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

金朝:何若愚

足阳明胃之脉,起于鼻,交 中(两目之间鼻吻深处谓之 中)。旁约太阳之脉(足太阳起于承浆穴名也,在颐前唇下,宛宛中)。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大迎之穴,在曲颔前同身寸之一寸二分陷者中),循颊车(颊车谓颊之牙车也,言足阳明脉,循出颊车而行,故颊车穴在耳下曲颊之端陷中),上耳前,过客主人(客主人,在耳前起骨开口有空处,)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人迎,在结候两旁大脉动应手是也),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至气冲中而合。以下髀关,低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 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厉兑穴也。

足阳明多气多血。是动则病,洒洒然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 厥。(本经原缺,据《普济方》节补。)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何若愚,金代中世人,生卒年月不详。字公务,金代针灸学家。里籍未详,人称南唐何公,善针灸,撰《流注指微论》,阐述了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与针剌的道理,指出气穴开合随不同日时干支的配合而变化,首次记载了“养子时刻注穴法”。书成未广行,后又取其精义,约而成《流注指微赋》。贞元元年(1153年)常山(今属浙江)阎明广收得此赋,续为《流注经络井荥图歌诀》附于赋后,后世并称《子午流注针经》。何氏在继承秦汉、隋唐等历代经脉流注及宋代子午流注的基础上完善了子午流注纳甲的理论,系统在论述了子午流注纳甲的组成和应用,为金元时期子午流注针法各种流派的产生开创了先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