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论

元代:王履

淮南子云.神农尝百草.一日七十毒.予尝诵其书每至于此.未始不叹夫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夫神农立极之大圣也.闵生民之不能以无疾.故察夫物性之可以愈疾者.以贻后人.固不待乎物物必尝而始知也.苟待乎物物必尝而始知.则不足谓之生知之圣也.以生知之圣言之.则虽不尝亦可知也.设使其所知.果有待乎必尝.则愈疾之功.非疾不能以知之.其神农众疾俱备.而历试之乎.况污秽之药.不可尝者.其亦尝乎.且味固可以尝而知.其气.其性.其行经主治.及畏恶反忌之类.亦可以尝而知乎.苟尝其所可尝.而不尝其所不可尝.不可尝者.既可知.而可尝者.亦不必待乎尝之而后知矣.谓其不尝不可也.谓其悉尝亦不可也.然经于诸药名下不着气性等字.独以味字冠之者.由药入口惟味为先故也.又药中虽有玉石虫兽之类.其至众者惟草为然.故遂曰尝百草耳.岂独尝草哉.夫物之有毒.尝而毒焉.有矣.岂中毒者.日必七十乎.设以其七十毒.偶见于一日而记之.则毒之小也.固不死而可解.毒之大也.则死矣.孰能解之.亦孰能复生之乎.先正谓淮南之书多寓言.夫岂不信.

  目录  下一篇

王履(约1332~1391),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山人,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史·王履传》载,王履“学医于金华朱彦修,尽得其传”,因而成为朱氏得意弟子之一。据《苏州府志》载,明初王履曾一度为秦王府良医正。其著述有《医经溯洄集》、《伤寒立法考》、《医史补传》、《百病钩玄》等,但流传至今者仅《医经溯洄集》二十一篇,内容包括对《内经》、《本草经》、《难经》、《伤寒论》等的阐发以及对古代20余位名医的某些述评。王履在吸取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其个人心得,对伤寒与温病加以比较和区别,主要是对上述二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治原则等作了较详细地阐述,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认为温病是感天地恶毒之气所致。他突破前人对外感热病的认识,强调温暑及时行寒疫、温疟、风温、温毒、温疫,“决不可以伤寒六经病诸方通治”(《医经溯徊集·张仲景伤寒立法考》)。对伤寒温病的治疗,他主张伤寒可法仲景,温病首清里热,说“凡温病、热病,若无重感,表证虽间见,而里病为多……斯时也,法当治里热为主,而解表兼之,亦有治里热而表自解者”(《医经溯洄集·伤寒温病热病说》)。此外,他提出了真中风与类中风之区别,说“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医经溯洄集·中风辨》)。王履除具有较高医学造诣外,还擅长诗文绘画,《明史》称“履工诗文,兼善绘事。尝游华山绝顶,作图四十幅,记四篇,诗一百五十首,为时所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