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大戟
细叶大戟
(《中国药植 图鉴》)
【异名】打碗科、猫眼草(《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大戟科 植物细叶大戟的全草。
【植物形态】细叶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25~45厘米。根 细长。茎直立,下部带紫色,上部分枝,嫩枝绿色,全株含乳汁。茎部叶互生;倒披针形或 线状披针形,长2.5~4.5厘米,宽3~4毫米,先端钝圆、微凹或凸头,全缘,中部以上狭细 ;小伞梗先端的叶密生;线形。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成复伞形,伞梗4~8枝,每 枝再分2~4枝小伞梗,上生1对或数对对生的苞叶;萼状总苞,先端具4腺体,呈弯月形,或 两端有短角;花单性,无花被,黄色;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同生于总苞内;雄花仅雄蕊1,药 球形;雌花生于花序中央,有长柄,子房3室,花柱3。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卵 形,灰褐色或有棕色斑点,长约2毫米。花期4~7月。
分布河北、云南、贵州、江苏、浙 江等地。
【采集】6~8月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含大戟脑、24-亚甲基 环木波萝烷醇、β-香树脂醇、粘霉烯醇。
【功用主治】《中国药植图鉴》:"叶及茎 ,研末或熬膏敷肿疮。"
(《中国药植 图鉴》)
【异名】打碗科、猫眼草(《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大戟科 植物细叶大戟的全草。
【植物形态】细叶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25~45厘米。根 细长。茎直立,下部带紫色,上部分枝,嫩枝绿色,全株含乳汁。茎部叶互生;倒披针形或 线状披针形,长2.5~4.5厘米,宽3~4毫米,先端钝圆、微凹或凸头,全缘,中部以上狭细 ;小伞梗先端的叶密生;线形。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成复伞形,伞梗4~8枝,每 枝再分2~4枝小伞梗,上生1对或数对对生的苞叶;萼状总苞,先端具4腺体,呈弯月形,或 两端有短角;花单性,无花被,黄色;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同生于总苞内;雄花仅雄蕊1,药 球形;雌花生于花序中央,有长柄,子房3室,花柱3。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卵 形,灰褐色或有棕色斑点,长约2毫米。花期4~7月。
分布河北、云南、贵州、江苏、浙 江等地。
【采集】6~8月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含大戟脑、24-亚甲基 环木波萝烷醇、β-香树脂醇、粘霉烯醇。
【功用主治】《中国药植图鉴》:"叶及茎 ,研末或熬膏敷肿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