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六穴

近代:吴棹仙

一、至阴(井穴)

部位 在足指外侧.去爪甲如韭叶.

证治 目生翳.鼻塞头重.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带胸胁痛无常处.转筋.寒疟.汗不出.烦心.足下热.小便不利.

针灸 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所出之井金穴.考经脉十二回环之次序.足太阳终于此穴.交足少阴肾之经.盖太阳经穴至此已交于阴经.故曰至阴.

二、通谷(荥穴)

部位 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

证治 头重目眩.善惊引.鼽衄.颈项痛.目KT KT .

针灸 针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按∶通谷乃足太阳所溜之荥穴.荥小水也.谷能通行小水.故名通谷.

三、束骨(俞穴)

部位 在足小指外侧本节之后.赤白肉际陷中.

证治 腰脊如折.髀不可曲. 如结. 如裂.耳聋.恶风寒.目眩.项强不可回顾.目内 赤烂.

针灸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按∶束骨穴乃足太阳所注之俞穴.前有足小指本节骨.后有京骨穴上之大骨.此穴居外侧赤白肉际陷者中.前本节骨后大骨如受约束之形.故名束骨.

四、京骨(原穴)

部位 在足外侧大骨之下.赤白肉际陷中.

证治 膝痛不得屈伸.目内 赤烂.疟寒热.善惊.不欲食.筋挛.足 酸.髀枢痛.颈项强.腰背不可俯仰.衄血不止.目眩.

针灸 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按∶京骨穴乃足太阳所过之原穴.京大也.其穴在足外侧大骨之下.此大骨本名京骨.因与穴同名.别其名曰大骨.与手腕骨别称起骨.同一义也.

五、昆仑(经穴)

部位 在足外踝后.跟骨之上陷中.

证治 腰尻痛.足 肿.不得履地.鼽衄. 如结.踝如裂.头痛肩背拘急.咳喘暴满.阴肿痛.小儿发痫螈 .

针灸 针入五分.可灸三壮.炷如小麦大.妊妇刺之堕胎.

按∶昆仑乃足太阳所行之经穴.膀胱为水府.此穴居踝后.较井荥俞原各穴皆高.昆仑乃水之高源.故以此名其穴.

六、委中(合穴)

部位 在 中央约纹动脉陷中.令人面挺伏地卧取之.

证治 膝痛.腰挟脊沉沉然.遗溺.腰重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可出血.痼疹皆愈.凡伤寒热汗不出.取其经血立愈.委中者.血 也.大风发眉堕落.可刺之出血.

针灸 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七吸.禁灸.

按∶委中乃足太阳膀胱经所入之合穴.穴在 中央.委而取之.故名委中.凡太阳经脉所过.腰髀膝关重痛.大风眉落.风邪深入于阳跷奇经.乃足太阳之别脉.均可刺委中出血.以上所言.皆邪实宜泻之之证.正虚者.则不可妄刺.素问云.刺委中大脉令人仆.脱色.不可不知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吴棹仙(1892~1976)著名中医。名显宗,重庆巴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巴县医学堂,后在重庆官立医学校师范班、重庆存仁医学校学习。1918年与人合伙在重庆开设双桂堂药店,得针灸大师许直初秘传,使许多病人针到病除,享有“神针”之誉。1932年,与人共同创办巴县国学学舍(后改名重庆市国医传习所),从事中医药学的教育工作,1935年重庆国医药馆成立,任馆长。1939年创办重庆中医院和巴县国医学校。还创办苏生国医院、中华医药科学讲习所,任董事长兼所长。1954年后,先后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师,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医学院医经教研室兼针灸教研室主任。 1956年2月,以“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将其珍藏多年的《子午流注环周围》献给毛泽东主席。1963年,作为特邀顾问参加了全国中医教材审编会议。著有《灵枢经浅注》、《子午流注说难》,合著有《灵枢语释》。曾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