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第一

唐代:孙思邈

五十一法

治眼目法∶攒竹,主目视不明,KT KT 目中热痛及 ,针入一分,留二呼,泻三吸,徐徐出之。

忌灸。宜出血涂盐。

肤翳白膜覆瞳仁,目暗及眯,雀目冷泪,目视不明, 肉出,皆针睛明,入一分半,留三呼,泻五吸。冷者先补后泻,复补之。雀目者,可久留十吸,然后速出。

视眼 不正,口 目 ,面动叶叶然,眼赤痛,目KT KT ,冷热泪,目睑赤,皆针承泣。

在目下七分匡骨中,当瞳子直下陷中,入二分半,得气即泻,忌灸。

目暗不明,针中渚,入二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七壮,炷如雀矢大,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眯目、偏风、眼 、通睛、耳聋,针客主人,一名上关,入一分,久留之,得气即泻。亦宜灸,日三七壮至二百壮,炷如细竹筋大,侧卧张口取之。眼暗灸大椎下第十节,正当脊中二百壮,唯多佳。可以明目,神良。灸满千日,不假汤药。

肝劳,邪气眼赤,灸当容一百壮,两边各尔。在眼后耳前三阴三阳之会处,以手按之有

上下横脉,是与耳门相对也。

肝俞,主目不明,灸二百壮,小儿寸数斟酌,灸可一二七壮。

治风翳,灸手中指本节头骨上五壮,炷如小麦大,逐病左右灸之。

治风痒赤痛,灸人中鼻柱二壮,仰卧灸之。

治目卒生翳,灸大指节横纹三壮,逐左右灸之。

治眼暗,若一眼暗,灸腕后节前陷中。两眼暗,两手俱灸,随年壮。

治温病后食五辛即不见物,遂成雀目,灸第九椎,名肝俞,二百壮,永瘥。

治脚转筋法∶治脚转筋,针内昆仑穴,在内踝后陷中,入六分,气至泻之。

又灸承山,随年壮,神验。

第二十一椎主腰背不便,筋转痹,灸随年壮。

治筋挛转筋,十指筋挛急,不得屈伸,灸足外踝骨上七壮。

治失精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壮。又下满,灸五十壮,两脚一百壮,此二穴亦主喉肿厥逆,五脏所苦鼓胀悉主之。老人加之,五十以下及小儿并随年壮。

治转筋,胫骨痛不可忍,灸屈膝下廉横筋上三壮。

腹胀转筋,灸脐是一寸二七壮。

治症瘕法∶小腹坚大如盘盂,胸腹中胀满,饮食不消,妇人症聚瘦瘠,灸三焦俞百壮,三报之。

灸内踝后宛宛中,随年壮。

灸气海百壮。

久冷及妇人症癖,肠鸣泄痢,绕脐绞痛,灸天枢百壮,三报之。勿针脐两旁各二寸。

积聚坚满痛,灸脾募百壮,章门是也。

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即是灸处,第二肋头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处。初日灸三,次日五,后七,周而复始,至十止。惟忌大蒜,余不忌。

又灸关元五十壮。

又灸脐上四指五十壮。

膏肓俞两穴主无病不疗方∶先令病患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也。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依胛骨之里,去胛骨容侧指许,摩KT 去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肩中。灸两胛内各一处至六百壮,多至千壮,数百壮当气下,盘盘然如流水当有所下,若停痰宿疾亦必下也。此灸无所不治,主诸羸弱瘦损虚劳,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及狂惑妄误,皆有大验。若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索孔穴灸之,求穴大较,以右手从左肩上住指头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及以前法灸。若不能久正坐伸两臂者,亦可伏衣 上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远。不尔甲胛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 当令大小有常,不尔则前却失其穴也。此穴灸讫后,令人阳气盛,当消息自养,令得平复。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求索。

治头重臂肘重法∶头重风劳,灸脑户五壮,针入三分补之。

头重不能胜,灸脑户下一寸半。

身体重,四肢不能自持,灸脾俞,随年壮,针入五分补之。

身重,嗜眠不自觉,灸天府五十壮,针入三分补之。

身重,灸水分百壮,针入一寸补之。

体重,四肢不举,灸天枢五十壮。忌针。

身重肿,坐不欲起,风劳脚疼,灸三里五十壮,针入五分补之。又,灸足太阳五十壮,针入三分补之。

臂重不举,灸肩井,随年壮,可至百壮,针入五分补之。

又,灸足泽三十壮,针入三分补之。

第一椎名大杼,无所不主,侠左右一寸半或一寸二分,主头项痛不得顾。胸中烦急,灸随年壮。

诸烦热,时气温病,灸大椎百壮,针入三分泻之,横三间寸灸之。

心烦上气,灸肺俞,针入五分。

心烦短气,灸小肠俞。

又,灸巨阙、期门各一百壮,针入五分。

又,灸心俞百壮,针入五分。

头身热,灸胃管百壮,勿针。

烦闷忧思,灸大仓百壮。

烦热头痛,针虎口入三分。

烦躁恍惚,灸间使三十壮,针入三分。

骨热烦,胸满气闷,针三里入五分。

身体烦热,针中府。又,灸绝骨五十壮。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