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祝登元。清代医家。字茹穹。龙丘(今浙江衢州)人。弱冠为诸生。平生淡仕途,医术精,察脉精而效验著。撰《心医集》二卷(1650年)。提出十种养生处世之法及与患病有关之十种时弊,指出“听巫不听医”、“用本草诸书而不深知”等,于后世医药学发展有一定...
-
-
高秉钧(1755~1827),字锦庭,江苏无锡人。幼时视医药为奇物,成年后,弃举子业,从范圣穴、杜云门为师,深研《内经》对仲景、东垣、河间、丹溪、景岳、诸位前辈著,无不参究。尤以外科驰名江浙间,晚年总结本人30年临证经验,著《疡科心得集》三卷。
-
马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卒于乾隆四年(1739年),享年88岁。
-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
-
马云从(约1630~约1705)清代眼科医家。名化龙,山东益都人。少治举子业,因病目废读。后遇江西王万化(覆万)传以《孙真人眼科秘诀》,按方施治而愈。嗣以眼科为业。悬壶青州(今山东潍坊、潍县)等地,名重一时。其治目疾立论于肺肝二经失常,治疗擅用开郁...
-
洪缉庵,字炜,又字霞城。清季浙江余姚人。因罹瘵疾,遂弃举业,潜心医学,自救以救人。不数年,深得奥赜,于虚劳一证颇具心得
-
吉益东洞(1702~1773)名为则,字公言,通称周助,东洞为其号。是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代表人物。 吉益氏幼承庭训,刻苦学习,溯本追源,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到陶弘景、孙思邈再到时行之李东垣、朱丹溪医学无不广为涉猎,其在诸家中尤为推崇张...
-
魏之琇(1722~1772)清代著名医学家。字玉璜,号柳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业医。幼孤贫,于街市操作自给,夜则攻读家传岐黄书,终能融会贯通,精于医术。以江瓘《名医类案》所收历代医家之诊治病案未备,乃博取近世医书及史传、地志、文集等所载医家治案,...
-
杨成博,清朝人,药学家,对人体穴位熟悉擅长治疗跌打损伤主要代表作有《穴道秘书》、《跌打损伤方》等
-
-
-
-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
-
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叶桂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
薛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与叶桂同时而齐名。早年游于名儒叶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善拳技。后因母患湿热之病,乃肆力于医学,技艺日精。薛雪一生为人,豪迈而复淡泊,年九十岁卒。故也知薛雪并...
-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叶天士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叶时、父叶朝采都是精通医术,尤其以儿科闻名。叶桂12岁开始从父学医,14岁时,他父亲死了,于是抱着失去亲人的痛...
-
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勋臣。河北玉田鸦鸿桥河东村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道光十一年(1830),享年六十三岁。少年爱好拳术,曾考中武秀才,又尝捐资得千总衔。二十多岁开始行医,三十多岁即有医名。曾游历滦州(今河北唐山地区)、奉天(今沈阳...
-
郑钦安(1824年-1911年),字钦安,即道光四年生、宣统三年卒,四川邛州人,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名医刘止唐先生。其学术上溯《周易》、《内经》,中得《伤寒》心法,下览历代医家著作,故医理医术造诣俱臻上乘。著有《医理真传》、《医...
-
赵濂,字竹泉,江苏京口(今镇江市)人。清·同治、光绪年间以医闻名于时,撰有《医门补要》、《伤科大成》(1891年)、《内外验方》和《青囊立效方》等书,其中《医门补要》是他的主要著作。他学医阶段,攻读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