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王禀
别称:王正臣
主要成就:太原援绝,军民断粮,城陷,犹率疲兵巷战,身中数十枪,后投河死
王禀王禀(?~1126),北宋名将,字正臣,王抟七世孙,开封(今属河南)人。行伍出身。宣和元年(1119年),官至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次年,改统制。
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童贯、谭稹分兵两路,由王禀、刘镇等分别率领,向杭州和歙州(治今安徽歙县)进发,企图在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会合。方腊部将方七佛进围秀州(今浙江嘉兴),并分兵进入湖州(今属浙江)境内。正值王禀率领东路宋军从北而来,方七佛义军迎战,不胜,退守杭州。义军秀州之战失利,杭州失去屏障。二月,王禀部包围杭州,义军经过苦战,因粮尽援绝,被迫退出杭州。杭州失守,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三月初,义军再次进军杭州,不胜。继而王禀部攻陷睦州,三月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洞。宋军东路王禀部、西路刘镇部会合,层层包围帮源洞。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义军腹背受敌,奋起抵抗,七万多人壮烈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今河南开封)
宣和四年(1122年),任宣抚司都统制。曾从参与伐辽白沟之战。后金攻北宋,完颜宗翰率兵攻太原,童贯弃城还京,独留王禀与张孝纯守城。王禀统领宣抚司兵,与太原知府张孝纯率全城军民死力护城,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余日不破,“悉为王禀随机应变,终不能攻”,“王总管”之名遂传遍太原。惟援兵久久不至,太原人疲马乏,终至城破,孝纯被俘,王禀自率残兵与金军巷战,身中数十枪,携长子王荀投汾河死,以身殉城。《水浒传》中以童贯手下大将登场,于征方腊之战力斩敌将景德。后诬陷活阎罗阮小七谋反,使小七有功无赏,罢官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