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见牡丹

宋代:刘子翚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牡丹 ]

《山寺见牡丹》阅读及答案

山寺见牡丹

刘子翚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注】刘子翬(hui)(1101—1147),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出了牡丹花开时的耀眼夺目,“新”突出了诗人在倦游中看到牡丹的新奇惊艳之感。

B.颔联写牡丹养在公卿家,赏牡丹的也是富家人,“穿”“傍”二字也暗示出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C.颈联表现了诗人年华逝去之愁和难以再回中原之恨,而中原战乱正是诗人漂泊的原因。

D.尾联的“意萧索”是说诗人暮春到山寺寻牡丹,却只看到几朵残花,因此感到意兴阑珊。

E.前两联叙写了诗人在洛阳载酒傍花的经历,表明他出身富贵,为人得意率性,放纵奢华。

15.这首诗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参考资料:

《山寺见牡丹》阅读及答案

山寺见牡丹

刘子翚【注】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注】刘子翚(huī)(1101~1147),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出了牡丹花开时的耀眼夺目,“新”突出了诗人在倦游中看到牡丹的新奇惊艳之感。

B.颔联写牡丹养在公卿家,赏牡丹的也是富家人,“穿”“傍”二字也暗示出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C.颈联表现了诗人年华逝去之愁和难以再回中原之恨,而中原战乱正是诗人漂泊的原因。

D.尾联的“意萧索”是说诗人暮春到山寺寻牡丹,却只看到几朵残花,因此感到意兴阑珊。

E.前两联叙写了诗人在洛阳载酒傍花的经历,表明他出身富贵,为人得意率性,放纵奢华。

15.这首诗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参考资料:

《山寺见牡丹》阅读及答案

山寺见牡丹

刘子翚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注】刘子翬(huī)(1101—1147),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牡丹花开时的耀眼夺目,“新”突出了诗人在倦游中看到牡丹的新奇惊艳之感。

B.颔联写牡丹养在公卿家,赏牡丹的也是富家人,“穿”“傍”二字也暗示出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C.颈联表现了诗人年华逝去之愁和难以再回中原之恨,而中原战乱正是诗人漂泊的原因。

D.尾联的“意萧索”是说诗人暮春到山寺寻牡丹,却只看到几朵残花,因此感到意兴阑珊。

15.这首诗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D   

15.①虚实结合(想象、联想也可):前三联虚写回想过去十年由喜到悲的人生经历,后一联实写眼前所见的暮春时节山寺的牡丹,虚实结合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

②对比(反衬也可):通过前两联写自己十年前游历洛阳在富贵人家见到牡丹的喜爱之情与后两联写现在年老漂泊、在山寺见到牡丹感到失落的对比,更突出诗人现在的处境和伤感之情。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分析片面,根据原文,“意萧索”的原因除了只看到残花外,还有诗人对白己、对牡丹命运的感伤。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十年后呀,游玩的意兴阑珊,却吃惊的发现头发已经花白,再回头看看我曾去过的中原地区已经被战争隔在了北边。前三联虚写回想过去十年由喜到悲的人生经历,后一联实写眼前所见的暮春时节山寺的牡丹,虚实结合。结合“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分析,在我游览疲倦的时候,我曾几次在洛阳城看到耀眼的桃花,让我新奇,让我惊诧;今天,我心情郁闷去寻找牡丹,发现只有寺庙里的几株牡丹在暮春时节孤独开放,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现在的处境和伤感之情。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参考资料: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