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叙

清代:唐容川

备豫不虞,古之善教,而不虞之备,莫要于医。高堂则风竹瓦霜,膝下则新雏弱笋,外而戚友,中则己身,偶有疾苦,均资乎医,诚重矣哉。顾医之难也,非读书识字则不能医,非格物穷理则不能医,非通权达更改不能医,一旦撄非常之疾,束手无策,只得委任凡医,听其措置。为之医者,又复混乱阴阳,颠倒寒热,投剂不中,至于垂危。明哲之士,鉴前车,思补救,奋然求济于方书,而诸书率皆大海茫茫,渺无涯 ,深则摘要钩元,浅则捕风捉影,仓皇检阅,两俱无益。病家既穷于医,又穷于书,惟抚膺扼腕,白恨其不能医已耳。噫!医固若是之难能已乎,抑亦所见之书,有未遽能者乎?夫纪昌之射,六年方工;伯牙之琴,三年未妙;天下事安有一见而能者哉?顾事之在所缓者,不必求诸一见;而事之在所急者,要无取乎难能;况不测之来,危在顷刻,非开卷了然之书,何以供家俗急时之用?余因感此,集为是书,即不知医家,临证查对,无不了如指掌。且是书也,虽非钩元摘要之微,亦匪捉影捕风之陋,果能洞书中之言,通言外之意,将浅者见浅,深者见深,而吾一见能之,裨于世用也,讵有涯哉。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唐容川(1846—1897),原名宗海,四川彭县人,晚清著名医学家。倡导中西医汇通,意在以西医的观点论证中医理论,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对血证的研究方面,代表作《血证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见解独到,有证有方,对後世影响深远。本书收录唐容川的现存著作共8种,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血证论》《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本草问答》《医学见能》《痢证三字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