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又彭,清代医家。字尧封、尧峰,嘉善(今属浙江)人。初习举子业,因屡试不中,遂闭门专攻医学。医德高尚,尝因救治贫病患者,拒收重金礼聘,邑人誉其德。尝辑《女科读》、 <沈氏女科辑要> 、《医经读》,均有刻本行世。
-
叶霖,清代医家。字子雨,江苏扬州人。因家中有数人受庸医误治致死,遂发愤习医。后果成名医,医理精深,名噪一时。后又参考西医学说,互相发明,成早期之中西汇通医家之一。常以西医之说解释中医之理。所著有《难经正义》、《脉说》、 《痧疹辑要》 、《伏气...
-
-
雷丰,字松存,号少逸,又号侣菊、布衣。浙江衢州人,家世业医。其父雷逸仙为当地名医,曾向著名医家程芝田学医。雷丰自幼耳提面命,得父之传,以医名于世。雷氏于医学之外,嗜古不倦,尤精书画,诗才超群。其父曾撰有《医博》40卷、《医约》4卷。咸丰四年(1...
-
-
胡廷光,清代伤科医学家。字晴川,号耀山。浙江萧山人。祖传伤科,已历三世。幼得家传,长而博览群书。谓“接骨上骱之书,虽散见于各籍,而零星记述,绝少成篇”,乃广为搜辑,以《医宗金鉴·正骨要旨》四卷为经,诸子百家之说为纬。出家藏《陈氏接骨书》一卷...
-
陈念祖(1753~1823年),字良友、修园,号慎修,长乐县人,生于医务世家,著有:《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新方八陈砭》、《十药神书注解》、《金匮要略浅注》、《金匮...
-
-
王德森(1856—1943)江苏昆山人。字严士,号鞠坪,晚号岁寒老人。幼习儒,29岁科试高第,补廪膳生,肆志诗文,兼习歧黄,精研《素问》、《灵枢》,并悬壶疗病数十年。精内、外、妇、幼各科。
-
刘奎,字文甫,自号松峰山人,山东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县)人,约生于雍正末年,卒于嘉庆初年。出身于官宦世家,幼习儒术,少随其父南北宦游,晋接名贤,而博学多闻,善古文诗词。其父一生为官,并以医术见长,常于公务之余为人治病。刘奎受其父影响,取家藏岐...
-
-
-
阎纯玺,清代官员。字诚斋,上谷(治今河北易县)人。曾任广西左江观察使。涉猎医书,精医学要旨,撰《胎产心法》三卷。
-
张曜孙,字仲远,号升甫,晚号复生,武进人, (字皋文,清代文学家)之侄,嘉庆十二年(1807)生,道光举人,湖北候补道,著有“谨言慎好之居诗集”。其兄早逝,张琦(清代医学家,字翰风)[2] 中年复得曜孙,故宠爱甚加,教授诗文,片刻不令离膝下。及长,乃驱...
-
汪昂(1615-1694年),字讱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
-
-
本书作者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据嘉庆八年《山阴县志》记载:“陈士铎,邑诸生,治病多奇中,医药不受人谢,年八十卒。”
-
马培之(1820~1898)清代医学家,名文植。江苏武进孟河镇人。后寓居苏州(设诊之所今仍称“马医科巷”)。精医术,为孟河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祖父省三,有医名。随祖临证十六年,尽传其学,以内、外、喉三科见长。光绪六年(1880)被荐为慈禧太后治病,故人称...
-
清代医家。字庆申,湖北蕲水县人。对痰症有专门研究,分其为二类,轻者为痰子,重者曰瘰疬,遂著《痰瘰法门》,并附有医案。
-
祁坤,字广生,号愧庵,别号生阳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出身于儒学世家,幼习举子业。父祁忠敏,明亡殉难;嫡兄祁班孙,因与魏耕交往连累获罪而被捕充军;家世因此中落,父、祖辈之藏书也大半散失。未几,祁坤受当地医家戴望之鼓励,弃举子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