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杨愔
字 号:字遵彦、小字秦王
所处时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弘农华阴
出生时间:511年
去世时间:560年
主要成就:担任北齐宰相
官 职:特进、尚书令
爵 位:开封王
杨愔——南北朝时期北齐宰相杨愔(yīn)(511-560年),字遵彦,小字秦王,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宰相,北魏司空杨津之子。
杨愔出身于弘农杨氏,因宗族被灭,投奔高欢,深受重用,由行台郎中累升至吏部尚书,封华阴县侯。他辅佐高洋建立北齐,历任尚书左右仆射、尚书令,进爵开封王。后又担任少帝高殷的顾命大臣。
乾明元年(560年),杨愔谋划诛除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结果在政变中被杀。后主天统年间,追赠司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愔幼年时风度深敏,沉默寡言,出入门闾从不嬉戏,六岁学史,十一岁便学习《诗》、《易》,尤好《左氏春秋》。他成年后,更是言论高雅,风神俊悟,举止可观。时人都认为其将来前程远大。
北魏正光年间,杨愔随父亲杨津到并州(治今山西太原)任职。他生性恬淡,喜好山水,便到晋阳县瓮山读书。孝昌二年(526年),杨津改任定州刺史。杨愔又随父赴任,后因军功被拜为羽林监,封魏昌县男。他却没有接受。
永安元年(528年),起义军首领杜洛周攻陷定州(治今河北定州),俘获杨愔全家,但不久便被葛荣击杀。杨愔又陷身于葛荣军中。后来,葛荣兵败被杀。杨愔得以返回京城洛阳,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时年十八岁。
宗族被灭
永安二年(529年),北魏宗室元颢得到南梁军队的支持,攻入洛阳。孝庄帝元子攸弃京出逃。杨愔当时正在堂兄杨侃处,便与杨侃一同保护孝庄帝到达建州(治今山西晋城东),被拜为通直散骑常侍。他见政局动荡,有意隐退,便称病推辞,与朋友邢邵隐居于嵩山。
永安三年(530年),杨侃协助孝庄帝元子攸诛杀权臣尔朱荣,杨愔则随父赴任并州。不久,尔朱兆起兵攻入洛阳,弑杀元子攸,先后立元晔、元恭为皇帝。杨愔当时正在返回洛阳途中,结果在邯郸被擒获,送往相州(治今河南安阳)。相州刺史刘诞认为杨愔家世显赫、德行出众,对他非常同情,命长史慕容白泽将他拘禁,后又命队主巩荣贵将其押送京师。行至安阳亭时,杨愔对巩荣贵道:“我杨家世代忠良,忠于魏室,因国破家亡,才落到如此田地。今我为囚徒,无颜见先帝和祖宗,请给我一条麻绳,让我留个全尸,我终生不忘你的恩德。”巩荣贵被杨愔打动,遂和他一同逃走。
建明二年(531年),尔朱氏诬称杨氏谋反,请予以收捕法办。节闵帝元恭只得命有司调查。但尔朱世隆、尔朱天光却分别率军包围杨津(时在洛阳)、杨椿(杨愔伯父,时在华阴)的府邸,将杨氏宗族杀光。杨侃等人尽皆遇害。整个杨氏家族只有杨愔以及二弟一妹得以幸存。 杨愔遂到信都(治今河北邢台)投奔高欢。他自陈家难,言词哀切,以致痛哭流涕。高欢为之动容,当即任命他为行台郎中。
追随高欢
中兴二年(532年),高欢攻打邺城(治今河北临漳),因久攻不下,便命杨愔作文告祭天地。结果祭文刚刚烧完,邺城便被攻破。杨愔因此改任大行台右丞。当时,高欢初创霸业,军国事务繁忙。文檄教令皆由杨愔、崔负责。
后来,杨愔因堂兄杨幼卿被孝武帝元修杀死,悲惧成疾,便到雁门温泉疗养。同僚郭秀一直嫉妒杨愔的才能,便致信恐吓他,称高欢要将其交给皇帝治罪,并假意劝他赶快逃走。杨愔信以为真,遂将衣服扔在河边,伪装成投水而死的假象,而后趁机逃走。他改换名姓,自称刘士安,躲到嵩山。不久,杨愔又偷偷跑到光州,东入田横岛,以教书为业。海边百姓都尊称他为刘先生,光州太守王元景也在暗中加以保护。
东魏天平二年(535年),高欢得知杨愔下落,命光州刺史奚思业将杨愔送回朝中,任命他为太原公开府司马。后来,杨愔历任太原公开府长史、大行台右丞、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尚书吏部郎中,封华阴县侯。高欢还将庶女嫁他为妻。
担任宰相
武定七年(549年),杨愔被越级擢升为吏部尚书,加拜侍中、卫将军。同年八月,杨愔与大将军高澄、散骑常侍陈元康、黄门侍郎崔季舒一同密谋篡位,结果遇到家奴兰京行刺。高澄遇刺身亡。杨愔则遗失一靴,狼狈逃出。太原公高洋闻变,带兵平乱,而后返回晋阳,命杨愔与高岳、高隆之、司马子如一同留守邺城。
天保元年(550年),高洋建立北齐,史称北齐文宣帝。杨愔领太子少傅,别封阳夏县男。天保三年(552年),高洋任命杨愔为宰相,改任他为尚书右仆射,并将太原长公主(原东魏孝静帝的皇后)嫁给他。天保八年(557年),杨愔又升任尚书左仆射,加拜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华山郡公。
天保九年(558年),杨愔升任尚书令,加拜特进、骠骑大将军。高洋晚年性情暴虐,动辄杀戮大臣,以致朝野人心惶惶。但他却能将政事委托给杨愔。杨愔作为宰相,处理政务也是得心应手。时人都认为,君主虽然昏庸,但政事却还算清明有序。
谋除二王
天保十年(559年),高洋病逝。杨愔进封开封王,并与平秦王高归彦、燕子献、郑颐一同受遗诏辅政,辅佐少帝高殷。当时,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身为皇叔,威望素著,对高殷的帝位颇有威胁。杨愔对二王忌惮不已。
乾明元年(560年),高殷返回邺城。杨愔原本打算让高演随驾回京,留高湛镇守晋阳,这时却又改变计划,让二王都返回邺城。后来,杨愔辞去开府之职以及开封王的爵位,并大肆裁撤冗官。丢掉官职的官员纷纷投靠二王。高演、高湛与太皇太后娄昭君在实际上控制了北齐的军政大权。
同年二月,侍中宋钦道面奏皇帝,认为应把二王调出邺城,以架空二王,加强皇权。高殷让他与杨愔等人商议。杨愔决定将二王外放为刺史。他担心高殷不同意,便奏知太后李祖娥,并陈说利害。李祖娥将奏章内容泄露给女官李昌仪,李昌仪却密奏给娄昭君。后来,杨愔又怕引起二王警觉,便改变策略,任命高湛为并州刺史,而将高演留在朝中。
政变遇害
平秦王高归彦起初与杨愔同心,后因留兵备变之事,对杨愔生出怨恨之心,遂将密谋全部泄露给二王。 [22-23] 二王遂将计就计,在尚书省大宴百官,欲趁机发动政变。高湛在后室埋伏家僮数十人,并与几位勋贵约定好动手的暗号。郑颐认为宴会不知虚实,建议不去赴宴。杨愔却执意前往,并道:“我等忠心体国,常山王拜职岂有不到之理!你怎会有此忧虑?”
饮宴中,高湛依次斟酒,每人敬酒二杯。当到杨愔座前时,高湛连叫两遍“拿酒来”,又道:“为什么不拿?”而后伏兵尽出,将杨愔等人全部捉拿。杨愔大喊道:“诸王谋反,想杀忠臣吗?我等尊天子削诸侯,忠心为国,何罪之有!”高演欲暂且饶恕他们,高湛却不同意,并命人殴打。杨愔与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都遭到拳棍殴击,血流满面,杨愔一只眼珠被打出。郑颐在尚药局被捉。 [25] 燕子献奋力逃出尚书省,又被斛律光擒回。
高演、高湛与高归彦、贺拔仁、斛律金押着杨愔等人闯入皇宫,来到昭阳殿外。娄昭君赶到昭阳殿落座,高殷则与李祖娥在侧侍立。高演叩头道:“臣与陛下骨肉至亲,杨愔等人专断朝政,擅作威福,长久以往必为祸乱。臣与高湛、贺拔仁等人以国事为重,已将杨愔等人拿下。臣擅自专断,罪该万死。”高殷默然不语。娄昭君叹道:“杨郎能有什么作为,留着他不是更好么?”她责问高殷道:“这些人心怀叛逆,想杀我两个儿子,再来杀我,你为何纵容他们?”高殷仍不说话。
娄昭君悲怒交加,大骂李祖娥道:“怎能让我母子受你这个汉人老妇的摆布。”李祖娥赶忙跪下请罪。娄昭君见高演仍叩头不止,对高殷道:“还不快去安慰你叔叔。”高殷这才道:“我为了叔叔尚且不惜天子之位,何况这些汉人。只要您饶了侄儿性命,侄儿自下殿去,这些人任由叔父处置。”杨愔等人于是都被处斩。 [28] 杨愔死时,终年五十岁。
娄昭君参加杨愔的葬礼时,哭道:“杨郎是因忠君而获罪。”她亲自将黄金做的眼珠放进杨愔的眼眶内,并道:“以此表达我的心意。”高演也后悔杀死杨愔,便以皇帝的名义下诏,没有问罪他的家属。天统五年(569年),后主高纬追赠杨愔为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