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针迎随手法

近代:吴棹仙

难经云.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然所谓迎随者.知营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张世贤注云.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胸而胸走手.此乃经脉往来定规.凡欲泻者.用针芒向其经脉所来之处.迎其气之方来未盛.乃逆针以夺其气.是谓之迎.凡欲补者.用针芒向其经脉所去之路.随其气之方去未虚.乃顺针以济其气.是谓之随.迎随之施.将以调气.调气之术.必在知其病之在阴在阳.随其阴阳虚实.而施迎随补泻.以调其气焉.内里为阴.外表为阳.内有表里.外亦有表里也.古人有曰表之表.里之里.正此意也.阳虚阴实.则泻阴而补其阳.阳实阴虚.则泻阳而补其阴.随其阴阳而调之也.按男子午前.女子午后.照补泻正法用之.如女子午前.男子午后.则当反其例而用之.盖男子应日.女子应月.

阴阳升降不同.用针者不可不辨.

例如男子午前.针左手阳经.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针左足阳经.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针左足阴经.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针左手阴经.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

李南丰注云.手上阳进阴退.足上阳退阴进(一).合六经起止故也.凡针起穴.

针芒向上气顺行之道.凡针止穴.针芒向下气所止之处.左外右内.令气上行.右外左内.令气下行.或问午前补泻.与午后相反.男子补泻.与女子相反(二).盖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故男子阳经午前呼为补.吸为泻.女子阳经.午前以吸为补.呼为泻.午后亦反之.或者又曰.补泻必资呼吸.假令尸厥中风.不能使之呼吸者奈何.曰候其自然之呼吸而转针.若当吸不转.令人以手掩其口鼻.鼓动其气可也.

噫补泻提插.分男女早晚.其理深微.原为奇经不拘十二经常度.故参互错综如是.若流注穴.但分左右阴阳可也.

尝爱雪心歌云.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

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

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

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

此子午兼八法而后全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吴棹仙(1892~1976)著名中医。名显宗,重庆巴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巴县医学堂,后在重庆官立医学校师范班、重庆存仁医学校学习。1918年与人合伙在重庆开设双桂堂药店,得针灸大师许直初秘传,使许多病人针到病除,享有“神针”之誉。1932年,与人共同创办巴县国学学舍(后改名重庆市国医传习所),从事中医药学的教育工作,1935年重庆国医药馆成立,任馆长。1939年创办重庆中医院和巴县国医学校。还创办苏生国医院、中华医药科学讲习所,任董事长兼所长。1954年后,先后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师,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医学院医经教研室兼针灸教研室主任。 1956年2月,以“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将其珍藏多年的《子午流注环周围》献给毛泽东主席。1963年,作为特邀顾问参加了全国中医教材审编会议。著有《灵枢经浅注》、《子午流注说难》,合著有《灵枢语释》。曾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