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明代:王肯堂

理中汤(见伤寒吐痢。) 小建中汤(见伤寒腹痛。) 草豆蔻丸(见心痛。) 四逆汤(见伤寒下痢。)

正阳散回阳丹(俱见伤寒囊缩。) 当归四逆汤(见伤寒厥。)

四物苦楝汤 即四物汤四两,加玄胡索、苦楝实各一两。

酒煮当归丸 丁香楝实丸(二方即一方,见疝门。)

芍药甘草汤(《金匮》)

芍药(二两) 甘草(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

海藏云∶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缓之。桂枝加芍药汤(见伤寒热入血室。)

桂枝加大黄汤(见伤寒腹满。) 黄芩芍药汤(见滞。) 化虫丸(见虫。) 桂枝芍药汤(见伤寒。)

真武汤(见伤寒下痢。)

香砂理中汤 即理中汤加藿香、砂仁。

治中汤 即理中汤加陈皮、青皮等分。

五积散(见中寒。) 藿香正气散(见中风。) 来复丹(见中暑。) 苏感丸 即苏合香丸、感应丸并用。(见中风并伤食。) 神保丸(见伤食。) 四顺清凉饮。黄连解毒汤(俱见发热。) 神芎丸(见头痛。)

大金花丸(子和)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水丸,新水下三十丸。加栀子减大黄,名栀子金花丸。

调胃承气汤(见伤寒。) 十味香薷饮(见伤暑。) 六和汤(见伤暑。) 胃苓汤(见泄泻。) 星半安中汤(见心痛。) 温中丸 枳术丸 木香槟榔丸(俱见伤食。)

木香顺气散(《统旨》) 治气滞腹痛。

木香 香附 槟榔 青皮(醋炒) 陈皮 浓朴(姜汁炒) 苍术(米泔浸一宿,炒) 枳壳(麸炒)砂仁(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桃仁承气汤(见伤寒蓄血。) 七气汤(见气。)

七气汤 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为病则心腹刺痛不可忍者,或外感风寒湿气作痛,亦宜服之。

半夏(汤泡洗,三钱) 桂心(不见火) 玄胡索(炒,去皮,各二钱半) 人参(去芦) 乳香 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大片,红枣二枚,煎一盅,食远服。

万应丸(见虫。) 乌梅丸(见伤寒蛔厥。)

神圣复气汤(东垣)

柴胡 羌活(各一钱) 本 甘草(各八分) 半夏(汤泡) 升麻(各七分) 白葵花(五朵,去心)归身(酒洗浸,六分) 人参 防风 桃仁(汤浸去皮,研) 郁李仁(汤浸,去皮。各五分) 干姜(炮)黑附子(炮,去皮脐。各三分)

上作一服,水五盏,煎至二盏,入∶黄 草豆蔻(面煨,去皮秤。各一钱) 陈皮(五分)

上件入在内,再煎至一盏,再入下项药∶黄柏(五分,酒浸) 黄连(三分,酒浸) 枳壳(三分) 生地黄(二分,酒浸)

以上四味,预一日另用新水浸,又次入∶细辛(二分) 川芎(三分) 蔓荆子(三分)

预一日用水半大盏,分作二处,浸此三味并黄柏等,煎正药作一大盏,不去渣,入此浸药,再上火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服,空心,又能治咬颊、咬唇、咬舌、舌根强硬等证,如神。忌肉汤及食肉,使不助经络中火邪也。大抵肾并膀胱经中有寒,肺气元气不足者,皆宜服之,神验。于月生月满时,隔三五日一服,如病急不拘时候。

益智和中丸(东垣)

草豆蔻仁(四钱) 益智仁(一钱三分) 砂仁(七分) 甘草(炙,二钱半) 黄 当归身 人参干姜 麦门冬 曲末 陈皮(各五分) 桂枝 桂花(各一钱半) 大麦 (炒,三钱半) 黄连 生地黄(各一钱) 姜黄(三分) 木香(二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温水送下,细嚼亦可。

麻黄草豆蔻丸(东垣)

麻黄(去节,二钱) 草豆蔻 炒曲(各一钱) 益智(八分) 升麻 大麦 砂仁 黄 半夏(汤泡) 白术 陈皮(去白。各五分) 柴胡 甘草(炙) 吴茱萸 当归身 青皮 木香 浓朴(各二钱) 荜澄茄 红花 苏木(各五分)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细嚼,温水送下。

浓朴汤(东垣)

浓朴(姜制) 陈皮(去白。各二两) 甘草(炙) 干姜(各五钱) 茯苓(去皮,一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煎服。

浓朴三物汤(《金匮》)

浓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个)

上以水一斗二升,先煮朴、枳二味至五升,下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当归丸(海藏)

四物汤(各半两) 防风 独活 全蝎(各五钱) 香(炒) 续断(各一两) 苦楝 玄胡索(各七钱) 木香 丁香(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酒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送下三五十丸。

失笑散(见心痛。) 养胃汤(见伤暑。)

〔少腹痛〕

抵当丸 桃仁承气汤(二方俱见蓄血。)

苦楝丸 治奔豚,小腹痛,神效。

川苦楝子 茴香(各二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上三味,酒二升,煮尽为度,焙干,细末之,每秤药末一两,入玄胡索半两,全蝎一十八个,炒丁香一十八粒,别为末,和匀,酒糊为丸,桐子大。温酒下五十丸,空心服。

痛甚,加当归煎酒下。

云母膏 太乙膏(俱见疡科。)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