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

清代:吴鞠通

章氏 七十二岁 癸丑正月二十八日 老年下虚上盛,又当厥阴司天之年,厥阴主令之候,以致少阳风动,头偏右痛,目系引急,最有坏眼之虑,刻下先与清上。

羚羊角(三钱) 刺蒺藜(一钱) 连翘(一钱) 桑叶(二钱) 茶菊花(二钱) 生甘草(八分) 桔梗(钱半) 苏薄荷(八分)

日二帖,服二日。

三十日 少阳头痛已止,现下胸痞胁胀,肝胃不和,肢痛腰痛。议两和肝胃之中,兼与宣行经络。

桂枝尖(二钱) 子青皮(一钱) 制半夏(五钱) 广郁金(二钱) 广皮(钱半) 制香附(二钱) 杏仁泥(三钱) 生姜汁(三匙)

服二帖。

二月初二日 因食冷物昼寐,中焦停滞,腹不和,泄泻,与开太阳阖阳明法。

桂枝(五钱) 茯苓块(五钱) 炮姜(钱半) 苍术(三钱) 半夏(三钱) 木香(钱半) 猪苓(三钱) 广陈皮(钱半) 泽泻(三钱) 藿香梗(三钱) 煨肉果(钱半)

头煎两茶杯,二煎一茶杯,分三次服。

初四日 诸症向安,惟余晨泄,左手脉紧,宜补肾阳。

煨肉果(三钱) 五味子(一钱) 莲子(五钱,连皮去心) 补骨脂(三钱) 生于术(三钱)芡实(三钱) 菟丝子(二钱) 茯苓块(五钱)

水五碗,煮成两碗,分二次服。渣再煮一碗,明早服。

初七日 即于前方内去菟丝子,加∶

牡蛎粉(三钱)

初十日 太阳微风,以桂枝法小和之。

桂枝(二钱) 广陈皮(二钱) 白芍(二钱,炒) 茯苓块(三钱) 炙甘草(八分) 半夏(三钱) 生姜(二片) 大枣(一枚,去核)

水三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十一日 右目涩小,酉刻后眼前如有黑雾。议清肝络、熄肝风、益肝阴法。

桔梗(钱半) 青葙子(二钱) 沙参(三钱) 生甘草(八分) 茶菊花(钱半) 沙蒺藜(二钱) 何首乌(三钱)

三帖后,了然如故。

陶氏 癸酉二月十五日 上脉洪大,尺部更甚,左脉弦细,上盛下虚,卒中不能言,如中风状,乃肝风内动络热窍闭之故,证势甚重。

羚羊角(一钱) 桔梗(一钱) 麦冬(二钱) 桑叶(一钱) 沙参(钱半) 生鳖甲(三钱)茶菊花(钱半) 甘草(八分) 刺蒺藜(一钱) 细生地(钱半)

日二帖,服三日。

二十日 上盛下虚,窍闭不能语,用清轻合芳香开上,今稍能言,但虚烦不眠,心悸头晕,仍系厥阴未熄。兹用补心肝之体,兼实下法。

白芍(六钱,炒) 沙参(三钱) 阿胶(二钱) 莲子(五钱) 大生地(五钱) 枣仁(五钱,炒) 龟板(四钱) 朱砂(五钱) 麦冬(五钱,连心) 炙甘草(三钱) 茯苓块(三钱)

水五碗,煮取两碗,分三次服。再煮一杯服。

黄 三十岁 肝风内动,脉弦数,乃真水不配相火,水不生木,故木直强而上行,头晕甚,即颠厥也。久不治为痱中,医云痰者妄也。先与清肃少阳胆络,继以填补真阴可也。

羚羊角(三钱) 茶菊花(三钱) 黑芝麻(三钱,研) 桑叶(三钱) 生甘草(一钱) 丹皮(二钱) 苦桔梗(二钱) 钩藤(二钱) 薄荷(七分)

丸方

定风珠。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吴瑭(1758~1836)清代著名医学家。字鞠通,江苏淮阴人。少习儒,后因父及侄相继病故,乃专事医术。游京师,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得览明季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又研读晋、唐以降诸名家之论,从事临证治疗十年,于温病颇具心得。处方用药,每获捷效。其学本于叶天士,因叶氏之论甚简,且精义多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惑之。遂著《温病条辨》七卷(1798年)。上承吴又可,下启王孟英,对温病发展贡献卓著,为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温热学说体系,以分辨阴阳、水火之理论为主,经体验而知火能克金,温热先犯上焦,后犯中、下焦,故采用三焦辨证,以别于伤寒六经分证。又以阳邪伤阴,温热最易耗液,便大力倡导养阴保液之法,有别于伤寒之重在扶阳保阳。其三焦病机说虽沿用《内经》三焦之名,然只取三焦分部以区分温病传变趋势。上焦病指肺与心包络,中焦病指脾胃,下焦病指肝肾而言。与叶桂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相得益彰。倡六经为横,三焦为竖,寒邪自横侵袭,温邪自竖侵袭之论,然书中论述病证,仍常涉及六经。提出清络、清营、育阴治温三法。以辛凉芳香之清络饮治暑温余邪;用咸寒苦甘之清营汤清热养阴。又制一甲、二甲、三甲复脉等汤。用于下后阴虚而防脱。于临证实践中,提出并创制银翘散之辛凉平剂、桑菊饮之辛凉轻剂、白虎汤之辛凉重剂。所著《温病条辨》之卷五为“杂说”,卷六为《解产难》、卷七为《解儿难》,均有单行本,可知于妇科、产后及幼科证治亦有较深造诣。治学严谨审慎而不自傲,行医四十余年,多体验追思,其治疗经验可见于后人整理之《吴鞠通医案》五卷中。另著《医医病书》两卷(1831),针砭时医弊端,阐述医者之道德,亦为世人所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