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路振飞
国 籍:中国(明朝)
民 族:汉
出生地:北直隶曲周(今河北省曲周县)
职 业: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信 仰:兵家
路振飞--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人士之一路振飞(1590—1648),字见白,号皓月,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人士之一。崇祯帝亡后,路振飞曾致书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弘光帝被俘后,唐王朱聿键(即南明隆武帝)自立于福州,先后封路振飞为左都御史、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官爵累至左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卒于粤中,谥文贞。
路振飞为官耿直,初任泾阳知县时,知府让他为魏忠贤建生祠,路振飞拒不从命。有张问达者,因迕逆阉党,被罚巨款,路振飞故意迁延,使事情不了了之。崇祯四年升任都察院监察御史,他不畏权贵,仗义执言,连续参劾周延儒,余大成、孙元化等多人,并直接上书皇帝,陈时事十大弊端,惜未能尽用。崇祯六年路振飞巡按福建,海盗刘香数勾结荷兰人入侵者犯边,路振飞激励将士,派遣部将游击郑芝龙大破之。路振飞用人,功过分明,不计较个人恩怨,巡抚邹维连先御海寇不力,路振飞进行了弹劾,待邹维连加强防范、连奏数捷后,路振飞又竭力进行表彰,使之官复原职。钱谦益、瞿式耜因与首辅温体仁不和,欲加治罪,路振飞念钱谦益是文坛泰斗,瞿式耜忠心可嘉,竭力辩白钱、瞿无罪,为此招致温体仁怨恨,降职为河南按察司检校。崇祯十七年,崇祯帝吊死煤山,福王立于南京,重用奸相马士英及田仰、阮大成等人,路振飞被罢官。弘光元年唐王在福州称帝,对路振飞十分器重,封其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官至一品大员并亲赐玉带。虽然唐王比较明智,路振飞也肯效力,但力量悬殊,终不抵清兵,败亡走海岛。永历元年永明王诏路振飞赴任,不幸死于中途。
今天福建、江苏一带留有几处路振飞的石刻。比如:福建东山岛风动石上有路振飞题刻的“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落款为“永历戊子秋广平路振飞题”。近年在福建厦门也发现刻有 “海天高隐”四个大字的石碑,落款为“戊子秋大学士路振飞为明处士吴超晦题”。再如明朝江苏常熟人、曾任开封府知府的鱼侃被人誉为耿直刚正可比包公,崇祯年间路振飞曾前去鱼侃墓致祭,为他立了“第一清官鱼侃”的石碑。现今,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龙头山葑山禅寺内尚存有纪念路振飞石碑,一碑名《明路文贞公传》,乃光绪五年江苏候补知府知太湖厅事长白桂昌书;另一碑乃光绪七年其九世孙为纪念其而立(内容见后)。九世祖文贞公为前明文渊阁大学士,忘身殉国,终于江苏之太湖洞庭东山。山人感公忠义,为营墓于山之法海坞,建祠于葑山之阳;春秋致祭,至今不衰;而为之裔者转莫悉,公所终之地,其抱疚复何言。念修少时,先君子尝诏之曰:『文贞公自遭明季播迁,不知所终,迄今已二百余年,更难查访;然公之忠义终不至葬地无闻,而我后人亦终不容以代远年湮而忽之』。念修佩之不敢忘。岁丙子试北闱,晤吴人之应试者能言公保障湖山事,然犹未敢谓即终于斯也。去年冬,邑尊季唐虞公传谕以奉,到江苏太湖理民府,桂移文查公后裔,始备悉公祠墓所在,盖桂公莅任太湖,即访公事迹,修祠墓勒碑石,欲得公后人而付之,故不惮远求于数千里外。念修等奉谕即驰赴洞庭,瞻拜祠墓,谒桂公而谢之,盖感泣之情有不能言喻者。呜呼,公大节炳若日星,既得诸前哲表彰于二百数十年之前,复得贤太守维持于二百数十年之后,不可谓非山灵之呵护,亦公之忠义有以致之也。念修等去公已九世,曲邑去洞庭又数千里,而能得公所终之地,夫又岂此生,意计所能料,虽然非桂公心仪先达,念及后人则东山之爼豆纵可常新,而北地之支流终多抱憾。呜呼,如桂公者能多得哉。爰记其事,勒石祠旁,以志感佩。 同知衔江苏补用知县仁和刘葆宸书 光绪七年岁次辛巳仲夏之月 榖旦 直隶广平府曲周县裔孙念修、世琛、紫电、自起敬立 金匮周秉锠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