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之望,明代医学家(公元1552-1629年)。字叔卿,号阳纡。自署关中(今陕西临潼)武家屯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为关中鸿儒,为人恭而不阿,直而不抗。因幼年多病,遂习岐黄,《内经》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精通医学,尤长于妇科。根据王肯堂《...
-
汪绮石,明末医家,生平履贯无从考,世称绮石先生。绮石以善治虚劳病名重一时,尝著《理虚元鉴》,现有刻本行世。柯怀祖认为绮石至论虚劳,犹如仲景之论伤寒,其治虚劳之成就不在仲景之下。《理虚元鉴》成书于1644年,1725年柯怀祖购得其书,1771年校刊传世。
-
张洁,(一作张浩)明代临邑人,子清泉。余无考。集《仁术便览》
-
陈嘉谟(约1486 —?),字廷采,号月朋,安徽新安人。作者于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自序中写到:“予少业举子,寻以体弱多病,遂留意轩岐之术于凡三代以下诸名家,有裨卫生者,罔不遍阅精择之”。陈氏尤为重视本草学,说“不读《本草》,无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
-
韩懋(1441~1522?),又名白自虚,字天爵,号飞霞子,人称白飞霞,四川泸州人。
-
陶华(1369—1463),明代医家。字尚文,号节庵、节庵道人,明余杭(今属浙江)人。 幼年业儒,旁通百氏。及长,遇良医授予秘藏医籍,遂探研医术。精研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颇有创见。为人治病,深切脉理,旁察病源,随症制方,不拘古法,屡有奇效。一女隆冬昏...
-
胡慎柔 (1572-1638年)明末僧人,医家。法名释住想。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博通经史儒学,因患痨病,经查了吾治愈,遂随查氏习医十余年,颇有所获,后由查氏荐之于名医周慎斋继续深造,留心摘录周氏临证经验,归里行医,疗效较著,且好施舍,故而清贫。
-
傅仁宇,字允科,明代秣陵(江苏南京)人。约生活在明万历至崇祯年间。系家传眼科传世,誉满南京京畿之地,治愈许多疑难眼疾,有“擅龙木”、“现大医王身”的美誉佳话,且傅仁宇为人慈祥蔼蔼,以“佛手疗人”,受到民众的爱戴。在其晚年纂辑成《审视瑶函》六卷...
-
-
戴思恭(1324~1405),字原礼,号肃斋,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马剑村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其父戴士尧为名医,幼承父业,继向朱丹溪学习医术二十余年,潜心医学理论,洞悉诸家奥旨。朱丹溪弟子甚多,惟戴思恭得其真传。治疾多获神效,由是以医术名世。
-
明代医家。精医术,擅长内、外、妇、儿诸科。著《痰火点雪》又名《红炉点雪》四卷(1630年),详论肺痨病之证治。另著《外科活人定本》四卷(1630年)、《外科百效全书》四卷(1630年)、《幼科百效全书》、《女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福寿丹书》
-
申斗垣,生于晚明。是一位比较激进的外科医师,他对华佗剖腹手术未能流传深表惋惜,并力求自己能启外科之玄妙,并以外科病手术治疗每获奇效而闻名。撰有《外科启玄》(1604年)一书,倡导“以利刀去之”或“以利刀割去,银烙匙烧红一烙止血”等外科手术,切除...
-
万密斋(1499—1582),“医圣”,亦名万全,湖北罗田大河岸人,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以擅长治疗儿科、妇科、痘疹病症著称于世。其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内容除儿、妇、内科常见病证辨治以外,也包括对《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
-
胡濙(yíng)(1375年―1463年9月20日[1] ),字源洁,号洁庵[2] ,武进(今江苏武进)人[3] ,明代重臣、文学家、医学家
-
陈实功,字毓仁,号若虚。明代崇川(又名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明崇祯九年(1555~1636),享年82岁。陈氏幼年体弱多病,后肆力于医。因究心《素问》《难经》《青囊》诸书,尤擅外科,治病辨证精细,用药切当,巧施刀圭,屡试辄...
-
吴有性,字又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活于明代晚期。当时吴县连年疫病流行,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幸存。他痛感时医执伤寒法治温疫不效,遂发奋探求,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成《温疫论》一书,别开温疫证治之法门。
-
-
后随父宦游慈阳,得黄州名医胡慎庵诊治,三月获效,遂师事之,得其传,久之精医理。归里后行医,见当时医者治病舍本逐末,效不佳,乃竭己之所学,悉灵素之蕴,发脉旨,阐药性,辨病之虚实,所治多奇效。撰《轩岐救正论》六卷(1644年)。
-
-
杜文夑,明代医家。字汝和,号理所。宛城(今安徽宣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