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
-
孙真人海上方
唐代:孙思邈
孙思邈生长在贫穷落后的黄土高原之上,从小就体弱多病。由于缺医少药,使他亲自感受到了疾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造成的痛苦。他7岁就立志学医,20岁学成行医。《孙真人海上方》,洞有旧石刻,第以碑小方多,字画伤于琐屑,不便检阅,且舛讹太甚,乃令生员谢沾细... -
苏沈良方
宋代:苏轼
《苏沈良方》,一名《内翰良方》或《苏沈内翰良方》,为北宋沈括所撰的《良方》与苏轼所撰的《苏学士方》两书的合编本,刊行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原书十五卷,现通行本有十卷本和八卷本,差异较大。本书除记载临床各科的部分单验方,或后附医案外,还论... -
素问悬解
清代:素问悬解
《素问悬解》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其注释参考采摭王冰等历代《内经... -
胎产秘书
清代:陈笏庵
《胎产秘书》,产科著作。又名《胎产金针》。二卷(又有三卷及四卷本)。清·陈笏庵撰。刊于1796年。书中共载胎前34症,临床4症,产后47症,并记述难产救治调护各法。后附保婴要诀,记述初生儿的护理。其产后部分,似从傅青主《产后编》移植而来,以其文字大致... -
胎产心法
清代:阎纯玺
《胎产心法》,产科专著,3卷。清代阎纯玺(诚斋)撰,约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年)。作者参照前人临证经验,分述胎前、临产、产后诸病的病因证治。提出“凡妇人受胎之始,有以固其根;临产之际,有以防其变;既产之后,有以保其生”的见解。每论先议病证,后附方... -
胎产指南
清代:张曜孙
胎产一科,存亡系乎呼吸,利病关乎终身,于医道尤为切要,学医者尤不可不讲明而切究之也。先世名医,如朱丹溪、薛立斋诸公论之綦备。然求其操乎至要,简而易从者,则莫若《胎产指南》一书。是书原序云∶“出自单南山。其人里居、名字,已不可考,昔越郡钱升先... -
黄帝内经太素
唐代: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古代中医学著作。隋代杨上善撰。原书30卷,今国内只存23卷残本。此书是《黄帝内经》早期传本之一,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内容。杨氏据其内容性质之异同,各归其属,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 -
汤头歌诀
清代:汪昂
《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 -
汤液本草
元代:王好古
《汤液本草》,3卷,本草著作,元代王好古撰于1238~1248年,至元十七年(1280年)补充若干资料。王好古以本草、汤液(经方)为正学,故撰此书。上卷为药性总论,中下两卷记载242种药物。 -
塘医话
清代:张景焘
余年十七,患疟几及半年,通议公恐其劳心,不令读经史,习诗文。因授以医书数种,令于,固病者所宜习也。受而读之,颇有会心。未几先慈劳嗽,百治不痊。次年弃养,痛天命之不留,憾时医之无识,因是愈加研究,徒以举业相牵,终未深造,迨三十外,间为人治病,... -
痰火点雪
明代:龚居中
《痰火点雪》四卷。明·龚居中撰。刊于1630年。书中以肺肾阴亏,心肝火炽为痨瘵的病因、病理;以滋肾清肺,柔肝降火为主治原则。卷一-二主论痨瘵的各种主证、兼证和治疗;卷三介绍治疗方法与杂症补遗;卷四为痨瘵病的灸法禁忌及保健气功疗法。是我国第一部理论... -
痰疠法门
清代:李子毅
毅自髫龄,见梓里中患斯疾者,日至门而呼吁。 先君鱼泉公,具活人手眼,审症施治,刻期而愈,不可胜计。其贫困不能购买方药者,先君恒备囊饵施与,而不索赔报,故近乡之患痰者,咸有所恃而不恐。光绪丙戌,先君见背,是时大母在堂,尝示毅曰∶吾家治痰 ,... -
推拿抉微
近代:涂蔚生
《推拿抉微》,推拿专著。四卷。涂蔚生撰。作者以《保赤推拿法》一书为基础,参考《推拿广意》,以及唐容川、陈紫山、陈飞霞等人有关推拿论述编成此书。第一卷(集)介绍认症法;第二卷论述推拿手法;第三-四卷为16科多种病症的药物处方。书中所附作者评述也有... -
推求师意
明代:戴思恭
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病理、证脉、治法等,均本其师朱震亨之学,予以推求发挥,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本书原无刊本。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题名《推求师意》,并由汪氏门人陈桷校刊,编入《汪石山医书八种》。现有明刻本 、清刻本... -
退思集类方歌注
清代:王泰林
《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证治汇编歌诀》二书,吾邑王旭高先生所着也。先生名泰林,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江阴柳宝诒尝选刊先生医案,称先生读书,上自轩岐,下迄清季诸家,无不精心灌注,于古书则研求古训,于后人书则必分别疑似。所着有《西溪书屋夜话录》... -
外经微言
清代:陈士铎
《外经微言》是1980年整理古医籍过程中发现的。该书现藏于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图书馆。本书前无序,后无跋,封皮残缺,印章亦已模糊难办。卷首有“岐伯天师传,山阴陈士铎号远公又号朱华子述”字样,其书末朱题“嘉庆二十年静乐堂书”,其笔体与正文稍异,疑... -
外科传薪集
清代:马培之
《外科传薪集》,外科著作,1卷。清代马文植(培之)撰于光绪十八年(1892)。马氏记述个人生平备用之方共200余首,其中颇多马氏个人经验方;本书以外科临证治疗方剂为主,另有内科、五官科等效方,亦颇可取,然说明均较简略。 -
外科大成
清代:祁坤
《外科大成》,外科著作,4卷。清代祁坤(广生)撰于康熙四年(1665年)。卷1总论疮疡等病诊治要点和常用方;卷2~3为分治部,按头面、颈项、腰背、胸腹等身体部位分述多种外科病证之证治,间附验案;卷4列述不分部位(全身性)之大毒、小疵及小儿疮毒证治。此书辨... -
外科方外奇方
清代:凌奂
《外科方外奇方》,外科方书。四卷。清·凌奂撰。撰年不详。本书收集作者常用的外科经验方(包括五官科及皮肤科),分为升降部(系化学制剂类)、围药部、内消部、内护部、化毒部、拔毒部等共21类,附补遗方1类。现有《三三医书》本和《珍本医书集成》本。 -
外科精要
宋代:陈自明
《外科精要》,外科著作。宋·陈自明撰。三卷。刊于1263年。本书是在李迅、伍起予及曾孚先等人的外科学著作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整理而成。全书共60篇,重点叙述痈疽发背的诊断、鉴别及灸法、用药等,内容简要。作者认为外科用药,应根据经络虚实,因证施治,不可...