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
-
脉因证治
清代:朱丹溪
作者:朱丹溪 朝代:清 年份:公元1279-1368年 -
脉症治方
明代:吴正伦
作者:吴正伦 朝代:明朝 年份:1573年, 脉症治方四卷,明代安徽籍医学大家吴正伦著。介绍了发病的原因和按脉审症,因症酌治,因治定方等。 -
麻科活人全书
清代:谢玉琼
麻疹专著。四卷。清·谢玉琼撰于1748年。本书系参考多种麻疹专著,予以删补编订而成。卷一总括麻疹及其辨证治疗、常用药物等;卷二-四介绍麻疹发病每阶段的证候与变证的具体治法。 全书共108篇。每篇均有歌诀及论说,末附刘齐珍辑麻疹论及医案等。全书内容比较...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明代:戴原礼
本书分两部:《秘传证治要诀》和《证治要诀类方》,均系明代医家戴原礼撰著。前者十二卷,分十二门,列若干病证,详述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及治验等。后者四卷,根据前述病证列出所用方药。其中汤类方167首,饮类方36首,散类方104首,丸、丹、膏类方... -
名师垂教
近代:余国俊
《名师垂教》是余国俊创作的教育考试类书籍。 -
评琴书屋医略
清代:潘名熊
《评琴书屋医略》内容简介:岭南,在传统上是指越城、大庾、骑田、都庞、萌渚五岭以南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富有特色,是我国地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广东是岭南地区的核心地域,近代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均走在地区的前列。在这里,传统中医... -
三指禅
清代:周学霆
《三指禅》,脉学著作,3卷,清·周学霆撰,刊于道光七年(1827年)。周氏以脉学难晓,全凭禅悟,“全身脉症,于瞬息间尽归三指之下”,故以《三指禅》为书名。除总论外共载医论81篇,论述诊脉部位、方法及常见病证的脉象。书中以“缓脉”为标,周氏认为“精熟... -
时病论歌括新编
近代:周选堂
李序 余生当民元初造,尝睹旧时执政者多不关心民瘼,凡百废弛,医防间加事制度不讲,最能导致疫病流行,民病夭折者众矣。是故曩昔乡前辈之治医者,苟能立足社会,稍负声誉,率由精娴温热暑湿及疫病之治。足见中医药所关社会民生至巨,而中医药学术之发展,自是... -
石室秘录
清代:陈士铎
《石室秘录》为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编著。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约生于明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前期。陈氏一生著述颇多,据嘉庆八年《山阴县志》记载,陈氏传世之作近20种,但今存世的仅6种。 -
史载之方
宋代:史堪
《史载之方》,方书,2卷。或谓即《指南方》。北宋史堪(载之)撰于元丰八年(1085)。兼收医论、医方。医论有四时正脉、运气生病、脉要精微、伤寒论、为医总论等。其中“伤寒论”篇,详析治疗伤寒“四失”,论述伤寒的病机和诊断,说理轩豁精透。“为医总论”篇... -
素灵微蕴
清代:黄元御
《素灵微蕴》,综合性医书,4卷。清代黄元御(坤载)撰,成书于嘉庆五年(1800年)。为作者研究《内经》的心得。前2卷论述病因、病理、治法,按胎化、脏象、经脉、营卫、脏候、五色、五声、问法、诊法、医方十解论述。后2卷论16种病证,结合病案以分析病因、病机及... -
孙真人海上方
唐代:孙思邈
孙思邈生长在贫穷落后的黄土高原之上,从小就体弱多病。由于缺医少药,使他亲自感受到了疾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造成的痛苦。他7岁就立志学医,20岁学成行医。《孙真人海上方》,洞有旧石刻,第以碑小方多,字画伤于琐屑,不便检阅,且舛讹太甚,乃令生员谢沾细... -
望诊遵经
清代:汪宏
《望诊遵经》,诊断学专著。二卷。清·汪宏撰于1875年。作者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其他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资料予以归纳整理而成此书。内容丰富,持论悉遵经义。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 -
虚损病类钩沉
清代:尤怡
《虚损病类钩沉》清·尤怡《金匮翼》:“虚劳,一曰虚损。盖积劳成虚,积虚成弱,积弱成损也。虚者,空虚之谓。损者,破散之谓。”清·吴谦《医宗金鉴》:“虚者,阴阳、气血、荣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损者,外而皮、脉、肉筋、骨,内而肺、心、脾、... -
医法圆通
清代:郑寿金
《医法圆通》为清代名医郑寿全所著。四卷。以讨论杂病和常见病症为题目,辨明内外虚实、经方时方之要,再结合时弊详加论说,颇切临床实用。此次校勘,是以同治甲戌年(1874年)成都原刻初印本为底本,以光绪丁亥年(1887年)五福堂刊本为校本精校而成。可供中... -
医学从众录
清代:陈修园
《医学从众录》(清道光25年刊行),作者清代陈修园,是以论治内科杂病为主的医书,全书8卷,分39篇,论述近40种内科病证,且旁及妇人杂病。该书详审脉证,深究病机,辨证选方颇具特色。论治内科病证,多本医学经典之旨,从病机到治法,每引用《内经》或仲景学... -
医学见能
清代:唐容川
《医学见能》 《医学见能》 《医学见能》,医学著作,四卷,成书于1873年。四川名医唐宗海(容川)为了便于初学医子弟和不知医者而编著的。首先列出生理上脏腑、经络的体和用,以及四诊概要,而后归纳了许多证治,提纲挈领,辨证简要,用药平正,使读者记诵、思... -
医学妙谛
清代:何其伟
撰年不详。论述中风、伤风、中寒、暑病等56种病证(包括耳、鼻、齿病)的病因、证治、融会各家学说,介绍个人临床心得。书中自拟经验方颇多.并将一些病证的病因、治法编为歌诀。后编人《三三医书》中。 -
医宗己任编
清代:高鼓峰
《医宗己任编》,医学丛书。清·杨乘六辑,王汝谦补注。成书于1725年。全书辑评清代著作4种,即高鼓峰《四明心法》、《四明医案》及吕用晦《东庄医案》,董废翁《西塘感症》。 -
杂病心法要诀
清代:吴谦
杂病心法要诀是清代吴谦等撰。重点论述内科杂病(包括中风、类中风、虚劳、痹证、痿证、痉病等四十余种病证)的证治。正文均编为七言歌诀,并用注释加以说明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