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上,在治疗妇女痛经的过程中,首先应辨虚、实、寒、热、瘀即可。
就临床体会言之:虚证痛经大多属于功能性者为常见,中药的治愈率较高;实证痛经多有器
质性改变为常见,如子宫1过于前屈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等,中药治疗的显著有效率相对较
低。治疗痛经的基本方为《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加减,以当归、白芍、延胡索、制香附子
为主,视其寒、热、虚、实、瘀适当加味。虚者加黄芪、川断;实者加木香、川楝子、川芎
;寒者加木香、小茴香、苏梗;热者加丹皮,白芍改为赤芍;血瘀者加蒲黄、五灵脂;因瘀
明显而喜热者则以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制没药、当归、川芎、桂心、赤芍、
生蒲黄、五灵脂)为主,多能收到明显的温经、止痛、逐瘀的效果。较轻的痛经,或因学习、
工作等关系服煎药不方便者,则一般冲服益母膏(中成药,中药店有售),亦能调达气血而止
痛。曾有一28岁王女士,因痛经一年多,请我为之治疗。自诉每次行经之前,小腹痛甚,伴
有腰酸、畏寒,尤以背部怕冷明显,经血中夹有少量暗色血块,观其舌,苔光,切其脉,弦
。以祛瘀止痛为治。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干姜5克、当归12克、小茴香5克、白芍12克
、川芎9克、制香附子12克,制没药5克,延胡索12克,桂枝8克。每日1剂,煎服5剂。此病的
治疗过程中,用少腹逐瘀汤加制香附子,患者服5剂而寒散,瘀去,痛止。虽苔光而未投滋阴
生津之品,但瘀去而气机条达,血行畅通,津液上承,苔渐复生。<痛经>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