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
拼 音 bào zhú
基本释义
也叫炮仗、爆仗。用纸紧裹火药,两头堵死,通过点着引火线引起燃烧爆炸发声的东西。常用于除旧迎新等欢庆场合,但由于燃放时会产生污染或引起火灾、伤人,现在很多城市已禁止燃放。
详细释义
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谓之“爆竹”。火药发明后以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也叫“爆仗”、“炮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 唐 刘禹锡 《畬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 宋 王安石 《元旦》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游览既毕,宴於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靂声。”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 中国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供燃爆用之竹。
唐 元稹 《生春》诗之十三:“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从者试烧爆竹取声,水激石怒,天地若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