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说

清代:莫枚士

古之所谓癫者二∶一 仆之癫,《灵》、《素》所谓巅疾,王注谓上巅之疾是也。与狂对举,其病自足太阳经来,其名以“巅疾”二字称,其义取颠顶为说,此其可治者也;惟由胎惊得之则难治。一昏乱之癫,《难经》所谓重阴者癫,《金匮》所谓阴气衰为癫是也。虽亦与狂对举,要之即狂之甚者,其病自心、肝两脏来,其名以一“癫”字称,其义以颠越为说,此则必不可治。后人概加 旁,而二癫乃不能别,而诸书之论,亦不可尽晓,必如此分别,斯各各相通矣。《灵·本神》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明,不敢正当人。彼二狂不同,故经文自为之注。其魂伤者则癫也,正《金匮》之所本。《素》调经血并于阴,气并于阳,乃为惊狂。此一狂乃是浑称。其血并于阴者则癫也,正《难经》之所本。泉尝遍考而核之曰∶古之巅疾,今之痫也;古之癫,今之痴也。执是说也,庶不至谓古方不可治今病乎!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论略》。又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认为治病在于处方,处方在于遣药,遂相继撰著《经方释例》四卷(1884年)及《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1900年),阐发己见。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医论一百五十余篇,厘为四卷,名《研经言》,曾得陆懋修校正并序。其书重在释经辨误,多发前人之未发。所著《研经言》颇得医林赞许;《经方释例》尤多创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