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背庀

清代:马培之

龟背乃先天肾亏,冷风入脊,或痰饮攻注,或闪挫折伤,或肾肝虚热,婴儿脊骨柔脆,强坐太早,皆能致之。背之中行属于督脉,旁开则足太阳膀胱,与肾为表里。腰为肾之外廓,肾脏亏虚,膀胱之府焉能自足。督脉为阳脉之海,其为病也,腰似折,髀不可以曲,督脉与膀胱之经皆取道于脊,一着风寒湿邪,则经气不行,腰脊板强,渐至脊庀成为龟背庀。于脊之第三椎者,肺脏受病已评于前,庀于第五椎以下者,厥阴肝经受病,十椎十一椎者,属太阴脾经,十二椎以下者,足少阴肾。其在肝者,脊背强痛,牵引胁肋,肝脉布于两胁也。疏肝流气饮。若兼咳嗽气粗,必兼治肺,在脾经者始悠悠腹痛,始所不觉,三日五日一作,三五月后腰背渐强,脊渐凸,行则伛偻,温脾饮主之。亦有腹不痛者,和脾通络散。在肾者,腰脊强痛,痛引股腿,日久精血衰夺,筋骨不荣,两足瘫软,独活汤、安肾丸主之。若痰饮攻注,兼于经隧而脊凸者,久之必发陈痰,脊两旁作肿,或串腰腿,漫肿不痛,脉象双弦,或兼缓滑,二陈竹茹汤。虚羸食少发热者,六君子汤合何首乌鳖甲煎。若肝肾虚热,阴精被耗,骨枯髓减,宜以地黄汤合二至丸。闪挫折伤,必瘀血凝滞经络,当活血通经络。但此症治之贵早,用药得宜,犹可保全,若成痰外溃,十无一愈。今之治者见脊庀腰背作强,总属虚寒,不分何脏,不究所因,一概温补。邪留不去,痰湿不行,变成残废,枉致夭亡者多多矣。有嗜欲伤肾之人,精衰血惫,腰痛脊庀者,非温补三阴不可。然宜辨阴中水亏、火亏,盖为水脏,在卦为坎,而真阳寓焉。水亏者,补元煎、左归丸之类,火亏者,归肾丸、赞化血余丹之类。

填精养血,俾精来生气,气来生阴,精血充旺,庶无痿废之虞。

一方疏肝流气饮 治风冷着于肝俞五六椎,两旁作痛,牵引胁肋。

当归(二钱) 丹参(二钱) 白蒺藜(三钱) 乌药(八分) 茯苓(二钱) 秦艽(钱半) 川断肉(五钱) 红花(钱半) 橘络(八分) 老姜(一片)

清肺和肝饮

杏仁(二钱) 橘络(八分) 云茯苓(二钱) 枳壳(八分) 佛手(钱半) 栝蒌皮(二钱) 丹参(钱半) 蒺藜(钱半) 当归(钱半) 秦艽(钱半) 川楝子(切,钱半)

温脾饮 治寒客太或痰滞于脾,肚腹悠悠作痛,腰瘀伛偻。

当归(钱半) 焦白术(一钱) 茯苓(二钱) 乌药(八分) 小茴香(八分) 延胡(钱半) 姜半夏(一钱) 白芍(钱半) 炙草(四分) 川浓朴(一两) 川续断(钱半) 煨生姜(二片)

和脾通经汤 治脾俞脊庀,两旁作痛,行则伛偻,腰脊板强。

当归 木香 丹参 秦艽 焦白术 独活 川续断 红花 淮牛膝 桑枝 姜

独活汤 治寒客肾与膀胱之经,腰脊痛引股腿。

独活(一钱) 秦艽(五钱) 炙没药(八分) 怀牛膝(钱半) 五加皮(钱半) 当归(钱半)丹参(钱半) 巴戟肉(钱半) 川续断(钱半) 狗脊(三钱) 广木香(四分) 红枣(三个) 桑枝(三钱)

安肾丸 治肾虚脊庀,足痿疼痛。

鹿角霜(三钱) 焦白术(钱半) 肉桂(三分) 当归(二钱) 川续断(钱半) 独活(八分)怀牛膝(五钱) 大生地(三钱) 菟丝子(五钱) 巴戟肉(钱半) 红枣(三个) 桑枝(三钱)

导痰汤 治湿痰攻注,背俞脊庀作痛,脉小滑者。

制半夏(钱半) 陈皮(一钱) 木香(四分) 当归(二钱) 独活(一钱) 五加皮(钱半)生白术(钱半) 淮牛膝(钱半) 川芎(八分) 竹茹(八分) 生姜(一片)

首乌鳖甲煎 治龟背虚羸,食少发热者。

生首乌(三钱) 焦冬术(钱半) 茯苓(二钱) 炙鳖甲(四分) 生姜(二片) 甘草(四分)东洋参(钱半) 姜半夏(钱半) 陈皮(一钱) 红枣(三枚)

活血通经汤 治闪挫折伤,腰痛脊庀者。

当归(二钱) 延胡(钱半) 生地(二钱) 丹参(二钱) 木香(四分) 独活(一钱) 桃仁(钱半)炙没药(一钱) 红花(五分) 淮牛膝(五钱) 桑枝(三钱)

地黄二至丸 治肝肾阴虚生热,背庀足弱,小溲不利者。

大生地(二钱) 女贞子(三钱) 泽泻(钱半) 怀山药(二钱) 当归(钱半) 怀牛膝(钱半)旱莲草(钱半) 丹皮(一钱) 川断(钱半) 桑枝(三钱)

加减左归饮 治真阴不足,不能滋养荣卫,腰酸痛。

大熟地(四钱) 龟板胶(钱半) 山萸肉(钱半) 云茯苓(二钱) 菟丝子(三钱) 鹿角胶(钱半)怀山药(二钱)

加减右归饮 治三阳不足,腰腿冷,足弱。

熟地黄(四钱) 杞子(二钱) 肉桂(三分) 杜仲(三钱) 当归(二钱) 菟丝子(三钱) 萸肉(钱半) 怀牛膝(五钱)

赞化血余丹 此丹大补气血,壮筋养骨,有培元赞育之功。

血余(三钱) 熟地黄(四钱) 鹿角胶(五钱) 桃肉(二枚) 小茴香(八分) 杜仲(三钱) 柑子(二钱) 老台人参(三钱) 云茯苓(二钱) 巴戟肉(二钱) 苁蓉(三钱) 菟丝子(二钱) 生首乌(三钱) 当归(二钱)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马培之(1820~1898)清代医学家,名文植。江苏武进孟河镇人。后寓居苏州(设诊之所今仍称“马医科巷”)。精医术,为孟河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祖父省三,有医名。随祖临证十六年,尽传其学,以内、外、喉三科见长。光绪六年(1880)被荐为慈禧太后治病,故人称“马徵君”。尝云:“看症辨证,全凭眼力;而内服外敷,又在药力。”重视整体辨证审因,用药绵密而平和。认为外科实难于内科,须精通内科医理,熟谙诊断及用药,方能取效,故于外科能融贯众科以自辅。所撰《外科传薪集》一卷(1893),录平生备用方二百余。又撰《马培之外科医案》(1893),叙述四十二种外科病症治法,介绍临证经验。所著《医略存真》(1896),“但取经言未详、前哲不道,创为论说”。另经评述之医书有《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急救百病济世回生良方》两卷(1893)等。从学弟子甚多,著名者如丁甘仁、贺季衡、邓星伯等。曾孙马泽人,有医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