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

清代:吴鞠通

伊芳 劳伤急怒,吐血二者,皆治在肝络,医者不识,见血投凉,以致胃口为苦寒。

二十岁 所伤残,脾阳肾阳,亦为苦寒滑润,伐其生发健运之常,此腹痛晨泄不食,脉沉弦细之所由来也。按∶三焦俱损,先建中焦,补土可以生金,肾关之虚,亦可仰赖于胃关矣。

莲子(五钱,去心) 芡实(三钱) 白扁豆(钱半) 冰糖(三钱) 茯苓块(三钱) 广皮炭(一钱) 人参(一钱)

缓缓多服为宜。

陈 二十三岁 左脉搏大,下焦肝肾吐血,上焦咳嗽,中焦不食,谓之三焦俱损,例在不治,勉拟三焦俱损,先建中焦法。

桑叶(二钱) 白扁豆(三钱) 茯苓块(一钱) 莲子(三钱) 芡实(三钱) 冰糖(三钱)桂枝(二钱) 焦白芍(钱半) 沙参(三钱) 胡肉桃(三钱)

服四帖后能食。

陈氏 三十二岁 甲子四月初五日 脉弦细失音,谓之金碎不鸣,暮热不食,食则呕,亦系俱损为难治。

胡桃肉(三钱) 甜杏仁(三钱) 冰糖(三钱) 白扁豆(五钱) 茯苓块(二钱) 桑叶(二钱) 洋参(二钱) 沙参(三钱) 柏子霜(三钱)

另含鲍鱼片,洋参片。

施 二十岁 形寒而六脉弦细,时而身热,先天不足,与诸虚不足之小建中法。

芍药(六钱) 生姜(四钱) 大枣(四枚,去核) 桂枝(四钱) 炙甘草(三钱) 胶糖(一两,去渣化入)

前方服过六十剂,诸皆见效,阳虽转而虚未复,于前方内减姜桂之半,加柔兼药与护阴大生地(五钱) 五味子(二钱) 麦冬(四钱,连心)

姚 三十岁 乙酉五月初五日 六脉弦细而紧,劳伤吐血,诸虚不足,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加茯神四钱。

共服二十一帖全愈。

李 二十四岁 乙酉五月初三日 每日五更,胃痛欲饮,得食少安,胃痛则背冷如冰,弦细,阳微,是太阳之阳虚,累及阳明之阳虚,阳明之阳虚现症,则太阳之阳更觉其虚。此等阳虚,只宜通补,不宜守补。

半夏(六钱) 广皮(四钱) 川椒炭(五钱) 干姜(四钱) 桂枝(八钱)

十四日 背寒减,腹痛下移,减桂枝,加萸、良姜。

傅 十八岁 乙酉五月十三日 六脉弦细而紧,吐血遗精,阳气不摄,胃口不开,法当与建中复其阳∶奈系酒客,中焦湿热壅聚,不可与甘,改用辛淡微甘以和胃,胃旺得食,而后诸症可复也。

半夏(五钱) 白芍(五钱) 姜汁(每杯点三小茶匙) 广皮炭(三钱) 桂枝木(三钱) 生苡仁(五钱) 云苓块(五钱) 麦冬(三钱,连心) 炒神曲(五钱)

七帖。

二十二日 业已见效,胃开得食,脉尚弦紧,多服为宜。

沈 十五岁 乙酉年五月十五日 幼孩脉双弦而细紧,瘰 结核,胃阳不开,色白食少,且呕,形体羸瘦,与通补胃阳。

半夏(四钱) 云芩块(四钱) 炒广皮(二钱) 白扁豆(四钱) 生姜(三钱)

六月十二日 前药已服十二帖,呕止胃开,腹微胀,脉有回阳之气。于前方加浓朴、杉皮消胀,胀消后。按服前方化核,于前方内去生姜、广皮,加香附、土贝母、忍冬藤、青橘叶、海藻,以化瘰 痰核。

钱 二十七岁 乙酉五月二十八日 六脉弦紧,胃痛,久痛在络,当与和络。

公丁香(八分) 小茴香炭(二钱) 生姜(二钱) 归须(二钱) 桂枝尖(三钱) 降香末(三钱) 乌药(二钱) 良姜(一钱) 半夏(三钱)

此方服七帖后痛止,以二十帖神曲为丸,服过一料。

八月十九日 六脉弦细而紧,脏气之沉寒可知,食难用饱,稍饱则 胀,食何物则嗳何气,间有胃痛时,皆腑阳之衰也。阳虚损症,与通补脏腑之阳法,大抵劳阳者十之八九,劳阴者十之二三,不然经何云劳者温之。世人佥以六味八味治虚损,人命其何堪哉,暂戒猪肉介属。

半夏(六钱) 川椒炭(三钱) 白蔻仁(二钱) 益智仁(四钱) 小枳实(二钱) 良姜(三钱) 茯苓块(三钱) 生姜(五钱) 丁香(二钱) 广陈皮(五钱)

经谓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今年阳明燥金,太乙天符,故用药如上,他年温热宜减。

二十四日 前方已服五帖,脉之紧无胃气者和,痛楚已止,颇能加餐,神气亦旺,照前方减川椒一钱,丁香一钱,再服七帖,可定丸方。

三十日 前因脉中之阳气已回,颇有活泼之神,恐刚燥太过,减去川椒、丁香各一钱,今日诊脉,虽不似初诊之脉紧,亦不是念四日之脉和肢凉,阳微不及四末之故。与前方内加桂枝五钱,再服七帖。

丸方

诸症向安,惟六脉尚弦,与通补脾胃两阳。

茯苓块(八两) 小枳实(二两) 生苡仁(八两) 白蔻仁(一两) 半夏(八两) 于术(四两) 广陈皮(四两) 人参(二两) 益智仁(四两)

共为细末,神曲八两,煎汤法丸,梧子大,每服三二钱,再服三服,自行斟酌。

备用方∶

阳虚之体质,如冬日畏寒,四肢冷,有阳微不及四末之象,服此方五七帖,以充阳气。

白芍(六钱) 生姜(五钱) 炙甘草(三钱) 桂枝(四钱) 大枣(三枚,去核) 胶糖(一两,化冲)

煮两杯,分二次服。

此方亦可加绵黄 、人参、茯苓、白术、广橘皮。

谭 四十七岁 乙酉八月二十八日 病后六脉弦细而紧,绝少阳和之气,形体羸瘦,幸喜胃旺,可以守补,与形不足者,补之以气法。

白芍(六钱) 云茯苓块(四钱) 生姜(三钱) 桂枝(四钱) 人参(三钱) 大枣(二枚,去核) 炙甘草(三钱) 桂圆肉(三钱) 炙黄 (四钱) 胶糖(一两)

陈 十九岁 脉虚数,头目眩冒,暮有微热,饮食减少,面似桃花,身如柳叶。

炙甘草(六钱) 大麦冬(五钱,连心) 生牡蛎(五钱) 干地黄(六钱) 阿胶(三钱) 生鳖甲(八钱) 生白芍(六钱) 麻仁(三钱)

服二十帖红退晕止,食进,后用专翕大生膏四斤收功。

李 四十岁 面赤舌绛,脉虚弦而数,闻妇声则遗,令其移居大庙深处。

三甲复脉汤

炙甘草 麻仁 生牡蛎 生白芍 阿胶 生鳖甲 干地黄 麦冬(连心) 生龟板服四十帖,由渐而效,后以天根月窟膏一整料二十四斤收功。

宗 二十五岁 粉红色,虚数脉,头时晕,身微热,心悸气短不寐,食少,与补心肾之阴。

洋参 丹皮 莲子(连心) 麦冬(连心朱拌) 丹参 地黄 五味子 云苓块 炒枣仁 冰糖

服五帖渐安,后以专翕大生,朱砂为衣,一料收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吴瑭(1758~1836)清代著名医学家。字鞠通,江苏淮阴人。少习儒,后因父及侄相继病故,乃专事医术。游京师,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得览明季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又研读晋、唐以降诸名家之论,从事临证治疗十年,于温病颇具心得。处方用药,每获捷效。其学本于叶天士,因叶氏之论甚简,且精义多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惑之。遂著《温病条辨》七卷(1798年)。上承吴又可,下启王孟英,对温病发展贡献卓著,为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温热学说体系,以分辨阴阳、水火之理论为主,经体验而知火能克金,温热先犯上焦,后犯中、下焦,故采用三焦辨证,以别于伤寒六经分证。又以阳邪伤阴,温热最易耗液,便大力倡导养阴保液之法,有别于伤寒之重在扶阳保阳。其三焦病机说虽沿用《内经》三焦之名,然只取三焦分部以区分温病传变趋势。上焦病指肺与心包络,中焦病指脾胃,下焦病指肝肾而言。与叶桂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相得益彰。倡六经为横,三焦为竖,寒邪自横侵袭,温邪自竖侵袭之论,然书中论述病证,仍常涉及六经。提出清络、清营、育阴治温三法。以辛凉芳香之清络饮治暑温余邪;用咸寒苦甘之清营汤清热养阴。又制一甲、二甲、三甲复脉等汤。用于下后阴虚而防脱。于临证实践中,提出并创制银翘散之辛凉平剂、桑菊饮之辛凉轻剂、白虎汤之辛凉重剂。所著《温病条辨》之卷五为“杂说”,卷六为《解产难》、卷七为《解儿难》,均有单行本,可知于妇科、产后及幼科证治亦有较深造诣。治学严谨审慎而不自傲,行医四十余年,多体验追思,其治疗经验可见于后人整理之《吴鞠通医案》五卷中。另著《医医病书》两卷(1831),针砭时医弊端,阐述医者之道德,亦为世人所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