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吟

唐代: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褥[1]。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2]。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抒情 ][ 写人 ]

《节妇吟》阅读及答案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力炙手可热。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吟”即吟咏,吟咏节妇,歌其坚贞。作者以节妇自喻,拒绝李师道的笼络。

B.头二句说这位“君”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颇有微辞,含谴责之意。直接点出李师道的别有用心。

C.三、四两句“感君缠绵意”并系明珠于“红罗襦”,表明作者对李师道知遇之恩毕竟还是心存感激感激的。

D.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思是说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E.这首诗富有民歌风味,用笔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1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答案及解析:

参考资料: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