知信萬理咸備
文王後天圖離南坎北震東兌西正河圖火水木金之位也
河圖之數一隂一陽一奇一偶以兩其五行五行木火陽金水隂就五行觀之一行又各具一隂一陽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為陽而六為隂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為隂而七為陽之類又如木之甲乙火之丙丁之類皆一行各具一隂陽也
四夷來王本於無怠無荒乃知人君一心之敬雖微而遠人歸往之效甚大
聖人篤恭而天下平二帝三王之治皆原於此
邵子所謂畫前有易者即朱子所謂已定之形已成之勢則固已具於渾然之中而不容毫髮作為於其間也畫前之易即冲漠無朕之中萬象森然已具也
涵養吾一一即主敬也
致中致和為難涵養不可不深省察不可不密
體用一原顯微無間默而觀之
凡事分所當為不可有一毫矜伐之意
伊傅周召王佐事業大矣自其心觀之則若浮雲之漠然無所動其心
天之道公而已聖人法天為治一出於天道之公此王道之所以為大也
程子曰謂之變則堅者腐存者亡輪迴之說何其誕邪必首出庶物而後萬國咸寧也
四時行百物生莫非天理發見流行之實所謂天理即元亨利貞是也聖人一動一靜莫非妙道精義之著所謂妙道精義即仁義禮知是也在天為天理在聖人為妙道精義其理一也
天理發見流行於四時行百物生不待言而可見妙道精義著見於聖人之一動一靜又豈待言而後顯哉須要實見得天理發見流行與妙道精義之實處一一體認得分明乃可見道
觀太極圖皆天理流行發見之實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立人極以至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皆妙道精義之著
太極圖包括天地貫徹古今
偶見日影之移與川流之意同
鑿穿孔也枘刻木端所以入鑿也不量其鑿而納枘其能入乎
太極形而上之通也隂陽形而下之器也即是充塞天地太極本然之妙也動靜所乘之機也即是貫徹古今太極即理也性也故朱子太極圖解節節指出性言之太極性理之尊號
在天為元亨利貞在人為仁義禮知太極不外乎此也中庸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仁義禮知皆中也此專言中也周子言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此中只是禮之一德偏言之中也專言之中是未發之中偏言之中是時中之中
天人合一流通往來之理無間
好善優於天下若自用己能惡聞人善何以成事功有一毫矜飾即心馳於外而氣象卑陋矣
不知仁義道德為美其所事者皆外物也心役物不可役於物
只循理而餘悉聽之天
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即畫前之易也
用人不可不慎才不稱事事何以立
聖人謂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正欲人各舉其所知也必欲舉人皆出於己何以公天下取人之道乎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知易者莫若孟子
率仁義禮知之性謂之道聖門專論求仁為本心之全德求仁得仁即仁義禮知在其中而率性之道不外是矣
只循理便是行道
程明道曰中有主則實則外患不能入此實字指主敬而言主敬則天理存而心實外患自不能入伊川曰中有主則虚虚謂外邪不能入此中有主即主敬之主主敬則理雖實而心體常虚虚謂外邪不能入又曰中無主則實實謂物來奪之此實字指外物言中無主謂不主敬即中無主而天理不存外物皆得以入故曰實實即物來填塞於中
敬而和處衆之要
處己事上接下皆當以誠敬為主
有不合當知幾而不可妄求易曰浚恒貞凶
霍光小心謹慎沈靜詳審可以為人臣之法
易於十二月臨卦二陽方長之時已為八月遯卦二隂初長之戒聖人之遠慮如此
春秋不言事應而事應具存天道真可畏未有虚發於前而不應於後者視天為茫茫不足與言天道
聖人凡事皆謹於微姤初六坤初六之類可見
道者率性而已皆出於天之元亨利貞故曰道之大原出於天
本領之學天命之性是也
守約施博體用之謂也
守約歛之退藏於密施博放之彌滿六合
學到口不言而心自得者乃可言自得也
造化萬物皆從虚中來故程子謂老子玄牝一章最善亦謂虚中生萬化所謂谷神也
伊尹周公但能輔其君為太甲成王而已固不能輔之為成湯文武也
學易最要知時識勢不然茫茫不知吉凶悔吝之機無極而太極便是元亨利貞天命之全體渾然而未分者動而生陽靜而生隂即天命之流行也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聖人以道體告子貢而子貢未喻也
默識心通活潑潑地無物不有無時不然不為物累覺得身心甚輕
自古以來汲汲於外物之求者併與外物漠然無存矣外物果何益哉
天地之塞氣也形而下者也天地之帥理也形而上者也氣也理也渾合而無間者也
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蓋義與正為靜中與仁為動以中與仁為動是以中仁之用言也
只為外物所累太重便不能有為
清心省事為官切要且有無限之樂
靜坐中覺有雜念者不誠之本也惟聖人之心自然真一虚靜無一毫之雜念
莊生各有儀則謂之性朱子有取焉
隂陽迭為消長夬之後姤即繼之泰之後否即繼之剝之後復即繼之此即吉凶貞勝之理
嘗提省此心勿令昏蔽妄馳即處事少錯矣
無忘無助即天理存
心切不可外馳
未應事時常持守此心勿失應事時省察此心勿差既應事了還持守此心勿失
常主敬則心便存心存即應事不錯
切不可聽人之言而随和之故聽不外馳即無知誘物化之失
視聽言動善惡吉凶悔吝之幾皆由於此檢察身心只在視聽言動上用工夫
聽人之言而随和之而不知其言之是非得失此修已第一失也
自秦漢以來不知自何時易之圖象不傳於世如王輔嗣作易解只自乾元亨利貞經文以下皆不論其圖象至邵子得先天圖於希夷而後圖象始明
易圖象本原至邵子復明
因見園中花草茂盛曰此即顯諸仁也
窮通醜好之說士大夫所當知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萬狀彌滿於天地之間皆顯諸仁也而其所以然乃藏諸用也
粲然者顯諸仁隱然者藏諸用
君子思不出其位而天下定矣
四夷來王本於無怠無荒故知以威武服遠人者末也三風十愆遵其戒則治違其戒則亂
二五事之疇貌言視聽思恭從明聰睿肅乂哲謀聖乃踐形盡性之學
朱子曰道則天人性命之理天命元亨利貞也人性仁義禮知也理統性命而言天人之學貫於一
收斂檢束身心到至細至密至靜至定之極作事愈有力
凝定靜密自不外馳
不知操持此心則馳騖出入無一息之寧靜虚則萬理咸具於寂然之中動直則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聖所以可學也與
欲寡而理明則心虚而自無克伐怨欲之累
人之一動一靜即隂陽之動靜也一動一靜之理即一隂一陽之道人能順動靜自然之理即與隂陽動靜之道相合矣
朱子曰聖人太極之全體一動一靜無適而非中正仁義之極蓋太極動而為中與仁靜而為正與義即太極之全體也
循理即率性也自一身之耳目口鼻手足百體各順其則以至人倫庶事各得其宜皆循理也
知化則善述其事化者天地之化一過而無迹如隂陽之變化是也知隂陽之變化則凡率性而行見諸事為之間者無非天地之事猶孝子之善述其事也窮神則善繼其志神者妙而不測如天命之神明是也有以窮之則吾性之全體無非天地之志亦猶孝子之善繼其志也化以氣言故曰知化則善述其事志以理言故曰窮神則善繼其志謂之知猶知化育之知默與之契非但聞見之知也謂之窮則洞見天地之心猶易所謂通神明之德心與之相合無一毫之間也知天地隂陽五行變化之道體之吾身而有動靜五常之道則所行者無非天地之事矣通天地元亨利貞神明之德體之吾心而有健順五常之性則所存者無非天地之心矣然神者天地之本化者天地之用必窮神而後知化也知天地之變化而行事循乎天理皆知化而善述其事也知天道之本原而存心純乎天理即窮神善繼其志也剝上九碩果不食言陽有復生之理夬上六不言隂有復生之理十月純坤而初六之中陽已生至十一月冬至成一陽爻為復聖人則言復亨四月純乾而初九之中隂已生至夏至成一隂爻而為姤聖人則有羸豕躑躅之戒聖人扶陽抑隂而贊天地之化育者可見矣致中是窮神繼志之意致和是知化述事之意
剝窮於上而陽生於下夬決於上而隂生於下以此見陽固未嘗有息而隂亦未嘗可絶隂陽消息相因之理微矣
仁義禮知道也道出於天之元亨利貞故曰道之大原出於天
天人一理也天有不能為人所為者人有不能為天所為者此其分殊也
太極者性理之尊號道為太極理為太極性為太極心為太極其實一也
不可於中正仁義之外求太極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舉中庸之義而約言之是無極太極之理中庸言之備矣道是自然之理不待盡己推己而後然未至於自然之理誠能盡己之忠推己之恕則至自然之理為不遠也
天命之性太極之理也
天之晝夜隂陽人之語默動靜皆與道為體運行而不息也
仁即道也能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道也
明道作字甚敬曰非欲字好只此是學推之凡事皆然河圖木火土金水即人心所具肝心脾肺腎之形仁義禮知信之德是人心上自有一河圖也
河圖之數五行一隂陽也隂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萬化之本原中也一心之妙用和也聖人之能事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也學問之極功言復聖之事也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王道不過如此
此理在天未賦於人物謂之善己賦於人物謂之性故朱子太極圖解曰其動也誠之通也繼之者善萬物之所資以始也其靜也誠之復也成之者性萬物各正其性命也孟子言性善指理之在人心者而言易言繼之者善指理之在造化者而言其實一也
時中即性之發而為情中乎節者便是性即未發之中也
太極既無聲無臭而又可圖之乎當默識於圖之表勿忘最是學者日用切要工夫人所以心與理背馳者正緣忘於所有事耳誠能時時刻刻不忘於操存省察等事即心常存而天理不忘矣
萬物惟其同一氣故皆同一理
一氣一理渾然無間萬物各得一氣一理分之則殊合之則一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主靜即中庸立天下之大本也
三綱五常為萬事之本綱常立而萬事舉唐虞三代治天下之道不外乎此
中是道理得其恰好處
太極即易書詩春秋禮記四書所言性天道之理非性天道之外别有太極也
守約是守此心性之理施博是推此心性之理
誠者自成也天命之性也而道自道也率性之道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者之事小人反是誠是性之真實无妄非性之外别有誠也聰明睿知生知之資而具仁義禮知之德即性之之聖人也
萬物並育道並行大德敦化太極之體也不害不悖小德川流太極之用也
天道流行而賦於萬物其流行者即繼之者善也賦於萬物者即成之者性也
渾然性理無方所無内外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性命合一即學貫天人矣
天人之理同條而共貫者也
格物致知到豁然貫通處即所謂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也
天地萬物分雖殊而理則一所以可格而致其知中者天地萬物所全具之理和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道只中和二字包括無窮之理其要只在心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始者氣之始生者形之始萬物資乾元為氣之始即資坤元為形之始是則坤元之氣即乾元之氣坤無所作為惟順承天施而已
朱子曰道者天理之自然中而已矣是則中者其道理之總名與
朱子曰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為而各俛焉以盡其力千古聖賢之學只是學於此而已舍此皆是俗學
讀易謹察象占二字斯得易之本義
荀卿之托身黄歇揚雄之失節莽賊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其知幾乎一本萬殊萬殊一本於太極圖見之
一貫即中和之義
程子言忠恕所以明聖道之體用
一貫之妙於太極圖見之
直書其事其義自見此實春秋之本義
顔子幾於無我觀曾子之言可見
即至著之象顯至微之理無物不然
程子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一言以蔽之天地以生物為心朱子論仁本於此
咸其輔頰舌艮其輔言有序悔亡發言之得失可見天地自然之易所見皆是
天地隂陽晝夜四時人物男女萬物始終皆真易充滿六合貫徹乎古今也
象數自河圖始滿天地間無非象數也而理在其中顔子犯而不校蓋不知物我之有間
常人纔有觸即有不平意只是量小
犯而不校最省事
只可潛修默進不可求人知
待人而人不信只可自反其忠
禮運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與此言與太極圖頗相合
律呂律法也述也呂助也助陽以宣氣也統天地萬物一氣之變化
天下古今萬物萬事皆隂陽之變化而理為之主天地間只一氣因有動靜故有隂陽剛柔之分先儒言之詳矣
舉目皆實理實氣此外無一物
程子言天本廓然無窮知此則道大無窮可知矣只順理而行都無一事之勞擾
順理心安身亦安矣
易簡處事自無勞擾
事來只順應之不可無故而先生事端
進修皆分内事與人何所干涉而求知乎為善求人知者皆非為己之學也
韓子曰未聞響大而聲微者也故君子務求響之大而不可急於聲之大
易曰震無咎者存乎悔動其補過之心可以無咎此日新之要
又曰憂悔吝者存乎介介即周子所謂幾也於此憂懼豈復有悔吝乎
凡事皆能謹於幾微則不至於差之大矣四時行百物生皆與道為體運乎晝夜未嘗息也
太極自能生兩儀四象八卦加倍生生而不容已所謂生生之謂易也
卦爻皆隂陽奇偶之變易皆氣也而太極理也理不雜乎氣故一卦一爻皆有太極焉
卦爻形而下之器也太極形而上之道也
朱子解曾點言志處有三節其曰曾點之學蓋有以見夫人欲盡去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少欠缺故其動靜之際從容如此此一節言其應對之際也其曰而其言志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己為人之意此一節言其言志也其曰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自見於言外此一節又是想象曾點言外之意與聖人之志同處便是天地氣象也
誠者聖人之本誠為太極太極之有動靜是天命之流行也天命為太極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性為太極一隂一陽之謂道道為太極聖人定之以仁義中正而主靜立人極焉仁義中正即太極以主宰而言謂之帝帝即太極以妙用而言謂之神神即太極以理而言謂之天天即太極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一為太極喜怒哀樂謂之中中為太極心統性情心為太極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衷為太極繼之者善也善為太極太極者至大至極至精至妙無以加尚萬理之總名也與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易言繼之者善也此善字實指理言也孟子言性善此善字虚言性有善而無惡也然孟子言性善實自繼之者善來因繼之者善故性有善而無惡也
無適而非道但當隨時隨處識得分明行得切實耳大傳曰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朱子曰方道也始由辭以度其理則見其有典常矣然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也是則凡聖賢之書無非度天下之理必神而明之則人與理為一不然則書自書人自人耳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融會貫通之謂也神而明之亦足以發之謂也
至神而明之乃有得矣
隂陽有實體有實氣天地者隂陽之實體也寒暑者隂陽之實氣也然實體實氣非有二也
知言則知人纔聽人之言便知其於是理有是非常存心於義理久久漸明存心於閒事即於義理日昧矣
無忘無助長最切於日用之功而無忘尤急
處事最要妥帖定善即無瑕隙之可議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須謹守此訓斯無失言之過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在子貢尚如此况不及子貢者乎
交馳於聲利之塲而此心存焉者寡矣
一切外物放下緊緊於身心上用力斯得近裏之效矣放下一切外物覺得心閒省事
人心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元亨誠之通寂然不動者利貞誠之復天人合一之理也
理之散在天地萬物各殊者小德之川流理之本於一源深遠不已者大德之敦化小德者即大德之分大德者即小德之具體用一源非有二也
朱子曰鬼神謂凡奇偶生成之屈伸往來者蓋生也伸也來也皆神也成也屈也往也皆鬼也
嘉言罔攸伏萬邦咸寧古之聖君賢臣皆樂聞善言以成善治若君臣皆惡聞正言有可慮者矣
窮理者窮人物之理也人之理則有降衷秉彞之性物之理則有水火木金之性以至萬物萬事皆有當然之理於衆理莫不窮䆒其極而無一毫之疑所謂窮理也窮得人之理必須盡仁義禮知之性窮得事物之理必須使事物各得其宜所謂盡性也理也性也皆天命之元亨利貞也窮理盡性與天命無一毫之間所謂至命也曰理曰性曰命雖無彼此之殊曰窮曰盡曰至則畧有先後之序矣此先儒之成說愚竊述之
凡聖賢之書神而明之則在乎人也
内史過曰敬禮之輿也不敬則禮不行春秋之時議論如此猶有先聖之遺訓焉
百里奚曰行道有福即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即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之意
充滿天地皆元氣流行此仁道所以為大也
天乃陽氣之實體地乃隂氣之實體
元亨利貞仁義禮知之道流行古今充塞宇宙無物不有無時不然聖人性之而無不盡賢者復之而求其至凡民則日用而不知也
中只是性情未發已發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便是非性情之外别有中也庸只是此中平常之理便是非中之外别有庸也已發之中無過不及之處便是和非已發之中中節之外别有和也
庖丁解牛只是順理人處事能順理即如庖丁無全牛矣
程子謂未出門時此儼若思也又曰未接物時只主敬便是為善皆發先聖所未發古人云自勝者強抑暴猛之氣克方縱之欲皆自勝之強也彼血氣之勇烏足謂之強哉
虚中無我惟善是從
偏執已私而不能從善者由無克己之功也
異端邪誕之說欺惑萬世貽害萬世
舜處父子兄弟之變湯武處君臣之變周公處兄弟之變聖人處人倫之變而不失其正者亦惟盡乎天理之當然而已
程子曰古之為學專養性情蓋性者仁義禮知乃道之體情者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乃道之用故養性情即學道也
太極涵萬物萬物統體一太極也萬物分太極物物各具一太極也
即天地萬物觀之渾然一理遠邇大小之間萬物統體一太極也即天地萬物分而言之天有太極地有太極萬物有一太極一物各具一太極也
太極之理其大無外其小無内上下四方無一毫空缺之處而天地萬物自不能外此太極常包涵乎天地萬物如大海之水包涵夫水之百物所謂萬物統體一太極也就天地萬物觀之各有一太極如海中之百物各得海水之一所謂萬物各具一太極也
惟其萬物統體一太極故萬物各具一太極
一國一家常使外有可虞内有可懼則警畏常存而國家安
心無外者可以當大任
命有以理言者天命之謂性是也有以氣言者死生有命是也
數自河圖始理在其中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太極圖見之
不度事勢之可否故妄作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隂陽之變所謂易也而一卦一爻之理即太極也
周子曰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隂朱子解曰太極本然之妙也動靜所乘之機也是太極即在隂陽之中周子又曰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朱子解曰五行各一其性而渾然太極之全體無不各具於其中是太極即在五行之中也以太極生兩儀言之兩儀隂陽而太極無不在即所謂太極本然之妙也動靜所乘之機也以兩儀生四象言之四象即水火木金而太極無不在即所謂五行各一其性而太極渾然之全體無不各具於一物之中也由八卦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每爻無非奇偶隂陽卦卦有太極爻爻有太極氣之所在理隨在焉夫豈有虧欠間隔哉
太極自能生兩儀四象八卦加倍生生而不已所謂生生之謂易也
聖人與曾點言志處全在言外蓋曾點當春氣和煦之時浴乎沂風乎舞雩見夫天地上下同流不息飛潛動植萬物各得其所此時曾點之心即對時育物之思乃聖人物各付物之妙故曰與聖人之志同便是天地氣象此夫子所以與點也
無逸一書只是敬與怠故其效不同殷之三宗與文王無逸而敬也故有永年之效自時厥後帝王生則逸逸則不敬也故享年不永
天之道只是隂陽之理人之道只是動靜之理
聖人只教人求仁蓋人之性雖有四而仁無不統能求仁而克盡已私復還天理則四者之性無不全而天下之萬善豈復有加於此哉
元亨利貞仁義禮知之道流行古今充塞宇宙無物不有無時不然性之者聖人也復之者賢人也百姓則日用而不知矣
天理元亨利貞也民彞仁義禮知信也天理民彞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程子曰冲漠無朕萬象森然已具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後蓋未應有已發之理具故不是先已應有未發之理在故不是後
元亨利貞古無此名至文王彖易乃立此四言以釋乾卦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也文王意謂乾道大通而至正筮得此卦六爻不變者其占當得大通而必利在於正固乃可以保其終也至孔子為傳遂分為四德元為始於時為春亨為通於時為夏利為宜於時為秋貞為正固於時為冬此即天理之流行而賦於物者所謂天所賦為命也是命賦於人為性元為仁亨為禮利為義貞為知所謂人所受為性也率是性而行所謂道也
理既無聲無臭隂陽亦變化不常是豈得而圖之周子作太極圖不過假象以顯義耳學者要當默識其理於圖像之表苟只於圖中溺意以求之又焉有超然自得之妙哉
天命即天理也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朱子解曰常自省察使其行無不合於天理則盛大之福自我致之有不外求而得矣
太極只是性朱子曰乾男坤女以氣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極也萬物化生以形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萬物一太極也又曰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此無極二五渾融而無間也則太極只是性可見朱子曰性為之主而隂陽五行為之經緯錯綜又各以類而凝聚而成形焉即所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而實造化之樞紐品彚之根柢也
朱子曰聖人太極之全體一動一靜無適而非中正仁義之極是則太極即中正仁義也四者之外别無太極太極合性命而統言之其致一也
先儒曰凡有形者皆為氣無形者皆為密而密即理也凡涉於有為者皆氣其無為者道體也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隨時隨處見之
性理難強以語人可語者必其人也
韓子謂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其自任如此夬履貞厲非但居高自任剛決雖正亦危凡人居顯位操勢柄遇事果行不顧者亦若此占也
素履最吉以其不為物誘而率其所履者也
韓子曰觀貌之是非不若論其心與行事之是非可否為不失足以破相術之謬
周子誠上章誠即太極也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即陽動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即隂靜也純粹至善者即太極之理有善而無惡也故曰一隂一陽之謂道隂陽即動靜也道即太極也繼之者善即誠之源也成之者性即誠斯立焉元亨誠之通即太極動而陽也利貞誠之復即太極靜而隂也大哉易也其性命之源乎易即隂陽互根動靜循環而性命之源即隂陽動靜之理太極是也圖與書相表裏如此
心常存即默識道理無物不有無時不然心不存即茫無所識其所識者不過萬物形體而已
理不外乎氣惟心常存則能因氣而識理性理無聲無臭自非存心體認之久不能默悟其妙也
道之大原出於天聖賢發明其理言各不同而理則一也
庖丁解牛而技經肯綮之未嘗者只是處事順理自無齟齬也
朱子曰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蓋不偏不倚解五性渾然未發之中無過不及解性發為情各中其節之和庸即性情未發已發皆平常之理非性情之外别有所謂庸也
周子通書誠上誠下等章皆與中庸相表裏
性者萬善之一源即無極而太極也
天命天道天理天性天德一也
天地間可見者皆造化之迹其不可見者密也
太極圖五行各一圈雖曰各一其性各一太極其實初無空缺處但自統體者分之各有一太極耳男女萬物各有一太極亦如此
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内分而言之天地人雖各具一太極合而言之則統體一太極也
道無所不在故莊子有道在稊稗螻蟻瓦礫之類之言程子言莊生形容道體之言亦有之此類是也
鬼神字始見於書而詳於易大傳
陳北溪曰如鼻中呼吸是氣那靈處便屬魂視聽是體那聰明處便是魄
太極上一圈是天地之性隂陽五行男女萬物各一太極是氣質之性然氣質之性即天地之性隨在氣質中非有二也
程子曰在物為理處物為義體用之謂也如在父子有仁在君臣有義之類是在物之理也處之各得其宜所謂義也
隋文聽獨孤言以廣易勇晉武聽楊后言不易衷後來皆致亂婦言可畏如此
義理精則能辨是非定予奪故綱目非朱子不能作知覺運動之蠢然人與物同者人皆知之仁義禮知之粹然人與物異者知之者鮮矣
中庸言道皆率性之謂也
中庸不可能者以人不能得性情之正也私欲盡則性情得其正而中庸可能矣故日用求中庸之道者不外乎性情得其正也
人纔動便有差只是妄動不妄動則不差矣
行之而不著習矣而不察學者之通患也程子曰古之學者專務養性情蓋養性情即求中庸之道也
朱子曰五性之殊散為萬事是萬事皆一性性即太極也
太極動而生陽神之伸也靜而生隂鬼之屈也屈伸相感動靜相因循環無端易之謂也
太極通書皆相表裏
朱子曰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只是譬喻蓍龜雖未用而神靈之理具在猶武是殺人底事聖人却存此神武而不殺也又曰神武得其理而不假其物之謂又曰神武不殺之言只是譬喻謂聖人已具此理却不犯手朱子曰明道愛舉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雖不是本文意思要之意思自好養性情便是為善便是學道
全體呈露是仁義禮知信之性妙用顯行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情
全體呈露是大德之敦化妙用顯行是小德之川流全體呈露是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妙用顯行是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交人而人不敬信者只當反求諸己
善莫大於取人之善
凡事皆當推功讓能於人不可有一毫自德自能之意性情之外無道
性者道之體情者道之用體用一源顯微無間
朱子解剥太極圖括盡周子圖說至為精密
易只是隂陽剛柔仁義三極之道一太極也
仁之道大仁即天地之元也元於天之四德無不統仁於人之四德無不貫其大可知
朱子曰道之顯者謂之文即所謂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也
人之寐隂也闔也寤陽也闢也一寐一寤一隂一陽一闔一闢即所謂易有太極也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為二物道有體用不可分體用為二致
渾然天理而與物無間道器合一也
左氏孟獻子曰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此言猶有先王之遺教焉
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中也命也即天命之性也
召誥敬德之言不一而足則古大臣告君之本端在此矣
萬物統體一太極理一也萬物各具一太極分殊也舉天下萬物總而言之只是一理即理一也就天地萬物分而言之各有一理即分殊也理一貫乎分殊之中分殊不在理一之外
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朱子曰命天命也天命即元亨利貞也永言配命即已之仁義禮知之德合乎天命則自然順理而多福矣
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貞聖人與天地合德也晉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於難後伯宗果為三郤所害伯宗之妻有先見之明如此
仁為天之尊爵則禮義知信皆仁所統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只是見理透徹學不明所見皆淺末之事修道之教正是聖人贊天地之化育
只循理凡事無不順序
讀書續録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續録卷二 明 薛瑄 撰
天下之大本中也所謂萬化之本原也
洛誥以沖子孺子稱成王皆不可曉周公雖元聖豈可以此稱其君不可解
無逸書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秪懼不敢荒寧
此數言皆主敬而言治天下之本不外乎此
太極圖水火木金土五圈雖曰各具一太極其實初無間隔渾然一理已具而五行各得其一天地萬物皆如此
無逸書有天下者不可不斯須熟念而力行之也裕蠱往見吝從容治蠱而蠱益深
大臣行事當遠慮後來之患雖小事不可啓其端上卦苟止下卦巽順而無為所以成蠱
為學只是學天理人倫外此便非學
亦有小廉曲謹而不能有為於事終無益
大化滔滔竟莫知所止
即太極圖觀之無極而太極者體用一源也隂陽五行男女萬物者顯微無間也蓋無極而太極冲漠無朕而萬象已具故曰體用一源也隂陽五行男女萬物各具太極之理故曰顯微無間也
即太極之理而言已具有隂陽五行男女萬物之象故曰體用一源也即隂陽五行男女萬物之象而言太極之理無所不在故曰顯微無間也
即太極而言已具两儀四象八卦以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象故曰體用一源也
即两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言太極之理無往不在故曰顯微無間
自理而言冲漠無朕而天地萬物之象已具故曰體用一源自象而言即天地萬物之著而冲漠無朕之理各在故曰顯微無間
程子又曰冲漠無朕萬象已具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後蓋未應而已應之理具存故不是先已應而未應之理常在故不是後
萬物統體一太極可見道之極大無外其小無内渾然無間斷處
冲漠無朕而萬象昭然已具蓋纔有理即有象初非懸空之理與象分而為二也
微者理也顯者象也理不離象故曰一源象不外理故曰無間
易有太極是生两儀两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謂之生則一齊生就非有片時之間斷也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静而生隂以至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真精妙合氣化生男女形化生萬物竊意其初理為之主而一齊造化生就
性即理也千萬世論性之根基朱子所以明程子之言也
太極理也隂陽氣也理只在氣中非氣之外懸空有太極也朱子曰此無極而太極也所以動而陽静而隂之本體也然非有以離乎隂陽也即隂陽而指其本體不雜乎隂陽而為言耳
理與氣一時俱有不可分先後若無氣理定無止泊處即行事之公私而可知其人矣
體用一源理包乎象顯微無間象不外乎理微隂眇重淵至於六隂盛長知幾者當謹乎此
不能三年而緦小功之是察放飯流歠而問無齒决不能於大而謹於細也
但明其理而不求諸事則所明之理虚而無用但求諸事而不明其理則所求之事未必皆出於理之正必明其理而求諸事求諸事而明其理俾理在於事皆有的實事合乎理而不違戾斯理明事當而知行两得矣明理所以處事徒明其理而不能處事則所明之理為無用矣
事事物物皆有理就事物上明得理透徹斯可處事物各得其當矣
明理是格物致知事理明而後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事可次第用力也
天下無性外之物萬物統體一太極也而性無不在一物各具一太極也語大天下莫能載萬物統體一太極也語小天下莫能破一物各具一太極也
自太極之體統貫乎隂陽五行男女之用所謂體用一源也即隂陽五行男女萬物之用而各具夫太極之體所謂顯微無間也
言貴乎時
雜念多雜言多能存乎道者鮮矣惟一念一言專在於道則久久自然
雜言多最害正理以其與道相忘也
不雜亂多言而心自存心存而於道其庶乎
天命云者實理之源性乃天命賦與人物之實體道即率性當然之實用教因性道體用之實而品節之蓋中庸一書不過一誠而誠即性命之實理推之萬事者也體用顯微不曾間斷相離為二物
冲漠無朕之理與昭然之萬象一時俱有非先有理而後有象也
非象則理無所寓
两儀四象八卦以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天地間自有此象所謂畫前之易也性者人所受之天理仁義禮知之性是也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體元亨利貞之常是也性命一理也
勿忘最切於學者與道相悖者只是忘之而念不在是也
論閒事之言語多論義理精切之言語少欲其有得也難矣
學問實自静中有得不静則心既雜亂何由有得順理便是順天天之外無理理之外無天也
誠即性命之實非性命之外别有誠也
晋悼公即位任官各得其人所以復霸况王者能用天下之賢使各舉其職何患天下不治乎
渾渾然理氣無窮盡無方體而天地萬物畢貫為一切問近思最於身心有益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反之有不可曉者
篤志力行而不知道終是淺
只於文辭議論是非得失而不本於道終是淺朱子論前輩有云
事往之非者不可拈起說
有從逆而饗福者幸也
譊譊所爭者真細事耳令人厭之
群居不可泛言雜駁不近正理之事謹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此章有易道存焉蓋能見幾知止也
人臣當各立於其職不可有出位之思
應事最當知幾
人不能受言者不可妄與一言
至言非常人所能知
范氏曰予於采薇見先王以人道使人後世則牛羊而已矣觀此則先王之仁厚豈可及哉
子路曰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故與人未合者切不可強與之言曾子曰脅肩諂笑病于夏畦觀此則君子之所養可見
物外即身外之物也其實不足為身之重輕孔子以不義之富貴為浮雲信然
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蓋天下雖大不能加性分之毫末
試看千古以來溺於外物者竟亦何益於己但垂貪不知止之名而已
未發之中大德之敦化已發之和小德之川流中者大本也和者達道也大本為體達道為用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於此可見
大德敦化是萬物之一源小德川流是萬物之殊體一源流而殊體殊體本乎一源非有二也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並育指飛潛動植而言並行指日月四時而言並育並行皆大化之源故曰大德敦化不害不悖則自大化中流出如飛潛動植各遂其生而不相害日月四時代明錯行而不相悖故曰小德川流然大德敦化者小德川流之本小德川流者大德敦化之分大德敦化如泉源小德川流如泉源散而為千支萬派其實皆理氣之一源達而為理氣之萬殊分而言之各有體用之别合而言之則體用一源也
謹言最是難事只與人相接輕發一言而人不從便是失言不可不謹
易曰庸言之信庸常之言人以為不緊要輕發而不慎殊不知一言之妄即言之失故庸言必信德之盛也凡事必有徵驗之實乃可言不然即妄言者多矣
小學一書不出乎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五倫五倫不出乎仁義禮知信之性是則性也者其小學之樞紐也歟
太極隂陽五行男女萬物理氣混合為一元無間隔就中細分之則隂陽五行萬物各具一太極也
理氣真實不可分先後
動之前為靜靜中有太極靜之極為動動中有太極程子所謂動靜無端隂陽無始也
周子通書誠上誠下誠幾德聖慎動道六章只是一箇性字分作許多名目
洪纎高下飛潛動植各具此理所謂各正性命誠斯立焉也
偶見柳花悠揚高下因悟造化流行雍容自然之妙通書一書不外乎太極隂陽五行男女萬物萬事之理與太極圖一一相合無間惟細翫之可默悟其妙通書一字一義皆與太極圖相合
人動處有差造化亦有差如寒暑不時福善禍氵㸒之不當者朱子云然
四書集註下小註脚程朱外諸家固有發明集註者而穿鑿者尤多許魯齋所謂彌近理而大亂真者不獨異端為然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纔資始即資生無須臾之先後
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大抵春夏為誠之通秋冬為誠之復然物亦有生於秋而成於夏者亦有生於春而成於夏者亦有生於春而成於秋者亦有生於夏而成於秋者凡一物始終即一物之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也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教人者當謹守此言與人談論亦當謹守此言
聖賢真是人不能識如程明道去聖人為不遠陳襄薦明道謂其可為風憲之職是豈足以知明道哉
通書聖第四朱子語録曰須知此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以上更有寂然不動竊意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是太極動而生陽乃太極之用流行者也動前即隂静而隂靜之中乃太極之體立豈非寂然不動者乎
朱子曰知者心之神明所以妙衆理而應萬事也故知不昧斯能妙衆理而應萬事日用之間知最為切要或茫不知理之所在而應事不差者鮮矣
孔子得堯舜三代之事實文章乃可以致删述朱子得濂洛關中師弟子之議論著述乃可以成傳註故孔子集群聖之大成朱子集群賢之大成其揆一也
許魯齋答竇先生書中間一節議論深識命時勢三者蓋深於易者也
不知時識勢而妄為即孟子所謂小有才而不知君子之大道
如黄流滔滔之下流而欲捧塊以塞之愚之甚矣莊子人間世篇揣摩人情世態曲盡而無遺言當察受否識微者知之
凡天地萬物有形而可見者皆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大而出處小而交接皆當見幾而作也
履霜而知堅氷之必至羸豕而知蹢躅之有孚故凡事必謹於微微不謹必至於著矣
中庸末章引詩曰衣錦尚絅如此方是為己之學有一毫求知之心即非為己之學矣
曾點言志便是道也者不可離也可離非道也無物不有無時不然
曾點言志便是太極隂陽五行萬物流行各得其所之妙
曾點言志便是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
朱子曰曾點之學蓋有以見夫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少欠缺即取之左右逢其原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之意觀曾點之志雖至小之事不可妄為是何也以道無不在也
天理流行即隂陽動静而太極無不在理雖不雜乎隂陽亦不離乎隂陽也
元亨利貞之流行即天理之流行無一息之間斷無一毫之欠缺所謂天理流行隨處充滿可以心悟不可以目覩也
太極之有動静是天命之流行也天命之流行即天理之流行也
體即微顯即用體用一源先言體而用在其中顯微無間先言用而體不能外
夬之九三曰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故决小人之道貴乎不係私愛雖若與之合而終能不露形迹以夬之也
程明道不用文字蓋誠意既不能動人文字何補古之聖人不語人以未及
言實未易聽必迪厥德然後謨明弼諧
聖人雖教人不倦亦未嘗輕以大本大原語人觀論語問答處可見
姤之時義大矣哉朱子曰幾微之際聖人所謹
待人當宏而有節
天地不交無以成化功上下不交無以成治功
神無方而易無體就太極圖亦可見太極或在隂中又在陽中或在陽中又在隂中此神無方也或為隂又為陽或為陽又為隂此易無體也究而言之隂陽之易無體太極之神無方氣與理蓋未嘗離也
程子萃彖傳曰有無動静始終之理聚散而已聚則為有為動為始散則為無為静為終萬物死生之理如此而已矣
張子曰一故神即神無方曰两故化即易無體
大抵少能省己之失惟欲尋人之失是所謂不攻己之惡而攻人之惡大異乎聖人之教矣
不能深識事幾妄為而中實亦可耻也
聖人最惡訐人之隂私
物我彼此渾然一理但所得之分各殊耳
程子所謂豁然有覺處覺者悟此理精粗本末渾然一致也
程子曰雜信鬼怪異說者只是不先燭理
不相知者雖終日同處亦不知也
進退出處只當居易俟命
無妄主於人庶幾不失所守
游程朱之門者得其傳者有其人與
為學只是要知性復性而已朱子所謂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體用一源即體而用已具顯微無間即用而體不外雷二月發聲八月收聲者氣之動静也
人不謀諸己而強為之謀彼即不從是謂失言日用間此等甚多人以為細事而不謹殊不知失言之責無小大也謹之
日用間纎毫事皆當省察謹慎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子貢以夫子言性與天道不可聞若開口即論天命性與天道聽者果能入乎
四書滿天下聖經賢傳妙旨無窮讀者果能真知其理而實踐之乎
學術不造乎高明正大則所就之事業卑陋可知日用體認仁義禮知之性於所存所發之際最是為學之切要
實氣實理充塞而無窮盡流行而無止息
大無外小無内一實理實氣貫之
春而大始夏而亨通秋而利遂冬而貞固一實氣實理貫通流行如循環之無端
天地人物之理渾合而無間但其中自有條理所謂理一而分殊也
知道則言自簡是何也以非道不敢言也
句句著實不脱空方是謹言
温公謂誠自不妄語始信哉斯言也
信口亂談者無操存省察之功也
謹言是為學第一工夫能謹言則句句是實理不能謹言則句句是虛談言是實理則能實其行矣言是虛談則必不能踐其言矣
信口亂談妄道真猶病風狂而不自覺也
元城劉忠定力行不妄語三字至於七年而後成力行之難如此而亦不可不勉也
行仁義謂之道行道而有得於心謂之德道德仁義名雖殊而理則一也
道德仁義禮知一理也老子乃謂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是分道德仁義禮為五也
老子言道德而外仁義果可謂之道德乎韓子謂其去仁與義而言道德亦可謂深知老子之失矣
人臣事君當竭忠盡誠雖細事不可欺雖曲禮皆當謹不知道即不知所行之是非
三才雖各一太極又總是一太極如天有元亨利貞地亦有元亨利貞人亦有元亨利貞分而言之為三才各一太極合而言之地與人之元亨利貞即天之元亨利貞是三才各一太極又總是一太極也
朱子曰天即理也逆理則獲罪於天矣然則欲免獲罪於天必須事事所為合理即順乎天而無事於禱矣逆理而獲罪於天不特禱於奥竈而不能免雖禱於天亦無益也
朱子答學者之問多告之以性與天道之妙乃聖賢接引後學不得已之盛心也必若待中人以上之資始告之以此則可告者亦少矣是則孔子所言者教人之正也朱子之接引後學者權也
讀正書明正理親正人存正心行正事斯無不正矣斯須不可不近正人斯須不可不行正道
五經之後大學論孟中庸程朱易傳義詩傳四書集註周子太極圖說通書張子西銘
中庸二十二章言至誠三十一章言至聖三十二章又言至誠三章之義融而會之可合於一二十二章言至誠盡己之性即三十一章至聖盡仁義禮知之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即三十二章立天下大本之事其曰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即三十一章洋溢施及中國蠻貊之事即三十二章經綸大經之事其曰贊化育與天地參即三十一章配天之事三十二章知天地化育之事究而言之一誠而已
夏月暑氣欝蒸萬物發生暢茂
邪說異端斯須不可近為害至大
堯舜禹湯文武周孔顔曾思孟周程張朱正學也不學此者即非正學也
四書頃刻不可不讀
大要當洗滌盡此心之欲有一毫之欲未盡即本體蔽昧而用失其當矣
心性為天下之大本必涵養純一寧静則萬事由此而出者皆天理之公矣
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正則事正
涵養省察雖是動静交致其力然必静中涵養之功多則動時省察之功易也
周子通書誠幾德章幾字兼善幾惡幾而言聖章誠神幾此幾字專以善幾而言
中庸只說未發已發周子又指未發已發之間說幾字乃發前聖所未發也
易曰憂悔吝者存乎介此介字似周子幾字中庸示人静存動察功已密矣周子又發出動静之間幾字教人於此用力又功之至密至密者也
静坐洗心殊覺快愜
易中幾字乃周子幾字所自出
一切外物皆不可思思之又未必得得之又無所益不若專思義理至於久而精明純熟則可以馴達天道矣用力於曲學之差矻矻終身而無所得
韓文所以高於諸子者以約六經之旨而為之也先儒猶謂其先學文失進為之序况為文不本於六經義理徒取文士之辭華綴集而敷衍之者乎
自勝者強克己最為難事不可不勉
周子曰果而確克己之功當如是
宴安之私最難克
宴安鴆毒此言當深省
體用一源者即源而流在其中顯微無間者即流而源不外是
書曰顧諟天之明命明命即天之元亨利貞賦於人為明德仁義禮知也中庸所謂天命之謂性是也
至善即明德之極處非明德之外别有一理為至善也惟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唐虞三代以下漢唐宋之君有如是之德者乎無如是之德欲其行二帝三王之道難矣
朱子曰其體則謂之易這只是隂陽動静剛柔闔闢消長不著這七八箇字說不了若喚做易只是一字便了然則易之為義於是可識矣
莫不飲食鮮能知味日用而不知凡民也不獨凡民為然恐讀書而不明理者亦然
佛老之教初無齋蘸之說齋蘸皆起於後世梁武道君之事可驗矣
宋之時不惑於異端者無幾雖名士公卿亦陷溺其中道之難明也如此夫
異端邪誕妖妄之說惑世誣民充塞仁義為害不可勝言自古如此
絜矩是恕心
鬼神是二氣之靈
隂陽合散無非實者鬼神是二氣實然之理鬼神合理氣為一而言
全體呈露是元亨利貞妙用顯行是春夏秋冬
全體呈露是仁義禮知妙用顯行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
五氣布四時行即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鳶飛魚躍之機舉萬物皆然
思齊一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備焉讀之有以遠想前王之盛
身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是非苟雜於堂下衆人之中則亦不能辨矣此先賢之成說有感而書於此
人好静而擾之不已恐非為政之道
太極十箇圈總是一箇而二氣五行男女萬物之外無太極也
太極圖男女各一太極萬物各一太極又皆各有隂陽之氣涵太極非有理而無氣也
觀日影之漸移即造化之密移可知矣
謂之道謂之器謂之變謂之通謂之事業名雖殊而其為道則一也
即太極無聲無臭而隂陽五行男女萬物之象已具於其中所謂體用一源也即隂陽五行男女萬物之象而太極之理無所不在所謂顯微無間也
顔子於聖人體段已具即孟子中公孫丑所謂顔子具體而微也體段是聖人所具之天理顔子亦有蓋以一身四肢之體段喻一心四德之體段也
張子曰性者萬物之一原即周子所謂無極而太極也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即乾之四德流行而不息也程子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據今日人道廢則是今尚不廢者猶只是有那些秉彞卒殄滅不得觀程子之言其所感者深矣
抑之詩曰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此即川流不息之意其要在謹獨予誦此詩深有警於心
乾有元亨利貞坤亦有元亨利貞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之元也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之亨也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坤之利貞也人之仁義禮知人之元亨利貞也三極之道本一極也
伊傅告君之辭曰德曰仁曰誠曰敬曰明命曰一曰道皆歸於人君之一心大臣正君之職於是可見
帝王之治皆本於道德而禮樂刑政乃為治之具帝王為治之本在德其次莫先於用賢才脩治法治法者禮樂刑政是也
義即是天命君子行義所以立命也
術數之學專以窮通夀夭為命常人信其說而不脩在己之義惑之甚矣
太極之有動静是天命之流行也天命元亨利貞也動者元亨誠之通静者利貞誠之復天命之流行是即太極之流行太極天命其理則一也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天命即元亨利貞天命深遠流行不已即程子所謂動静無端隂陽無始朱子所謂太極之有動静是天命之流行也
天道天德天命天理一也
三代而下文武長才有武侯數學之精有康節道學之純有程朱
程朱在當時知者甚少
程朱立朝時人多欲背行之正如安童之論許魯齋程朱接孟氏之統有功於萬世
程朱之道萬世之後必有追崇盛於前時者
程朱從祀不宜在漢唐諸儒之下
程朱傳註少有用心於其間者
真知力行元有許魯齋
程朱之書得其門者鮮矣
舉天下之物不足以動其中道學君子也
濂洛關閩數君子雖所學成就不同要皆有大功於聖門者也
尊程朱之學者許文正也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太極圖見之
治不生於治而生於亂亂不生於亂而生於治亦猶隂不生於隂而生於陽陽不生於陽而生於隂治亂相根之理微矣
觀隂陽之互根見治亂之相根
一言之失喪邦邦未必喪也而喪邦之原基於此一事之失而喪邦邦未必遽喪也而喪邦之幾兆於此非識微之君子孰能知之
天人禍福相應之幾至微而不爽
戲言無實最害道易曰修辭以立其誠必須無一言妄發斯可學道苟信口亂談而資笑謔其違道遠矣笑謔不惟亂氣而且亂心言謹則氣定心一言要專一心要專一
或者謂以漢高祖之明達誠得大儒佐之可以成三代禮樂之治竊謂漢高祖以馬上得天下不事詩書果有祇德檢身反身自治純亦不已如禹湯文武之德乎不然雖有大儒佐之亦不能成禮樂之治也
中庸篇末八引詩工夫極其精密義理極其深妙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孔子多教人學詩觀中庸大學引詩居多則其有得於詩者深矣
太極圖之理自朝至暮說不盡但少肯聽者耳
無限量無空缺無間斷無窮盡大莫大於此者故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大以包小小以分大一以貫之
有四大而道包之
理直是難言而言亦人未之信
好仁者無以尚之純是天理
克己為仁孔門有顔子
汩溺於聲利之中而不覺何道之敢言言之適足以為口耳之末耳
程子所謂醉生夢死真不為虛語
孟氏統絶漢唐間言道者皆妄也韓子亦止能言道之用耳
道至濂洛關閩而明今其書雖存吾不知道之要何在抑之詩相在爾室至不可度思五句苟能力行之可以至天德
無極太極理也隂陽五行氣也無極太極非有離乎隂陽即隂陽而指其本體不雜乎隂陽而為言是理雖不雜乎氣亦不離乎氣也五行雖各具一太極而五行各有其氣是理雖不雜乎氣亦不離乎氣也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是氣理相合而無間也男女各具一太極而男女各有隂陽是理又未嘗離乎氣也萬物各具一太極而萬物皆有隂陽是理又未嘗離乎氣也是則萬物男女五行一隂陽隂陽一太極太極本無極初無精粗本末之間則理氣不相離者可見矣
理氣豈可圖而周子圖之非超然有得於圖之表者不能知程子終身不以示人者其意微矣
蠢然動之氣人皆知之粹然動之理則知者鮮矣一是寂然不動貫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一是天下之大本貫是天下之達道
一是一本貫是萬殊
在一心之理與在萬事之理本無二致惟聖人一心之理能通萬事之理者以其純乎天理之公也
道即理也聖人一心之理通乎萬事之理體用之謂也誠為萬理之樞故曰誠者聖人之本
易者隂陽也充滿天地流行古今無一物之不體無瞬息之有間
程子曰其體則謂之易隂陽之謂也大傳曰易無體言或為隂或為陽無一定之體也
性為萬理之樞故曰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乃接物之要
心之理即仁也三月不違仁者心在内即仁在内為主日月至焉者心在外即仁在外為賓
或以宅喻仁謂心在仁之内為主心在仁之外為賓嘗考程子有曰心如糓種其生之性仁也以此觀之則心與仁未嘗相離若謂心在仁之内心在仁之外是分心與仁相離為二矣且曰心在仁之外則其在内之仁又孰為之主是有無心之仁也恐其說有未盡竊意三月不違仁者心在内即仁在内為主日月至焉者或一日心與仁在内或一月心與仁在内是心與仁在外之時多為賓未知是否姑書以俟來世
無物不有道之大充塞天地無時不然道之久貫徹古今
太極圖明一理隂陽五行化生萬物通書明一理隂陽五行散為萬事表裏相合者如此
聽人之談即知其是非邪正所謂知言知人也
讀通書筆録誠上第一誠者聖人之本即圖之太極隂陽五行之謂也
誠下誠即圖之太極五常即圖之五行之性静無動有即圖之太極在隂陽也
誠幾德第三誠即圖之太極幾即圖之隂陽動静之間仁義禮知信之德即圖之五行之性也
聖第四寂然不動之誠即圖之太極在静中感而遂通之神即圖之太極在動中幾即圖之隂陽動静之間也慎動第五曰道曰德即圖之五行之性也
道第六聖人之道仁義中正即圖之中正仁義也師第七性者剛柔善惡即太極隂陽五行之内氣質之性也中則本然之性也
幸第八有耻即圖之義也
思第九無思思通幾動即誠神幾即圖之太極在隂陽中與隂陽動静之間也
志學第十伊尹顔子所志所學即圖之太極也
順化第十一陽生之仁隂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